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是怎样体现当时的社会弊端的?
《巴黎圣母院》(1831年)以其紧张非凡的故事情节、色彩浓烈的社会背景描 写、对照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而成为浪漫主义小说的著名代表作。小说以15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在情调奇特、色彩鲜明的中世纪 宗教场景中展开情节,演绎了一个悲惨可怕、震撼人心的故事。 狂热的人群在巴黎 圣母院前欢度愚人节,选出了最丑的愚人王——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喀西莫多。美 丽的吉卜赛少女爱斯美拉达带着一头会耍杂技的小羊在广场上卖艺。圣母院教堂的 副主教克罗德•弗洛罗被少女的美丽所吸引,指使喀西莫多夜间在街头劫持姑娘。 爱斯美拉达被国王的弓箭队长弗比斯救出,她从此爱上了这个轻薄的军官。克罗德 跟踪爱斯美拉...全部
《巴黎圣母院》(1831年)以其紧张非凡的故事情节、色彩浓烈的社会背景描 写、对照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而成为浪漫主义小说的著名代表作。小说以15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在情调奇特、色彩鲜明的中世纪 宗教场景中展开情节,演绎了一个悲惨可怕、震撼人心的故事。
狂热的人群在巴黎 圣母院前欢度愚人节,选出了最丑的愚人王——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喀西莫多。美 丽的吉卜赛少女爱斯美拉达带着一头会耍杂技的小羊在广场上卖艺。圣母院教堂的 副主教克罗德•弗洛罗被少女的美丽所吸引,指使喀西莫多夜间在街头劫持姑娘。
爱斯美拉达被国王的弓箭队长弗比斯救出,她从此爱上了这个轻薄的军官。克罗德 跟踪爱斯美拉达和弗比斯,在他们幽会时刺伤了弗比斯,并嫁祸于姑娘,姑娘因此 被判死刑。行刑之日,对爱斯美拉达充满爱慕之情的喀西莫多从教堂前的法场上把 姑娘救了出来,将她安置在不受法律管辖的圣母院里。
教会掀起了宗教狂热,吉卜 赛少女被视为女巫,法院决定不顾圣地避难权要逮捕姑娘。巴黎下层社会乞丐王国 的乞丐、流浪人闻讯攻打圣母院,要救出自己的姐妹。混战之际,克罗德把爱斯美 拉达劫出圣母院,逼她屈从于自己。
他在遭到拒绝后把姑娘交付给追捕的官兵,在 圣母院楼上看着姑娘被绞死。绝望的喀西莫多在愤怒中把从小养大他的克罗德推下顶楼活活摔死,他自己也到公墓找到了爱斯美拉达的尸体,自尽在她的身边。雨果通过小说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他所理解的世界。
这个世界分为世俗的和圣 灵的两个层面。世俗的层面由两个对立的群体构成:教会及神职人员、王室、司法 界、总督组成的权力集团和流浪诗人、乞丐、市民等组成的新生市民集团。权力集 团虽然居统治地位,但已经腐朽,是衰亡的群体,其精英人物是克罗德。
克罗德出 身贵族,从小接受神学教育,是居于神学、经学和教育学知识顶峰的学者。他身为 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居高临下,自觉是掌握人们灵魂的人。当他在科学领域挖掘探 索中,发现已经走到最顶端,却依然无法认识和解释世界。
小说的两个主要人物:极美的爱斯美拉达和极丑的喀西莫多。两人都是弃婴, 一个被吉普赛人收养,在大自然中长大;一个被克罗德收养,在圣母院长大。他们 身上都有一种奇异的力量,喀西莫多的丑震惊了愚人节,使狂欢的人群瞬间鸦雀无 声;爱斯美拉达的美颠覆了克罗德的所有神学理念,唤醒了没有人间情感的副主教 的人性欲望。
他们都是低贱者,深受重重压迫。喀西莫多爱恋着爱斯美拉达,冒着 生命危险抢救姑娘,在圣母院里精心呵护她,并且为了她把自己的养父扔下门楼摔 死。因爱斯美拉达恐惧喀西莫多的丑,使喀西莫多生前得不到姑娘的爱,他自杀在 姑娘的尸体旁。
多年以后,人们发现了他们相偎在一起的尸骨,被风吹化成了灰 烬。他们死后在圣灵界终成眷属。作者通过这两个形象,表达了对下层人民悲惨遭 遇的同情,歌颂了劳苦大众善良的美德。雨果把权力世界描绘为恶的根源,在市民 世界里展现了善恶并存的现实生活局面,将圣灵层面刻画成至善至美的世界。
喀西 莫多外表极丑,心灵却极善,是雨果创造的特有的丑美典型,爱斯美拉达则内外都 美,是至美至善集中的化身。作者通过他们形象地展现了自己的善恶对立、善最终 战胜恶的理想。他在小说里以浓烈的浪漫主义笔调,出色地描绘了巴黎的图景和中世纪阴暗生活 的风貌:高大的哥特式的建筑、暄嚣的海洋、纵横交错的街道、街头广场上的刑场绞 架、阴森的巴士底狱、流浪人居住的神秘场所等等,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充满绚丽色彩 和奇特声响的世界。
作者对圣母院的建筑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将它塑造成一个肃 穆庄严、壮丽而又神秘的存在物,俯视和见证了历代的生活和眼前的悲剧。小说的情节也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处处表现出了巧合、夸张和怪诞。例 如喀西莫多一人可以抵抗众人对圣母院的进攻,爱斯美拉达母女在绞刑架下重逢, 喀西莫多和爱斯美拉达的尸骨见风就化为灰烬,这些全是作家奇特想象的产物。
雨果在小说中通过对王室及司法界与乞丐王国、圣母院与世俗社会、克罗德迷 人的外表与丑恶的内心、爱斯美拉达的善良美丽与克罗德的阴险丑陋等一组组鲜明 的场景、意象、人物的对比描绘,集中体现了自己的对照艺术原则。
特别是喀西莫 多这个丑美形象的塑造,给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薪新的典型。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