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活动心得体会或观后感(1)
大家还记得今天是几月几日吗?(12月13日)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特殊日子吗?
大家说得很对。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什么要把这一天作为国家公祭日呢?这是因为79年前也就是1937年7月7日日军对中国发起了侵略战争,在12月13日攻入南京对南京同胞展开血腥大屠杀的日子。
当时,侵华日军攻入南京后对城内手无寸铁的同胞展开了长达42天惨无人寰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像你们一样的儿童、学生都被无情地杀害,城里三分之一的建筑遭到严重毁坏,大量财物遭到任意掠夺。
然而,值得称颂的是中华历来是不畏强暴、敢于抵抗一切敌人的伟大民族。经过8年艰苦抗日,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日本侵略者也于1945年9月2日与我国正式签订投降书,那些没有人性的日军有的被赶出中国,逃回日本,有的则被国际法庭判以重刑,受到严厉惩处。
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美好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因此,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更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人人都铭记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同学们,作为中国公民一分子,你们现在或许还不具备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和平的能力,但是我相信:你们与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一定能做到、而且能做好的。希望同学们在这温馨和谐美丽的校园里不仅学好文化知识、掌握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一个与人为善、分清是非、有正义感的好人。
2022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活动心得体会或观后感(2)
“_年前的今天”,在我们中国的近代历史中,有一百年,是战争时期,也是中国人的血腥时期,我们现在的好生活,是我们的祖先用鲜血换来的。下面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些抗日战争的情况。
日本军国主义者从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事件以后就开始侵略中国,一连串的残暴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大同自古以煤着称,大同煤以煤质优良着称。然而,黑黝黝的煤块带给大同的不仅仅是名声,灾难也因此降临。
日本侵华时期,因贪求大同的煤矿资源,派重兵占领大同煤田,强抓民夫为其开采煤矿,并施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不顾中国劳工的死活疯狂掠夺煤炭资源,8年时间内共有6万余人被折磨致死。日本侵略者毫无人性的将已死或即将死亡的中国劳工扔到荒郊野外、河滩山谷、山洞或是旧煤窑中,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一个个白骨累累的“万人坑”。
大同“万人坑”二战历史研究会于近日完成了大同矿区“万人坑”分布图,共找到大型“万人坑”20余个,炼人场、尸骨堆、小型死人坑数十个,共计近60余个。这是该协会在去年发现日本侵略者在投降撤退前曾屠杀数千亲生骨肉这一证据后,寻找到的更具说服力的日本侵华铁证。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对中国人实行“三光”政策,是杀光,烧光和抢光,中华民族献出了20XX万条生命!那时的南京、大同,祖国大江南北到处尸横遍野,惨绝人寰。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仇恨,广大中华儿女、热血男儿,纷纷投笔从戎,放下锄头,拿起枪杆子,奋起反抗,特别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狠狠痛击日本侵略者。经过八年的抗战,日本天皇终于在投降书上签了字,日本投降了,中国获得了解放。
我们要永远记住这段鲜血写成的历史,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的崛起、民族的振兴好好读书,认真学习,做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为建设现代化的强国增砖添瓦,让这段历史不再重演!
2022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活动心得体会或观后感(3)
大家还记得今天是几月几日吗?(12月13日)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特殊日子吗?
大家说得很对。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什么要把这一天作为国家公祭日呢?这是因为79年前也就是1937年7月7日日军对中国发起了侵略战争,在12月13日攻入南京对南京同胞展开血腥大屠杀的日子。
当时,侵华日军攻入南京后对城内手无寸铁的同胞展开了长达42天惨无人寰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像你们一样的儿童、学生都被无情地杀害,城里三分之一的建筑遭到严重毁坏,大量财物遭到任意掠夺。
然而,值得称颂的是中华历来是不畏强暴、敢于抵抗一切敌人的伟大民族。经过8年艰苦抗日,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日本侵略者也于1945年9月2日与我国正式签订投降书,那些没有人性的日军有的被赶出中国,逃回日本,有的则被国际法庭判以重刑,受到严厉惩处。
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美好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因此,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更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人人都铭记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同学们,作为中国公民一分子,你们现在或许还不具备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和平的能力,但是我相信:你们与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一定能做到、而且能做好的。希望同学们在这温馨和谐美丽的校园里不仅学好文化知识、掌握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一个与人为善、分清是非、有正义感的好人。
2022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活动心得体会或观后感(4)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勿忘国耻,立志成才》!
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
x年前的12月13日,一个比今天还要冷的日子。那一天日军的炮火轰开了南京的大门,灭绝人性的侵略者用机枪扫射、活埋、把人当做刺杀的靶子,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他们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屠杀了我30万余同胞!惨叫四起,撕心裂肺;尸骸遍地,触目惊心。
这是历屈辱的一天,这是让我们中国人心痛的日子,这是一段永远无法让中国人忘却的国耻。
国家公祭,既是对自己死难同胞灵魂的安抚,也是对那些犯罪者的警示,警告这个罪孽深重又不愿悔改的邻国,更是告诫我们的国民,保持清醒状态,不要有片刻的忘却与麻木,绝不能忘却历史、忘却苦难。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在共同悲痛。
半个世纪以前,我们中国被许多帝国主义者践踏蹂躏,我们的人民失去自由和生活的权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这些耻辱是我们祖国的伤痛,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哀。有人会说,它已经过去,就让它过去好了,干吗还要“勿忘”呢?这是因为,忘记“耻辱”虽然可以减少伤感,但是记住“耻辱”就是记住祖国的历史创伤,能激起更强烈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记住中华民族的祖先为祖国所做出的牺牲,更能增
强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感。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的教训,才能保证世间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为了反攻倒算,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正告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可以胆敢再次侵犯,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荣辱兴衰强弱需要靠我们年轻的一代。国家看似很大,但爱国却是很具体的。为国家节约每一滴水,是爱国;为国家节约每一度电,是爱国;为国家珍惜每一粒粮食,是爱国;认真学习、高唱国歌、向国旗敬礼更是爱国。遵守国家的法律,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也依然是爱国。努力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更是爱国的表现。国家公祭日讲话稿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为了我们祖国的强大不再受欺辱,为了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人的尊严,为了我们个人美满幸福的生活,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吧。
谢谢!
2022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活动心得体会或观后感(5)
12月13日10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开始,为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而拉响的防空警报声回荡在南京上空。
这一刻的南京,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路上行人停下脚步,默哀。
这一刻的公祭现场,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公祭仪式并向死难同胞默哀,一万名各界代表手持菊花、佩戴着白花、紫金草徽章静静肃立。
这一天的中华大地,以国之名悼念平民死难者,凝聚民族信念和力量,举国上下、深切悼念死于日寇屠刀下的遇难同胞。
在北京,位于丰台区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当日未开馆前预约参观人数已逾万人。为方便群众祭奠,抗战馆提前半小时开馆,在大厅入口处布置了3个献花台,并为参观者免费提供祭奠用的鲜花。_官方网页还启用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专题。
在重庆,从大轰炸惨案遗址到普通社区,再到中小学校,数千名市民、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国家公祭日活动。全善中学七年级五班的55名同学举办了主题班会,朗诵了自创的《我们不会忘记》;渝中区大坪街道七牌坊社区,60多名社区居民在空地上点起了白蜡烛,360只白色蜡烛组成了“12·13”的字样,为战争中失去生命的普通民众和献出生命的烈士们默哀致敬。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厅内,来自驻沈阳某部官兵、市内高校、中学及社会各界人士200多人,齐聚在此参加“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烛光纪念、祭奠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先烈及死难同胞”主题活动。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教授在祭奠仪式上说,“南京大屠杀与沈阳‘九一八事变’密切相关,‘九一八’之后日本实施侵占中国图谋,在随后的侵华战争中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事件。痛定思痛,引人警醒:积贫积弱,落后必然挨打。举国公祭死难同胞,知耻而后勇,必然会激发全民族爱国热情,凝聚圆梦中华的力量。”
在上海,金山区金山卫历史文化公园举行的国家公祭活动上,社会各界约400名代表向遇难同胞纪念雕塑敬献花篮,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淞沪战役“十月初三惨案”遇难同胞志哀。“在国家公祭日重温抗战史,我们首先要向为保家卫国而付出生命与鲜血的抗战老兵们致敬。”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表示,四万万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不怕牺牲,由战略退却到战略反攻,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证明,只要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对任何强敌都能战而胜之。
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葛志强说,我们缅怀历史,并不是狭隘地纠结于过去,而是以历史真相伸张正义、教育后人。通过纪念来尊重历史,给过去一个交代,让积怨得以释放,让宽容得以延展,让正义得以彰显。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以国之名祭奠抗日战争中死难的同胞,能够振奋民族精神,警醒国人永远不要忘记国耻,继承先烈遗志,团结一心建设中华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