除了血液和体液,人体内的水还以什么形式存在?
摘自水信息网:
人是水做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是水做的,人体内的水占体重的2/3。人体内的水有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被细胞膜隔开。人体最大的蓄水库(约62%)在细胞内,细胞外的水约占肌体总水量的30%,包括组织间(间质)和血浆(约占肌体总水量的7%),大约有2/3的细胞外水分在间质(全身组织间的一种复杂的凝胶样肌质)。
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脏器中所含水分也不一样,其中代谢最活跃的组织含水量最高,稳定而代谢不活跃的组织含水量低,例如人的脑积液含水量为99%,肾、肺等脏器含水量都在85%以上,血液含水量为80%,皮肤为60%-70%,骨骼为12%-15%。
另外人体含水...全部
摘自水信息网:
人是水做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是水做的,人体内的水占体重的2/3。人体内的水有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被细胞膜隔开。人体最大的蓄水库(约62%)在细胞内,细胞外的水约占肌体总水量的30%,包括组织间(间质)和血浆(约占肌体总水量的7%),大约有2/3的细胞外水分在间质(全身组织间的一种复杂的凝胶样肌质)。
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脏器中所含水分也不一样,其中代谢最活跃的组织含水量最高,稳定而代谢不活跃的组织含水量低,例如人的脑积液含水量为99%,肾、肺等脏器含水量都在85%以上,血液含水量为80%,皮肤为60%-70%,骨骼为12%-15%。
另外人体含水量与人的年龄、胖瘦、性别有关,年龄越小,体内水分含量越多。同样年龄,瘦人脂肪少,体内所含水分就高。反之,胖人因含脂肪高,体内所含水分就低。同样年龄,女性脂肪比男性高,所以体内含水量比男性少。
水在人体内有两种存在形式:一部分与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遗传物质——基因(脱氧核糖核酸)有机物相结合,参与这些生命物质生化活动和生理活动,被称为结合水。而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自由流动,被称为自由水。
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自由水中,随着体内代谢活动的进行,结合水与自由水可相互转变。至今医学家对体内自由水(体液)的研究和认识较多,而对结合水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却很少,认识也很浅。
退化水是造成人体体质下降、代谢疾病增多、代谢疾病年轻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注意了“食”的质量,而忽视了“水”的健康价值。从人的生命维持、身体健康来讲,除了“氧”,“水”比“食”更为重要。
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也可以几天不睡觉,但不能几天不喝水。
因为水像空气一样容易得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水是体内重要的媒体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又称营养素,按其生理功能可分为三大类:即结构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常量物质;调控营养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激素等;媒体营养物质——水。
水是媒体营养物质、是调控营养物质在人体内代谢过程的媒体和代谢产物的输送载体。水是生理之河,在这条河上维持生命所需的营养素在各自的代谢途径上航行。没有水,其他所有营养物质就像干枯河床上干透的泥沙。
当人体失水量达到人体重的2%时,便产生口渴感;失水达6%以上,人就感到乏力、抑郁和无尿;当失水大于20%而又得不到补充时,就无法进行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正常活动,进而危及生命。在苏格兰马里菲尔德医院里,曾经有个名叫安格斯·巴比亚的病人,他从1966年到1967年7月之间,连续382天未进食物,只喝茶、咖啡和水,创造了世界耐饥饿时间的最高记录。
医学证明,安格斯能这么长时间不吃东西的奥秘,就在于天天有水喝,是水维系了安格斯的生命。
水在给我们带来生命和健康的同时,也在损害着我们的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80%的疾病和52%的儿童死亡与饮用水水质不良有关,因水污染而患病的人约占世界各医院住院人数的50%。
由于水质污染,全世界每年有5000万儿童死亡、3500万人患心血管病、7000万人患结石病、9000万人患肝炎。在发展中国家,80%的病例和1/3的死亡是由于饮用不洁净的水造成的,水质污染吞噬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造成知识分子英年早逝、成年人体质下降、儿童肥胖、儿童糖尿病、贫血率上升的原因很多,但是在众多原因中,都忽略了水的存在和水的重要性。我们仅仅注重了人体30%的固形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的保健功能,在饮食中进行加加减减,而忽视了构成了人体70%的水的保健功能。
我们每天饮用这些被污染的水、退化了的水、衰老的水、病态的水,远离了300年前未被污染的大自然的水,怎么能不引起“早逝”、“体质下降”、“患病增多”。当我们身体中的70%的水出了毛病,人体每个细胞内水的生理功能就会降低。
病态的水、污染的水、退化的水是造成人体体质下降、代谢疾病增多、代谢疾病年轻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水的退化是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为什么会衰老(衰老的发生机理),这个问题有几十种说法和学说。
笔者认为造成人体衰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的退化,即水的生理功能降低了。水不但参与所有营养物质的代谢,而且还参与遗传物质的重组活动,水是生命信息传递的载体。水的退化和自身功能的降低必然降低水的媒体和载体功能。
就好像船,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船内所载的废物过多,运载能力就越来越低。所以我们经常喝好水,可促使废物排出,就会延缓衰老,使人寿命增加。反之经常喝不好的水(指污染的水、退化的水、活力低的水),人体内的废物不能有效地排除,人就容易衰老、得病。
世界上长寿村的人长寿的原因之一是那里的水质好、活性高。
我们在研究人体衰老时,会发现一个重要的生理现象:人体衰老过程就是人体脱水过程,例如皮肤脱水、干燥会引起皱纹增多,这是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现象。
造成脱水的主要原因:
人的细胞减少 成年人体约有100兆体细胞。研究显示,30岁到70岁人体每年细胞数量下降3。6%,70岁以后平均下降9%。人体细胞内的水分占人体总水分的55%,随着体细胞减少的速率加快,细胞内水分的下降速率也会加快,而细胞外的水分下降速率缓慢。
人体内脂肪含量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内的脂肪含量逐渐增加,从而使人体内的总水分也相应降低。
代谢水减少 随着人体的衰老,体内各种脏器功能降低,新陈代谢能力降低,从而使体内代谢水也相应降低。
人体外排泄(尿)增加 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和衰老,人体的膀胱功能逐渐降低,其中表现膀胱的容量逐渐减少,青少年的膀胱容量平均为500—600毫升,而老年人平均只有250毫升,由于膀胱贮尿能力减弱,会造成排尿的次数增多,也会造成人体总水分的减少。
如何解决退化水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探索和认识。水退化是一个新的科学范畴。笔者近十年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考察了各种水源,并经过分析和实验,于1994年系统地提出了“水退化”的假说,并进一步提出了“水退化造成水生理功能降低”的观点。
此观点的提出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反应,使人们除了关注水污染外,还关注水退化对人健康带来的危害。
尽管人们对水退化的概念很陌生,对其了解很少,只要注意我们周围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就不难理解水退化的存在。
水退化主要是由外来污染物引起水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即水从有序状态变为无序状态。虽然经过净化后,去除了水中的污染物,但是这些污染物带给水的有害频率和信息,仍然留在水中。实际上,这些有害信息才是造成水功能降低,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
水的退化引起水分子结构变化,甚至微小的变化,都会造成水的活性降低,使水成为衰老水。水的退化和水的污染是百病之源。现在一般水处理技术能解决水的污染问题,但是解决不了水的退化。如果说水污染是看得见的“杀手”,那么水退化则是“看不见的杀手”。
要依据水原本应该具备的条件、属性和功能,采用物理和生物技术,通过北京爱迪曼生物技术研究所IDM活水系统,对已退化的水给予“清除”、“整理”、“激活”等工艺处理,去除水中有害、有毒、有异味的污染物,同时保持水中适量的矿物质和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并赋予水以能量,使水分子团变小、增强水的溶解力、渗透力、代谢力和扩散力等,恢复水的正常结构及功能,使之具有洁净、活化和健康等特征。
经研究发现,水退化理论是一种科学理论,解决水退化、恢复水的功能是技术。北京爱迪曼生物技术研究所关于解决水退化问题的技术,已于1996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向全世界推广的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成熟地应用于饮用水行业中,用此技术生产的饮用水被称之为“自然回归水”,并已在国内推广。
但在河湖污染治理方面还是空白。笔者希望水退化理论能为政府决策层和有关专家在河湖污染治理方面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也期待现有的技术能够适用于河湖污染治理,能为发展中国的水环保事业尽一份力。
人应该喝什么水
讨论我们应该喝什么水之前,首先应当澄清目前很多消费者在饮水认识方面存在的误区。
古人把水作为“整体”(溶液)看待,而现代人却把饮水孤立地分为“溶质”和“溶剂”。脱离自然规律,违背自然法则,人为地制造地球不存在的水。耸人听闻地诱迫人们去喝地球不存在的水——“纯净水”、“富氧水”(是指人为制造氧含量超过自然界的水几十倍以上的水)、“电解水”。
这是科学反被科学误。使人饮水违背了人类进化过程中对自然界水的适应及人水和谐原则。仅是为了解渴,而忽略了水的营养及保健功能。注意了水的干净与安全,忽略了水的生理作用。这也是饮水的误区。
水的生理功能强弱即是“死水”和“活水”的区别。
干净水、安全水主要强调水的“解渴”作用及水的“安全”性,而健康水更上一层楼,在“解渴”及“安全”的基础上,更强调水的“健康”即生理功能(即水的活性)。什么是健康水?笔者认为作为健康水的完整科学概念应该具备以下七个标准:
不含对人体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
水硬度适中;
人体所需矿物质含量适中(其中钙含量≥8mg/l);
pH值呈中性及微碱性;
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适中(水中溶解氧≥6mg/l,二氧化碳在10—30mg/l);
水分子团小(水的活性指标);
水的生理功能(渗透力、溶解力、代谢力等)强。
上述七点也可以简略归纳为下述三条:
第一,没有污染的水——无毒、无害、无异味;
第二,没有退化的水——具有生命活力的水;
第三,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水。
(含有一定有益矿物质、中性水等)
满足第一点只需要饮水“干净”,满足第一点和第三点需要饮水——“安全”,只有三点都做到,饮水才能达到健康。
人应该怎样喝水
怎样养成良好、科学的饮水习惯?
首先保证满足每日的“饮水量” 人体健康要讲究心理平衡和生理平衡,而生理平衡,包括人体的营养平衡、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等,其中保持人体每日水平衡非常重要。
一般每日摄入的水与丧失的水应接近人的体重变化(人体重变化幅度在1%—2%)。水营养学家要求每个成人每天要养成饮7—8杯水(每杯平均300毫升)的习惯。
“渴了再喝水”是错误的饮水概念 口渴是生理反应,表示生命开始脱水。
人感到口渴,实际是细胞已经出现了脱水现象,等到口渴时再喝水,表明体内失水已经严重,水分最快也需要24小时才能补充身体所需,所以在口渴时再喝水为时已晚。因此我们应养成随时主动地饮水习惯。
婴儿喝奶也要补水 牛奶是人工喂养婴儿较理想的哺乳食品。
但是,婴儿长期食用牛奶易使体内缺乏水,影响婴儿身心健康。所以,婴儿喝奶也要补水。
因为,蛋白质、脂肪、淀粉类食物在人体内可分解产生水,称为“内生水”。但是,蛋白质的“内生水”与等量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相比要少得多,即吃进较多的蛋白质,比吃进脂肪、碳水化合物更需要补充水分。
同时,蛋白质产生含氮的代谢产物在排出体外时需要借助水分从尿中排出,所以用牛奶喂养的婴儿体内水分排出也相应多些。
另一方面,牛奶中含有多量的磷和钠等矿物质,其中钠的含量约为人乳的2倍,致使牛奶喂养的婴儿血中钠含量也较高,肾脏排出钠时也要带走体内的一些水分。
再者,牛奶中的蛋白质以酪蛋白为主,其次为乳白蛋白和乳球蛋白,酪蛋白容易形成较大的凝块,不易被人体吸收,加上牛奶中的钙、磷易与蛋白质凝块结合生成鲺皂硬块,使婴儿便秘、排便不适或疼痛,从而影响正常食欲与睡眠。
老年人更应主动多饮水 相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每日应多饮一些水,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其原因之一是肾脏功能减退。也就是说,要排出相同的溶质,老年人需要摄入较多的水,才能避免溶质潴留。
二是老年人由于感觉器官趋于迟钝,即使感到口渴也往往不去主动饮水,所以使老年人经常存在缺水的可能。尤其是在发热、出汗、呕吐、腹泻等造成水分额外丢失时,体内水分急剧减少,导致血容量不足,各器官得不到充分灌注,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能及时排除,就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近年来,美国和日本学者发现,常有不少病人都死于清晨,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人在夜间不吃不喝,并在呼吸、出汗和排尿等新陈代谢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清晨肌体相对缺水,易造成血浆浓缩,血液粘稠度升高,血小板凝集能力增强,从而易引发血栓的形成,这是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硬化患者发生心肌梗塞和中风的导火线。
因此,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在睡前和清晨适当补水,使粘稠的血液得以稀释,促进血液的正常循环。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