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
观看了感动中国,我为之震撼,为之动容。他们不愧为我们国人的道德模范,是我们工作的楷模,是我们踏上奋进道路上的航标。
刘伟——一个无臂男孩,他那坚韧不拔的毅力时时激励我。他这样说过:“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从他的身上我看到没有摸不到的巅峰。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点困难,我有时都想退缩,现在看来,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什么难事,只是自己懒惰、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后,动了支教的念头,来到交通不便的四川藏区教学,3年后,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不是不孝顺,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长大了,能更好的回报社会、孝敬父母!
他们的事迹都是普通的,积微小成伟大的事业。我们都在细小处体会到伟大的人格,现在的我们越来越希望在平民之中发现感动,发现人物,发现人才,而“草根”情结应该是我们共同所珍藏的,小人物的力量虽然微小,但是给全社会带来的一种示范却是影响深远的!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2)
今天,我在电脑前静静地看完了《2012感动中国》。里面有许多令上千万人感动的人物,观看时,我的情绪也在不停的变化,时不时的落泪。《感动中国》一共介绍了十位令人感动的人,其中有坚守藏区十二年支教的胡忠、谢晓君夫妇;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吴孟超;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无比钢琴师——刘伟。
刘伟十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但这并没有将他打垮——他在残奥会上获得了两枚金牌。充满希望的他似乎就快离梦想不远了。可是,厄运并没有就此结束——一场重病让他不能在剧烈运动。希望又一次破灭,刘伟似乎快绝望了。但令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刘伟又重新站起来,开始学习钢琴,20岁就能达到专业七级的水平!刘伟的事迹震惊了世界,他向世人证明:中国人永远志不残!
看到他能够重新站起来,我很高兴,同时又想到了自己。我虽然不残疾,但我也不能做到这样。想起我因为自己一点小小的食物就放弃,想起我因为一句话就失望,就觉得这真不应该。既然我的身体无残缺,又有什么理由就可以这么轻易放弃呢?
当我感慨万千时,耳边响起了刘伟的颁奖词:“当命运的绳索无情的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3)
高尔基说过,如果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
昨晚的《感动中国》节目,里边有一位上台领奖的母亲,她叫姚厚芝,在自己身患癌症的情况下,想自己在人世间留存的时间是有限的,就决定了自己绣一幅《清明上河图》,等有一天,孩子上大学了,如果没有上学的钱就可以卖掉它换作学费。抱着这样一个想法,她忍着病痛的折磨,穿针引线,缝制成了巨幅十字绣《清明上河图》。
只要有母亲,就会人间充满爱,正是那一个个伟大的母亲,创造着人类的奇迹,感恩母爱,感恩世界。
我读过一篇文章《母爱超越生命》,讲的是一只用来做实验的成年小白鼠,因为腋下有一硬块被淘汰下来,研究人员单独喂养它,想了解一下硬块的性质。十几天过去了,肿块在长大,它的腹部也逐渐大了起来,以为是它的肿瘤在转移。
有一天发现它不吃不喝,焦躁不安,以为它寿数已尽,打算对它进行解剖,打开手术包,一幕惊呆了,小白鼠死死咬住肿块,猛地一扯,皮肤裂开口子,鲜血直流,它疼得全身颤抖,稍后又一口口吞噬着那些将要夺去它生命的肿块,一大半被它吞下,为它那种渴望生命的精神打动。
第二天一早,研究人员想看看它是否还活着,吃惊的是它的身下,竟然卧着十只粉红色的鼠仔,它们正拼命地吸着乳汁。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才知道母鼠为什么一直在努力延长自己的生命。
那天终于来到了,在鼠仔满二十一天时,母鼠离开了人世,它安然的卧着一动不动,小鼠依偎着它,研究人员想到仔鼠的离乳期是二十一天,也就是说小鼠从今天开始离开母乳,它们也可能独立了。这个故事让我们潸然泪下。
母爱的伟大可挡山河,可遮日月,感谢所有的母亲,动物尚且能如此,人类的母亲更是创造奇迹。
感叹“人皆有母我独无”,母亲在我九岁时就去了天堂,不知道天堂里冷不冷,路有多远,母亲离开我三十六年了,我的记忆,她的爱充满世界,爱我们的母亲吧,她们用爱谱写着人类的赞歌。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4)
奉献是“捧着一颗心来”的坚守,是“不带半颗草去”的纯粹,更是“你退后,让我来”的果敢,也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更是给我们树立起了标杆。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传递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有的历史担当与责任意识,他奋不顾身的保全了战友的安全,也不负戎装的完成个人的使命。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生来就懂得去奉献,也没有谁会注定成为英雄,跟我们的大多数人一样,他也只是个普通人。在一次边境扫雷作业中,面对雷场复杂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在千钧一发之际,做出让自己的身躯挡在战友之前的行为,想必在那一瞬间,他的从容不迫都来自于个人的信仰、用凡人之躯扛起军人的使命感,他的事迹看得见、摸的着,而作为新时代的热血青年,只要向他看齐,像他一样坚持、奋斗、奉献,我们众多的一人也可以成为基层社区的不平凡之人,用心做事、甘心为人、坚守初心,始终如一。
“如果不是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他可能熬不过在医院治疗的那段时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我们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才有可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地。面临生死攸关的时刻,能做到像他一样敢于牺牲的人寥寥可数,但作为普通人在这个和谐安康的社会,我们可能不需要随时成为壮烈牺牲的英雄,只要在日常的社区工作中,秉持为群众带来便利、为群众提供真诚服务的精神、在工作中尽职尽责、面对工作岗位上的艰难,不畏惧、不退缩、将微笑时常挂在心里、给需要我们帮助的群众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也许你我的一举一动还不足以改变整个环境,但却留有芳香,温暖他人,我们的形象会一直留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时代在变,感动不变,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永远不会变的,杜富国舍己为人的事迹不是嘴上说过的漂亮话,而是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干出的贴心事,应该将这种坚持、奋斗、奉献潜移默化的带到我们的工作岗位上,生活中,把这些精神发扬光大,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