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器乐/声乐

如何看曾与京剧争衡的河北梆子?

如何看曾与京剧争衡的河北梆子?

全部回答

2016-09-17

97 0

    清乾隆、嘉庆年间,大批京腔艺人兼习山陕梆子,却又因为 此期间的京腔艺人以河北或北京籍人居多,所以唱出来的山陕梆子味道自然也会慢慢向当地的语音语调靠拢。久而久之,大约到道光 年间中叶,一个梆子腔剧种族群中的新成员(河北梆子)已经是初 具雏形了。
  紧接着便有了本剧种的科班和班社。  同治、光绪年间已经有数十个班社流动在河北广大城乡演出,并出现了一些实力雄厚 (拥有名家)的班社相继进入北京、天津与京剧争衡、争胜。而由于 河北梆子进入北京在先,所以观众习惯地称之为“京梆子”,而把后来进入天津,比较讲求唱工、真假嗓兼用的河北梆子称之为新派“卫 梆子”。
    清末民初的50年成为河北梆子的鼎盛期。此鼎盛期的促 成者和见证者的一批著名演员公认有侯俊山(十三旦)、郭宝臣(元元红)和田际云(想九霄)、魏联升(小元元红)等。而前两位正是山西籍人把“山陕梆子”转化为河北梆子的关键人物。
  特别是这期间又出现了以刘喜奎等为代表的一批女演员,更使河北梆子呈锦上添 花之势。  但是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情况迅速逆转,河北梆 子盛极而衰,它又开始下滑,这时就连一些原本唱梆子的名家(如潘月樵、李桂春、郭法祥、芙蓉草、荀慧生、贾璧云等)也转而改唱京剧 了。
  抗日战争爆发,河北梆子班社纷纷解体,艺人星散,后续无力, 行当畸形发展,剧目路子也越来越窄,就更加快了观众的离失。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河北梆子演出团体才强力恢复。老艺人焕发青 春,如北京的李桂云、秦凤云,天津的银达子、王玉馨,河北的贾桂 兰、刘香玉等,均一边积极从事演出,一边倾注心血培养后起之秀,新一代河北梆子人才蓬勃涌现,如张淑敏、李淑惠、裴艳玲、刘 玉玲等,堪称百花竞秀,争艳舞台,河北梆子再次出现了欣欣向荣 的局面。
    河北梆子富有浓厚的河北乡土气息,唱腔高亢,伴奏铿锵有力。剧目除沿袭一大批山陕梆子的传统戏外,从清末民初到抗日战争,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又增加了数以百计的新编新创剧目。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器乐/声乐
地理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器乐/声乐
器乐/声乐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