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让孩子自然入睡?

宝宝睡觉前总是要抱一会 宝宝睡觉前总是要抱一会,而且抱到睡深了才睡觉,而且睡之前好象很生气,抱着走一圈才慢慢睡着,平时特敏感,有一点小声响就会醒,不知是否有好办法,让孩子自然入睡?不过辛苦点,但早上宝宝叫“妈”了,把爸爸妈妈乐坏了!

全部回答

2016-05-07

644 0

    1、睡觉前不要让孩子兴奋,不要再逗他开心了。对他说“宝宝要睡觉了。”给他思想准备--不要以为他不懂,坚持每次都这样做。(试想小动物是怎么训练的?) 2、睡前放上固定的轻音乐,世界名曲或民乐,轻柔缓慢的,使孩子心静,同时对孩子的音乐熏陶很好。
   3、开始时依然是抱着他睡,一旦睡着马上放在床上,放在床上时不要马上离开,妈妈依然用身体挨靠着孩子,孩子正处于轻度睡眠,依然以为是在妈妈的怀抱,但慢慢适应“半怀抱、半床铺”的感觉。   4、现在孩子还小,妈妈可盘腿坐床上,孩子抱怀里、距离腿很近,孩子入睡后腿分开,孩子落在床铺上,撤出左手(孩子头部在左侧),放入小枕头在左臂下。
   5、抱孩子睡觉时不要摇晃孩子、也少用摇床,看医学书你会发现晃动对孩子头部神经不好。抱孩子,轻拍孩子背部,妈妈轻声哼唱《熊猫咪咪》《世上只有妈妈好》《小草》等儿童轻缓的歌曲。   6、等孩子5个月时,采用“妈妈抱着床睡”,即孩子是躺在床上的。
  但妈妈趴在宝宝身边,依然作怀抱姿势,表面上是妈妈抱着孩子,实际是妈妈抱着小被窝,给孩子造成抱着他的错觉。 其实孩子是留恋妈妈的怀抱,但时间长了就放不下了,所以一定要让孩子脱离母亲的怀抱。现在您的孩子还小,而且哭闹厉害,所以还是不要断然行事,慢慢来,等孩子大些也重了,再抱着睡大人会很辛苦。
     答复2: 你好对于你的情况是习惯性抱睡了,建议你买个摇摆床 答复3: 宝宝可能在医院受到惊吓。宝宝睡觉尽量保持安静,播放些轻柔的音乐。若受惊醒来可抱起来安抚,逗逗宝宝,不让他继续睡。
  等他困极了自然就睡了。

2016-05-07

644 0

    别让宝宝养成“抱睡”坏习惯 “你宝宝在0-1岁时是要抱着才睡得着吗?”这是某网站上做的一个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0-1岁的宝宝中习惯被抱着睡的现象比较普遍。但是“抱睡”并不是个好现象。
   “抱睡”是过分依恋的表现 喜欢被父母抱在怀里是宝宝的天性。在父母的怀里,宝宝会感到最安全、最幸福。  但是父母若是一味地迁就宝宝,一哭就抱或者抱在手上哄着睡,甚至睡着了也不放下,慢慢地宝宝就有了过分依恋即依赖心理,最后就变成只有抱着才肯睡觉了。
   “抱睡”的坏处 1。 不利于独立个性的培养; 2。 不利于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3。 长期抱睡不利于脊柱的正常发育; 4。   如果边抱边晃宝宝,很容易使宝宝脑部受损。
   四种错误做法导致“抱睡”坏习惯 在某些情况下,宝宝的正常依恋会变成一种依赖,会越来越不肯独自睡觉。 看一看,以下这些易造成抱睡习惯的错误做法,你是不是曾经无意中做过。 1。 未给予充分的安全感和爱 宝宝缺乏安全感,或者不能感受到父母充分的爱,就会怕一个人睡、怕独处。
    宝宝要人抱着睡,正是他渴望父母关爱的表现。 2。 未做好睡前准备 大人喜欢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睡觉,宝宝也是这样。睡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如果宝宝是饿着肚子或憋着尿入睡,又或者是环境太冷、太热那肯定是睡不好的。
   3。 新生儿期过于宠溺 良好的习惯是靠大人培养的。  有些大人特别疼爱宝宝。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就整天抱着,渐渐地宝宝就养成了在手上抱着睡的习惯,再也不肯睡到小床上去了。
  
   4。 生病时过分迁就 宝宝生病的时候会特别粘人,抱睡的坏习惯就有可能在那时养成。特别是感冒鼻塞的宝宝,特别喜欢让大人抱着睡觉,这样会感觉呼吸通畅一些。  等病好了,他就再不肯睡到小床上去了。

2016-05-07

631 0

让他自己安静地躺一会儿.我家宝贝就这样,有时一点都不想睡,你让他自己在哪儿躺一会儿或者自己玩一会儿就会想睡,一哄就睡着.你若理他,他就跟你没完没了,很想睡了也撒娇不睡.

2016-05-07

615 0

两个月就会叫妈 厉害哦 呵呵 如何不要抱睡 请参照以上办法

2016-05-07

645 0

    什么是小儿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6月至3岁的婴幼儿。解放以来,各种营养缺乏症都已明显减少,但缺铁性贫血仍是常见的威胁小儿健康的营养缺乏症。
  根据1981年全国16省市对8435名29天至7岁小儿的调查,血红蛋白在110g/L以下的营养性贫血的患病率高达36。  31%;6月至6岁小儿9027名,患病率为43。03%。
  因而这是儿童保健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病因:小儿缺铁性贫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婴儿时期,如果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而饮食中铁的含量不够,消化道对铁的吸收不足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的增加,即可发生贫血。
    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初生时机体铁的含量与贫血的关系。 2、生长速度与贫血的关系。小儿生长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正常婴儿长到5个月时体重增加1倍。
  早产婴增加更快,1岁可增加6倍。 3、饮食缺铁。婴儿以乳类食品为主,此类食品中铁的含量极低。  母乳铁的含量与母亲饮食有关系,一般含铁为1。5mg/L。牛0。5~1。
  0mg/L ,羊乳更少。乳类中铁的吸收率约为2%~10%,人乳的铁的吸收率较牛乳高(缺铁时人乳中铁吸收率可增至50%)。 4、长期少量失血。正常人体内储存的铁,为人体总铁量的30%,如急性失血不超过全血总量的1/3,虽不额外补充铁剂,也能迅速恢复,不致发生贫血。
    长期慢性失血时,每失血4ml,约等于失铁1。6mg,虽每天失血量不多,但铁的消耗量已超过正常的1倍以上,即可造成贫血。1岁以内婴儿由于生长迅速,储存的铁皆用于补充血容量的扩充,好使小量的慢性失血,也能导致贫血。
   5、其他原因。长期腹泻和呕吐、肠炎、脂肪痢等,均可影响营养的吸收。  急性和慢性感染时,患儿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不好,也能造成缺铁性贫血。 症状:小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临床表现?发病多在6个月至3岁,大多起病缓慢,开始多不为家长所注意,致就诊时多数病儿已为中度贫血。
  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发生、发展的速度。 1、一般表现:开始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粘膜变得苍白,以口唇、口腔粘膜、甲床和手掌最为明显。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此时可自述疲乏无力。
   2、造血器官的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和淋巴结经常轻度肿大。年龄越小,贫血越理,病程越久,则肝脾肿大越明显,但肿大很少越过中度。 3、除造血系统的变化外,缺铁对代谢都有影响。
   4、缺铁性贫血病儿较易发生感染。   5、当血红蛋白降低至70g/L以下时,可出现心脏扩大和杂音,此为贫血的一般表现而非缺铁性贫血的特有体征。由于缺铁性贫血发病缓慢,机体耐受力强,当血红蛋白下降至40g/L以一时,可不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但合并呼吸道感染后,心脏负担加重,可诱发心力衰竭。
     检查:小儿缺铁性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1、生化检验:在贫血出现以前,即出现一系列的生化改变。 2、血象: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降低,血红蛋白降低尤甚。 3、骨髓象:骨髓呈增生现象,骨髓细胞计数稍增,巨核细胞数正常。
   4、其他检查:若有慢性肠道失血,大便潜血阳性。  病情严重、病程长的,颅骨X线片可见有如血红蛋白病的辐射样条纹改变。 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应该如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以补充铁剂和去除病因为原则。
   1、铁剂治疗。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其种类很多,一般以口服无机盐是最经济、方便和有效的方法。注射铁剂的治疗效应并不比口服快,故须慎用。  铁剂治疗一般须继续应用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达到正常水平后至少6~8周。
  因缺铁性贫血,不只血红蛋白减少,储存铁也全部用完。由于小儿不断生长发育,血容量不断扩充,而饮食中不能满足铁的需要,治疗目的不应只纠正缺铁性贫血,并应储藏足够的铁,以备后用。维生素B12、叶酸或肝精对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无效,不可滥用。
     2、去因治疗。多数发病的原因是饮食不当,故必须改善饮食,合理喂养。有些轻症病人仅凭改善饮食即可治愈。在改善饮食时,首先应根据小儿的年龄给以合适的食物。由于患儿消化能力较差,更换和添加辅食必须小心。
  一般在药物治疗开始数天后,临床症状好转地,逐渐添加辅食,以免由于增加食物过急而造成消化不良。  1岁左右的婴儿可加蛋类、菜泥、肝和肉末等。幼儿与儿童必须纠正偏食,给予富含铁质、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
   对于因服用大量鲜牛奶而致的慢性肠道失血,应将牛奶的量减至每日500ml以下,或改用奶粉、蒸发奶或代乳口。对肠道畸形、钩虫病等在贫血纠正后应行外科手术或驱虫。   3、输血。
   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应该如何预防? 首先应做好婴儿喂养指导。母乳中铁虽不够,但其吸收较好。如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选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人工喂养儿在6个月以后,若喂不加铁的牛奶,总量不可超过750ml,否则就挤掉了含铁饮食的入量。
  注意尽量增加动物饮食。  因即使在谷类中加铁,其吸收量亦不如动物食品。做好健康检查工作,定期进行贫血普查,以便早期治疗轻症病儿。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育儿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