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如何认定“怀梆”的历史渊源?

如何认定“怀梆”的历史渊源?

全部回答

2016-04-05

55 0

    它是“梆子腔”大系中的一个分支,90年前老河南梆子的一个地域流派,民国初年始有“怀庆梆子”之称;但获嘉、卫辉以北则至今仍名“怀调”。就渊源加以考察,再从唱腔音乐上给以剖析,它实际是豫西“靠调”(靠山黄)受晋南“蒲州梆子”影响,身边河南梆子板式的浸润,复规范于怀庆府语音、语调之后的产物。
    20世纪50年代以前,南路的“怀梆”和北路的“怀调”只是称谓上的不同,其实体并无多少差别,艺人可以随处搭班。后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番改革,平原和山区,怀庆、卫辉与彰德(今安阳)、大名、广平、顺德(今邢台)之间,其唱风和伴奏乐器方面,才多少有了一些变异。
  但这并不能认为它已是两个剧种。  民国十八年由韩复榘(署名)主纂的《河南新志》就明文记述“怀调亦曰怀梆”可证。至于为什么安阳一带称“调”不称“梆”,这原是那一带的习惯问题,正如他们多年前一直称“河南梆子”(高梆)为“高调”、称“河北梆子”(京梆)为“反调”一样。
  
  然而如果把“怀调”演绎为“淮调”或“槐调”那就谬之千里了。  该剧种诞生至今,从清末民初的发展巅峰滑落到只有“怀梆”“怀调”各一个团(河北磁县另有一个“怀调”团),也算历经沧桑了。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