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会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为什么中国古人读书总是点头,外国人读书总是摇头
——古今中外阅读书写习惯的演变
中国古人的阅读习惯是从上到下,自右而左。其实现在我们某些时候以及港台地区和日本的书刊还是如此。 而今之世界推崇的是西方文明,其阅读习惯是从左到右,自上到下的。以至于调侃到阅读表现时说古之中国人读书方式更富有哲理,他们阅读时总是不住点头,Yes、Yes。而西人阅读时总是摇头,No、No。是中人还是西人的阅读方式更先进些,我们姑且不论。
其实,阅读习惯应是由书写习惯所决定的。而所谓的习惯,其实也并不意味多深的道理,这也是由当时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说是有一对新婚的小夫妇。丈夫看妻子每次煮火腿时...全部
为什么中国古人读书总是点头,外国人读书总是摇头
——古今中外阅读书写习惯的演变
中国古人的阅读习惯是从上到下,自右而左。其实现在我们某些时候以及港台地区和日本的书刊还是如此。
而今之世界推崇的是西方文明,其阅读习惯是从左到右,自上到下的。以至于调侃到阅读表现时说古之中国人读书方式更富有哲理,他们阅读时总是不住点头,Yes、Yes。而西人阅读时总是摇头,No、No。是中人还是西人的阅读方式更先进些,我们姑且不论。
其实,阅读习惯应是由书写习惯所决定的。而所谓的习惯,其实也并不意味多深的道理,这也是由当时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说是有一对新婚的小夫妇。丈夫看妻子每次煮火腿时,总要把火腿的两端切去,感到很奇怪,就问这是怎么回事。
妻子说这是看她母亲是这么做的。丈夫又去问他的岳母,他的岳母说这是看她的母亲是这么做的。于是丈夫又去问他妻子的外祖母,她外祖母瞪大眼睛感到很惊讶,就从厨房里把她的煮锅拿出来,说:“我的煮锅太小了,只好把火腿的两端切去才能放得下”。
而又许多先人所传下来的习惯也好,风俗也好,都是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不得已而为之,后人不知所以,奉之若神。
说到书写方式普及应用,中国大概可以追溯到竹木简时代,(当然此前还有甲骨文、石鼓文,不过使用者寥寥无几)虽竹木之所制简尚稍嫌笨重,而竹木廉价且易得,加工方便,使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
以竹木做成片,再用绳子串起来,再卷起来,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书了,孔夫子纬韧三绝读的《易经》,也就是这种书了。当然其时还有锦帛作为书写载体的,只是非常名贵,远不如竹木来的廉价和方便。以竹木为载体,以刀笔为书写工具,以及后来的毛笔,可以想象,一人伏于案几之上,左手抚开竹木简之卷,右手刻录或书写其上,从上到下,自右而左,这种形象是不是非常自然贴切。
反之,我们比划比划,是不是很别扭哇。也是当时刻书不易,且所用文字多比划繁杂,所以我们现在读的古文大都言简意骇,可能是有一些道理。而当时西人典籍文献多用精工巧做的薄羊皮,墨水笔书写而成,相当名贵。
用羊皮作书写载体,成本高且不易得,远不如我们的竹木简来的经济,且书写不易,其性能恐怕还不如后来纸。用鹅毛蘸墨水书写时,只好自左而右,不然会被自己的手蹭的一塌糊涂了。
以后东汉蔡伦造纸后,纸作为书写载体广泛应用,我们的老祖先首先还是承袭用竹木简时的书写习惯,好在所用的毛笔悬腕而书,还不成什么问题,而到了后来,西方文明进来了,我们也开始用墨水笔,问题来了,感到再自右而左就不那么方便了。
而现在整个世界所崇尚的是西方文明,我们再自左而右的写,自左而右的读就感到是那么的习惯和自然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