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
2016-01-25 09:40:30
1。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在肝内较在其他器官内为多见,然而在临床上仍属一种较为少见的肿瘤。肿瘤常是单个性的,体积也不...[展开]
1。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在肝内较在其他器官内为多见,然而在临床上仍属一种较为少见的肿瘤。肿瘤常是单个性的,体积也不大;侧尔亦可为多个性或较为巨大者。肝脏内血管瘤分两种类型:一型是海绵状血管瘤,较为多见;另一型是真性血管瘤,较为少见。
(1)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1)主要表现上腹部隐痛或不适、厌食、恶心呕吐,也可长期发热、寒战和盗汗,类似肝脓肿。 肿瘤增大可压迫、推移邻近脏器,出现各种相应的症状,如吞咽困难、腹胀、腹痛、嗳气、黄疸和腹水等,孕妇则可影响分娩。
若因外伤、分娩时急产等可引起血管瘤瘤体破裂而造成腹腔内出血、休克。瘤体内出血侵蚀肝内胆道可造成出血而产生胆质血症。
2)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见横膈抬高;超声波、放射性核素及CT等提示占位性病变。
3)治疗包括 ①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婴幼儿、青少年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有较好疗效,常用泼尼松2毫克,每天3次,亦可用至20毫克,每天1次;②放射治疗应用60钴或电子加速器的电子束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进行照射,治疗效果较满意;③手术汉疗切除瘤体;④他尚有激光治疗、微波治疗、肝动脉栓塞治疗、冷冻治疗及硬化剂注射治疗等。
(2)肝毛细血管瘤 十分少见,常伴有遗传达室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病史。本病无须治疗,对健康亦无影响。
(3)肝血管内皮瘤 罕见,发生于新生儿,女性多见,常伴有其了器官的血管瘤,尤其是皮肤血管瘤约占本病的50%。
1)主要表现 肝脏肿大,高排出是心力衰竭、多处皮肤血管瘤、贫血等,1/3患者出现黄疸。
2)治疗 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放射治疗无效。
(4)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 亦罕见,成人、儿童均可发生,常伴有硬化。
表现为上腹疼痛、肝脏肿大、黄疸、血性腹水、肝功能明显损害,预抽极差。可试用环磷酰胺治疗。
2。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仅及胃粘膜的表层上皮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主要限于粘膜表层,即粘膜层的上1/3处。
粘膜充血、水肿或渗出。主要见于胃窦部,亦可发生在胃体,有时见少量糜烂和出血。某些患者在胃窦部有较多糜烂灶,或伴有数目不等的隆起性糜烂,称慢性糜烂性或疣状胃炎。胃腺体正常。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同的患者临床表现各有差异,有的患者可无症状和特征,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隐痛、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及嗳气等,且症状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 兹将本病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作一归纳。
(1)最常见症状是上腹疼痛,约占85%。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有的患者空腹舒适,饭后不舒),一般为弥慢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常因进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状加重,少数与气候变化有关。
这种上腹疼痛用解痉剂及抗酸剂不易缓解。
(2)腹胀,占70%。常因胃内潴留、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3)嗳气,约占50%的患者有此症状,患者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4)反复出血也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常见表现。出血原因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粘膜急性炎症改变。
(5)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6)慢性浅表性胃炎缺乏典型的阳性体征。体格检查时可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参见:。[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