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循环冗余码?
循环冗余码
奇偶校验码作为一种检错码虽然简单,但是漏检率太高。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中用E得最广泛的检错码,是一种漏检率低得多也便于实现的循环冗余码CRC (Cyclic Redundancy 。 Code),CRC码又称为多项式码。
任何一个由二进制数位串组成的代码,都可以惟一地与一个只含有0和1两个系数的多项式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代码1010111对应的多项式为X6+X4+X2+X+1,同样。 多项式X5+X3+X2+X+1对应的代码为101111。
CRC码在发送端编码和接收端校验时,都可以利用事先约定的生成多项式G(X)来得到。 k位要发送的信息位可对应于一个(k-1)次...全部
循环冗余码
奇偶校验码作为一种检错码虽然简单,但是漏检率太高。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中用E得最广泛的检错码,是一种漏检率低得多也便于实现的循环冗余码CRC (Cyclic Redundancy 。
Code),CRC码又称为多项式码。
任何一个由二进制数位串组成的代码,都可以惟一地与一个只含有0和1两个系数的多项式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代码1010111对应的多项式为X6+X4+X2+X+1,同样。
多项式X5+X3+X2+X+1对应的代码为101111。
CRC码在发送端编码和接收端校验时,都可以利用事先约定的生成多项式G(X)来得到。 k位要发送的信息位可对应于一个(k-1)次多项式K(X),r位冗余位则对应于一个(r-1)次多项式R(X),由k位信息位后面加上r位冗余位组成的n=k+r位码字则对应于一个(n-1)次多项式T(X)=Xr·K(X)+R(X)。
例如
由信息位产生冗余位的编码过程,就是已知K(X)求R(X)的过程。在CRC码中可以通过找到一个特定的r次多项式G (X)(其最高项Xr的系数恒为1),然后用Xr·K(X)去除以G(X),得到的余式就是R(X)。
特别要强调的是,这些多项式中的"+"都是模2加(也即异或运算);此外,这里的除法用的也是模2除法,即除法过程中用到的减法是模2减法,它和模2加法的运算规则一样,都是异或运算,这是一种不考虑加法进位和减法借位的运算,即
0+O=0,0+1=1,1+0=1,1+1=0
0-0=0,0-1=1,1-0=1,1-1=0
在进行基于模2运算的多项式除法时,只要部分余数首位为1,便可上商1,否则上商0。
然后按模2减法求得余数,该余数不计最高位。当被除数逐位除完时,最后得到比除数少一位的余数。此余数即为冗余位,将其添加在信息位后便构成CRC码字。
仍以上例中K(X)=X6+X4+X3+1为例(即信息位为1011001),若G(X)=X4+X3+1(对应代码11001),取r=4,则X4·K(X)=X10+X8+X7+X4(对应代码为0110010000),其由模2除法求余式R(X)的过程所示如下:
得到的最后余数为1010,这就是冗余位,对应R(X)=X3+X。
由于R(X)是Xr·K(X)除以G(X)的余式,那么下列关系式必然满足
Xr·K(X)=G(X)Q(X)+R(X)
其中Q(X)为商式。根据模二运算规则R(X)+R(X)=0的特点,可将上式改记为
[Xr-K(X)+R(X)]/G(X)=Q(X)
即
T(X)/G(X)=Q(X)
由此可见,信道上发送的码字多项式T(X)=Xr-K(X)+R(X)。
若传输过程无错,则接收方收到的码字也对应于此多项式,也即接收到的码字多项式能被G(X)整除。因而接收端的校验过程就是将接收到的码字多项式除以G(X)的过程。若余式为零则认为传输元差错;若余式不为零则传输有差错。
例如,前述例子中若码字10110011010经传输后由于受噪声的干扰,在接收端变成为10110011100,则求余式的除法如下:求得的余式不为零,相当于在码字上面半加上了差错模式00000000110。
差错模式对应的多项式记为E(X),上例中E(X)=X2+X。有差错时,接收端收到的不再是T(X),而是T(X)与E(X)之模二加,即
[T(X)+E(X)]/G(X)=T(X)/G(X)+E(X)/G(X)若E(X)/G(X)=0,则这种差错就能检测出来;若E(X)/G(X)=0,那么由于接收到的码字多项式仍然可被G(X)整除,错误就检测不出来,也即发生了漏检。
理论上可以证明循环冗余校验码的检错能力有以下特点:
(1)可检测出所有奇数位错。
(2)可检测出所有双比特的错。
(3)可检测出所有小于、等于校验位长度的突发错。
CRC码是由r-K(X)除以某个选定的多项式后产生的,所以该多现式称生成多项式。
一般来说,生成多项式位数越多校验能力越强。但并不是任何一个r+1位的二进制数都可以做生成多项式。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