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2016-10-11 16:53:32
制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营养支持方案如下:
(1)能量补充的构成急性肝衰患者的能量补给应以葡萄糖和脂肪为主,其中葡萄糖所提供的能量应占70%左右,由脂肪提供的能量占30%左右,不饱和脂肪酸应稍多,应包括必需脂肪酸;给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补充氨基酸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生理代谢需要和纠正芳香族氨基酸/支链氨基酸代谢失衡等。 每日需要氮质...[展开]
制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营养支持方案如下:
(1)能量补充的构成急性肝衰患者的能量补给应以葡萄糖和脂肪为主,其中葡萄糖所提供的能量应占70%左右,由脂肪提供的能量占30%左右,不饱和脂肪酸应稍多,应包括必需脂肪酸;给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补充氨基酸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生理代谢需要和纠正芳香族氨基酸/支链氨基酸代谢失衡等。
每日需要氮质0。02g/kg,折合蛋白质1。25g/kg。
(2)能量补给的方法一般认为如果在各种严重疾病情况下肠道尚保持一定功能,则宜进行肠内营养,因为肠内营养可能具有以下优点:①促进肠蠕动;②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内细菌移位;③促进胃肠激素的释放;④增加门静脉系统血流;⑤更符合生理要求,且必全胃肠外营养并发症少。
随着肠内营养疗法中应用的各种营养制剂以及管伺导管的改良与商品化,肠内营养疗法的应用日趋广泛。当应用聚氯乙烯(PVC)导管时,可留置体内10天左右,而聚氯酯(PUR)导管则可留置更久(可长达6周)。
目前,可供临床使用的商品化肠内营养制剂(肠内营养膳)包括:①聚合物膳如安素,能全素及能全力等,适用于绝大多数胃肠道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患者;②预先消化膳或要素膳如百普素与爱伦多等,可供少数胰腺外分泌功能严重不足或短肠综合征患者使用;③特别配方膳如Hepatic-Aid,可适用于肝病合并脑病患者。
对于肝衰竭患者,补充氮源性肠内营养商品应注意肠内产氨增加从而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的可能性。但经肠道适量补充必需的精制含氮营养素,可能有助于患者的营养平衡和维持患者的肠道功能。
除非患者存在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而不能进行肠内营养外,否则即使是肝性脑病患者,也可通过鼻饲补充必需的营养素。 但是,由于肝衰竭往往伴有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因此常联合应用肠内和肠外营养。
对肝衰竭患者进行全肠外营养(TPN)时,可每日静滴10%葡萄糖液1500〜2000ml,可按每单位胰岛素大致代谢5g葡萄糖的比例给予胰岛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易发生低血糖,当血糖低于3。
5mmol/U出现明显的低血糖反应时,应立即静注50%葡萄糖液50〜100mU可输注脂肪乳剂以补足能量需求。
(3)能量补给时注意事项近年来,在对于肝衰竭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方面,许多学者愈加重视脂肪乳剂的作用,因为脂肪乳剂可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但是在肝功能严重受损和脂类代谢紊乱的状况下,将脂肪乳剂应用于重症肝病的肠外营养必须充分考虑如下因素以便权衡利弊:①脂肪乳剂在体内能否被高效利用;②其本身对肝功能和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潜在损害;③脂肪乳剂对机体代谢的可能不良影响;④脂肪乳剂诱发和加重肝性脑病的潜在危险(血中脂肪酸浓度增加会促进色氨酸与白蛋白结合的解离,导致血中游离色氨酸浓度增加)等。
下列情况应列为脂肪乳剂的使用禁忌证:①严重酸中毒、低渗性脱水、低血钾、水过多;②肾衰竭;③凝血功能严重障碍;④酮症酸中毒昏迷和糖尿病性前期昏迷;⑤肝内胆汁淤积;⑧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
如经检测发现患者易发生三酰甘油蓄积,并有下列情况也应列为禁忌证:①脂质代谢障碍;②肝肾功能不全;③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 肝功能不全或肝衰竭患者,在无明显前述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存在时,可在严密监测脂肪乳剂不良反应和血浆三酰甘油水平的前提下适量使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