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调查幼儿好奇心的家长问卷求
一,放 飞 好 奇 的 翅 膀
——四至六岁幼儿好奇心培养的研究报告
作者:李平
-- 发布时间:2005-9-27 15:30:00
一、课 题 的 提 出
四、五岁的孩子,睁着一双童稚的大眼睛,瞅着纷繁复杂的世界,拽着大人们的衣襟,问着千奇百怪的问题:“爸爸,鸟儿有翅膀可以飞,那我们人为什么不长翅膀啊?我们要是也有翅膀该多好啊……。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为什么是男孩子,隔壁的梅梅却是女孩子呢?我也想做女孩子呢……。”“老师,蚕宝宝吐完丝是不是就死了呀?我们家的蚕宝宝吐出来的丝为什么会有两种颜色呢?……。”几乎每一天,成人们都被孩子的问题包围着,孩子们不厌其烦地追问着大人们,...全部
一,放 飞 好 奇 的 翅 膀
——四至六岁幼儿好奇心培养的研究报告
作者:李平
-- 发布时间:2005-9-27 15:30:00
一、课 题 的 提 出
四、五岁的孩子,睁着一双童稚的大眼睛,瞅着纷繁复杂的世界,拽着大人们的衣襟,问着千奇百怪的问题:“爸爸,鸟儿有翅膀可以飞,那我们人为什么不长翅膀啊?我们要是也有翅膀该多好啊……。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为什么是男孩子,隔壁的梅梅却是女孩子呢?我也想做女孩子呢……。”“老师,蚕宝宝吐完丝是不是就死了呀?我们家的蚕宝宝吐出来的丝为什么会有两种颜色呢?……。”几乎每一天,成人们都被孩子的问题包围着,孩子们不厌其烦地追问着大人们,这让忙碌的大人们有些恼火,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到父母不耐烦地阻止孩子的问题,而老师们面对应接不暇的问题或草草解答,或敷衍塞责,久而久之,在屡遭成人的拒绝后,孩子们的问题少了,可他们眼睛里的迷茫多了,再接下去,就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悲剧:孩子们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漠不关心,当我们就一样新奇的事物提问时,回答我们的是他们的冷漠,这就好比孩子们原先拥有着一双好奇的翅膀,被大人们无意间的冷漠生生折断了。
我们知道“好奇心是人类个体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而又十分宝贵的欲望,是激励他们探究客观事物奥秘的一种内部动力。当头脑中已有的概念与客观事物发生冲突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自觉自愿的探索着那些未知的领域,在探索中思考问题,发现没有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可能会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① 童年时期对世界的好奇、探究的热望与冲动,可能对儿童将来走向科学之路并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影响。童年好奇与惊异不仅是推动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开始,而且还可能是一生所追求的伟大课题的肇始。
② 因此,保护好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护了一个人未来的创造力,也就是保护了一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二十世纪,人们对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开发人脑的潜能,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保护儿童可贵的好奇心,特别是四至六岁,是儿童创造性培养的关键期(幼儿期被认为是创造力的萌芽时期。
安德鲁斯Andrews等用图片、墨迹图等来研究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从独创性、深刻性方面的得分结果发现,4岁儿童的得分最高,5岁后逐渐下降。我国心理学家潘洁对3~6岁儿童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测验,得到的结果与上述研究有相同趋势,但下降年龄不是5岁,而是6岁。
③)而好奇心则是创造力发展的起点,在幼儿期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作为幼教工作者,身感责任重大。为此,我们将保护幼儿好奇心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加以研究,力求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重新放飞他们好奇的翅膀。
一年多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活动,希望能从孩子生活的环境入手,设想通过改变成人的教养态度,通过创设新奇、丰富的物质环境,创设宽松、自如的精神环境来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希望我们的研究能给大家以启示,让更多的人们来重视和保护孩子们可贵的好奇心!
二、实 验 组 织 和 过 程。
。。。。。
三,三、实 验 结 果 与 分 析。。。。。。
四,四、启示与思考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成长,然而,仅仅是通过学校对家长的宣传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整个社会共同的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的事情。
我们在研究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譬如教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研究策略还有待进一步的推敲,研究还缺乏更多的理论依据,数据统计还应该更科学等等,这些都将是我们未来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探究的。
总之,我们想通过对幼儿好奇心培养的研究,使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深入到教师、家长和日常的工作中去,形成有利于幼儿好奇心培养的教育环境和激励机制,给教师以具体的方法指导,建立一种以探索、创新为主导的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儿童发展心理学》周念丽 张春霞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如何教出聪明孩子》李志伟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3、《学前教育科研方法》陶保平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陈帼眉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吕静、周谷平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6、《科学教育与潜能开发丛书》之《思维的拓展》郭亨杰主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7、《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王坚红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文中摘引:
①摘自《思维的拓展》郭亨杰主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②摘自《如何教出聪明孩子》李志伟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③摘自《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周念丽张春霞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执笔:长江路幼儿园 李平
(如果需要,自己查一下)
二,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培养新中班幼儿
作者: 吴一丽 发表时间: 2006-10-10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百科词典》对探索的界定是:“探索是个人主动地从多方面探讨、寻求答案、解决问题。
”这里谈到了寻求答案,可要寻求答案,首先要有问题、有疑惑,只有有了问题、疑惑,才可能去寻求答案。因此探索就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这种愿望虽然很强烈,但很难表达出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幼儿的提问质疑能力。
以往我们总是根据教材的内容,预设了不少问题,提问时往往较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和对现成知识的掌握,而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已不再满足于让幼儿仅仅回答教师的提问,更应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只有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才是促进幼儿进行探索的兴趣之源。
但是新中班的孩子由于口语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方面还较薄弱,在活动中往往表现出回答不出问题,不知提什么问题,胆小害怕不敢提问,不习惯提问等,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简单地说就是不会提问质疑。有些幼儿虽然能提出问题,但所提的问题都是表面的、肤浅的,而他们心中更多的疑惑并没有表达出来,如很多幼儿提问题时常用“这是什么”这一语句来表达。
对于“为什么”、“怎么样”的深层次问题没有提出来。虽然幼儿天生具有浓厚的好奇心,但天然的好奇心并不必然带来提问质疑能力的发展,如不加以重视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就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退。因此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提问质疑能力能激发幼儿思维的火花,促使他们积极地探索,找寻答案,最终使他们的认知结构达到更高水平上的平衡。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调查,了解新中班幼儿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提问质疑能力的现状,并从中寻找出影响幼儿提问质疑能力的因素,从而得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促使幼儿积极地探索,帮助教师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
(二)研究内容
1、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新中班幼儿提问质疑能力的现状。
2、影响新中班幼儿提问质疑能力的因素。
3、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培养新中班幼儿提问质疑能力的对策。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新中班幼儿提问质疑能力方面的现状。并从中寻找出影响幼儿提问质疑能力的因素。
2、行动研究法: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寻找好的方法措施来培养新中班幼儿的提问质疑能力,从中得出相应的对策。
3、经验总结法:总结出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培养新中班幼儿提问质疑能力的经验。
(四)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
1、收集情报,制订计划。
2、设计调查表,准备组织调查。
实施阶段:
1、进行有关的现状调查。
设计调查表,在自然状态下对幼儿的提问质疑能力情况进行观察,了解新中班幼儿提问质疑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分析调查结果,寻找问题的根源,提供可行性的改进措施
3、在实践过程中开展提高新中班幼儿提问质疑能力的策略研究
(1)制定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培养新中班幼儿提问质疑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2)开展实践研究活动,并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
(3)总结出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培养新中班幼儿提问质疑能力的经验。
总结阶段:
完成课题研究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总结等系列论文,将所有成果总结、归纳、整理在一起。
三、新中班幼儿提问质疑能力的调查
(一)新中班幼儿提问质疑能力的现状调查
我班幼儿的提问质疑能力较差,表现为提问的次数较少,大多数幼儿不能积极、主动的提问,提问的质量不高,一般只能提一些“是什么”的问题,对于“为什么”、“怎么样”的深一层次的问题提的很少。
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由于新中班幼儿的年龄还小,刚入幼儿园,不适应幼儿的环境,不适应集体生活,表现得比较胆小、怕生,不敢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话,提问更不用说了。另外,由于班上孩子大多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狭窄,生活经验缺乏,认识水平较低,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入,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事物缺乏探究的愿望。
二、影响新中班幼儿提问质疑能力的因素
1、性别的影响
从调查中发现,男孩子所提问题的质量要稍高于女孩子。分析其中原因,我发现:在思维方面,男女儿童的思维活动各有各的特点。发现女孩子主要从事安静的活动,而男孩则十分好动,喜欢操作实物,喜欢探索环境,往往对奇怪的事物情有独钟,并能提出问题对这些奇怪的地方进行研究。
而女孩偏于形象思维,她们较注重物体的颜色、外形特征等,不大喜欢寻根问底。
2、性格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
从调查中发现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和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孩子所提问题的质量要高于沉默寡言、表达能力弱的孩子。
有的孩子平时较胆怯、害羞,沉默寡言,不敢在老师和集体面前提问,也有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较弱,语言不流畅,表达不清,使得这些孩子不敢大胆的提问,影响了他们的提问质疑能力。
3、不同家教方式的影响
从调查中发现家长能注意教育引导的孩子所提问题的质量要高于指责训斥的。
由于我班大多是农村的幼儿,故大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水准较低,又要忙于工作,对于幼儿提问置疑能力的认识不足,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孩子的提问,敷衍了事,对孩子的提问听而不答,有的在家让孩子与电视为伴,别来麻烦大人。
有的索性指责孩子不要多嘴,抑制了幼儿的提问质疑能力。
4、不同活动方式的影响
从调查中发现以幼儿为主的探索式的活动中幼儿所提问题的质量要高于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者的地位,幼儿居于被动者的地位,这种不平等师生互动的结果往往使教师习惯于以“权威者”自居,而幼儿习惯于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思维,阻碍了幼儿提问质疑能力的发展。
5、幼儿参与收集资料的影响
从调查中发现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收集资料后所提问题的质量要高于教师为幼儿提供资料。在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收集资料能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对材料感兴趣,对事物更加敏感和关注,能产生急切想了解的迫切心理,从而激发幼儿依托材料来提问,产生提问的灵感。
四、提高新中班幼儿提问质疑能力的对策
(一)创设环境
1、创设精神氛围
研究表明,人和同伴的支持与否是影响儿童提问的一个因素。营造宽松、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引导提问质疑的根本要求。
教师的微笑,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句平等的话语,使幼儿感受到平等的氛围,幼儿才会大胆地发表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意见,反之,如果教师一直批评指责,会抑制幼儿心中质疑的冲动。因此,我们要鼓励并引导幼儿关注周边的环境,发现新异刺激,与头脑中已有的图式进行比较,发现新异特性,大胆提出疑惑与不解,要让幼儿意识到提问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没有提问就没有科学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想幼儿之所想,设身处地地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一个的问题,这样才不会使幼儿的好奇心稍纵即逝,才会进一步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
幼儿有时会提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我们看来是荒唐可笑的,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却是真实的,所以我们予以认真对待,认真回答。
2、创设物质环境
除了创设精神环境外,创设物质环境对培养幼儿的提问质疑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发现幼儿对植物的变化等这些问题十分感兴趣,于是就有意识地发动幼儿,在自然角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以欣赏的态度和幼儿一起观察植物,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让幼儿积极讨论,发表意见,面对幼儿所提出的各种“奇怪”的问题,我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而是鼓励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孩子们提问的兴趣越来越高。
(二)转变教师的观念
在培养幼儿提问质疑的过程中,首先,转变教师的自我中心角色,扮演好“平等交流者”的角色。我们要提倡教师要转变角色,灌输式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为主,虽然有时教师提问后,幼儿解答,但这样的学习方式,幼儿是沿着教师预定设计的途径“走”下去,幼儿不能自主地发现问题,阻碍了幼儿提问质疑能力的发展。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幼儿有了提问质疑的意识,就会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
首先,教师要转变以自我为中心,变课堂教学主宰者为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在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少说,多采用讨论的形式,引导孩子积极地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逐步学会生疑、析疑、解疑,从而培养孩子提问的能动性。
其次,教师要相信幼儿,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活动中需要改变过去的”传道型互动为“商讨型”互动,在真正平等的意义上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幼儿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幼儿不同,他们的想法、问题也是不同的,甚至会超出老师的思考,我们要相信孩子的问题是有价值的。
(三)提炼提问质疑的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现一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现在我把这些方法提炼如下:
1、收集资料 丰富的资料,能给幼儿带来挑战。
幼儿自己参与收集的资料,更能打开幼儿的思路,使幼儿与材料发生互动,引发幼儿对材料的关注。这时教师可能无法预料,幼儿会随时提出许多新问题,通过材料和环境,培养幼儿的提问质疑能力。
一次,我让孩子们从家中带一盆盆景来幼儿园,一时间,教室内俨然象个“植物园”。
王世豪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一盆文竹,只见他不停的看着他的一盆“文竹”,我站在一旁不知道他想做什么,刚向开口问个究竟,但又不忍打断他,于是一直站着一旁看着。一会儿,王世豪回过头来问道:“老师,文竹喜欢干的,还是湿的?”“为什么有几片小叶子会枯黄呢?”……在探索中,通过参与环境建设,能够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2、走入自然
研究表明,幼儿对当前刺激产生陌生感时更容易产生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创设环境,丰富幼儿的生活,开拓幼儿的视野。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材料置于幼儿现有水平之上,处于幼儿最近发展区内,这样才能够给幼儿带来新鲜感,使其产生陌生感,激发其探索的欲望,从而生成问题。
初秋的一个雨天,我带领孩子们在花园中散步,当孩子们看到花坛中有许多蜗牛吃着嫩嫩的树叶时,他们提出了“为什么树叶是蜗牛的粮食?”“树叶中有些什么营养才会让蜗牛吃得这么肥?”“这种树叶是什么植物,它是不是蜗牛的粮食呢?”于是几个幼儿围在一起对植物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3、提供生活实景
当今的幼儿的知识面广、个性独立,对于陌生的成人社会有着太多的好奇和探索的冲动,不再停留于假想情景下的体验,给幼儿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幼儿亲身尝试、体验,往往会给幼儿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帮助幼儿进行提问质疑的一种好方法。
如在“超市”的主题中,我们巧妙地创设了一个生活实景“去超市购物”,当幼儿置身于这个真实的环境中,他们同时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样买东西?”“钱不够该怎么办?”……
在生活实景中,有的问题是即时产生的,有的是受某些因素影响而产生的;有的显形,有的隐性;有的问题是幼儿提出的,有的问题则是生活本身向幼儿提出的;有的问题幼儿们能解决,有的却不能。
作为教师,我感到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提供生活实景,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真实,富有挑战,能引发幼儿不断思考的问题。教师在这类活动中虽然提问不多,而把更多提问的权利给了幼儿和生活,教师给予的是更多的观察等待、默默的支持和鼓励。
因为,不断提出问题比及时解决问题更有意义。
4、设悬疑情境
设置有效的“悬疑情境”,可以提供幼儿高层次心智活动的范围和机会,调动幼儿将原有经验迁移到当前情境中来,促进幼儿质疑行为的发生。
一次远足活动前,我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坐什么车去。有的说,做面包车去,开得快;有的说,坐公交车去,便宜省钱;还有的认为坐大客车去……听着孩子们的议论,我感到幼儿对车的议论已不仅仅停留在坐车上,而是依据每个人对车的不同了解在比较、选择。
关于车的话题,很可能是幼儿的兴趣热点。因此我没有把讨论坐什么车去就作为话题的结束,而是寻着这一思路,提出了三个问题:“这些车,他们各有多少座位?”“哪种车开得又快又安全?”“哪种车坐着比较舒服?”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的话匣子被打开了,关于车的各种说法和问题在班里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兴趣。
幼儿们有的找来了各种汽车的广告图,有的买来了有关“车”的书籍,我还从网上下载了许多介绍车的资料。看着这些资料,幼儿的问题来了,“这是什么牌子的汽车?”“为什么这些车的牌子都不一样”,“为什么有的车身短,有的车身长?”“车子为什么能开?”等等。
孩子们对车的兴趣越来越浓,对车的问题源源不断。
“悬疑情境”可以通过幼儿周围物理环境的布置来达到,让幼儿“触景生疑”。另外,通过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同样也可以激发幼儿的质疑兴趣,并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养成质疑的思维方式,凡是都问个为什么,从中学会质疑并乐于质疑。
5、理清问题思路
依据皮亚杰的观点,思维发展先于语言,这是思维发展的特征。而维果斯基却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离不开言语的中介作用。语言是文化传递的中介。提问作为一种言语活动,是儿童主动吸收文化的工具。
在和幼儿的接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幼儿头脑中有疑惑,也想提出来,但是不知如何表达,语言上往往发生错误。这时,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敏感地领悟到幼儿的意思,帮助幼儿完善提问所用的语言,就可以增加幼儿提问的数量,增强其提问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6、反馈质疑行为
面对幼儿的提问,我们回答不了时,我们首先应鼓励和肯定孩子,当然,更重要的还应及时抓住孩子的提问,加以引导,通过讨论、实验等手段,和幼儿一起去解答问题,才能唤起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有更多的问题要问,有更多的疑惑要提。
“……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强,把一条蚯蚓切成两段,放回土中,没几天会变成两条完整的蚯蚓……”我讲着,小朋友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流露出惊奇的目光。此时,“小问号”庄涛小朋友举起了手:“老师,如果把蚯蚓切成三段,能不能变成三条蚯蚓?如果切成四段、五段呢?”
“哗”,活动室里象水开了的锅,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刚刚听到庄涛小朋友的提问,我也是一愣,尽管我课前作了准备,了解了蚯蚓的一些习性,如再生能力强等情况,但是从未想过,把蚯蚓切成三段或更多段,它是否会变成三条或更多条蚯蚓。我觉得庄涛小朋友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的成果,于是我说:“这个问题提得好,老师一时也回答不出,要靠大家一起来动脑筋解决。
”最后,我们经过商量,还是决定做个实验……几天后,事实作出了结论:切成两段的变成了两条活蚯蚓,切成三段的中间一段不能活。当孩子们所提的问题得以解决时,他们是多么的兴奋和满足,更加唤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
及时对幼儿的质疑行为给予反馈是发展幼儿质疑积极性的切入口,它有利于激起幼儿质疑的兴趣,引发新的质疑行为,逐渐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
7、适时反问
幼儿自发的提问质疑行为常流于浅显和表面,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反问的方法,做个深入支持者的角色。
首先,教师同孩子一同探索时表现出的惊奇、欢乐、专注,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强化他们注意力的集中与保持。其次,幼儿的某些质疑行为往往是糊涂的,不自如的,如果教师能对之进行澄清和明确化,会有助于幼儿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再次,幼儿质疑的出现,“是一个认识上的结”。如果这个结解决得不好,有可能使幼儿的活动就此受阻甚至停顿下来;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对幼儿“认识上的结”加以持续、有效和深入的引导,不仅能使之成为新的活动的出发点,而且会更好地激发幼儿在新的活动中产生新的质疑。
8、改变家长的育儿方式
通过系列家教指导活动及交流,使家长逐步认可提高幼儿提问质疑能力的意义,从而积极地合作。
i。来园观摩教学活动,提高认识,转变行为,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让我们更好地合作培养幼儿的提问质疑能力。
ii。将探索活动中的一些素材和经验经过分析、提炼,写出案例推荐给家长看,让家长进一步得到启示。
五、存在问题和建议
1、本课题在实践教学中的研究比较仓促,还有待于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反思、更新和改进。
2、本课题研究的是新中班幼儿的提问质疑能力,但是对于另外两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呢,有待于今后在此方面继续进行研究。
六、参考文献
1、《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实施与案例》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你探索,我支持》黄桢主编 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3、《整和与发展》 南汇区教师进修学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