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2016-08-25 12:26:48
长期抗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及髙血压导致的致残率和敢死
率,即主要是减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减少充血性心衰和肾衰等并发症。而一般应将高血压 患者的血压降至何种程度,即目标血压应是多少较为合适,则迄今仍有争议。
1987年Anderson曾提所谓“J”形曲线,即心血管事件在DBP>12。 0kPa(9...[展开]
长期抗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及髙血压导致的致残率和敢死
率,即主要是减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减少充血性心衰和肾衰等并发症。而一般应将高血压 患者的血压降至何种程度,即目标血压应是多少较为合适,则迄今仍有争议。
1987年Anderson曾提所谓“J”形曲线,即心血管事件在DBP>12。 0kPa(90mmpg) 时,与血压呈正相关,而在DBP$12kPa(90mmHg)时反而增加。
也有人提出以DBP为 11。3kPa(85mmHg)为界,即DBP≤85mmHg时心肌缺血发生率又增高。Stewast也有类似发 现。MatiUa发现老年患者 SBP在 18。 7 〜22。
5kPa( 140 〜169mmHg)和 DBP在 9。 3 〜12kPa(70 〜 90mmHg)者死亡率最低,而在此范围外的反而更高(主要是冠心病),由此提出了高血压
患者血压究竟降到何种程度为好的问题,进而对降压的安全性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例
如在美国老年期高血压研究中,平均舒张压10。3kPa(77mmHg)的患者,也能从降压中获 益。我国卒中后降压试验还包含了一部分血压正常者,降压也能减少卒中的发病率。
又因血
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呈线性关系,SBP和DBP在正常范围内,血压越低,卒中和冠心病事
件的危险也越小。 所以治疗目标应是使血压降至能耐受的最低水平。正如国际高血压学会 (ISH)所认为的:个体治疗目标血压水平应是“最大能耐受的降压程度。
” HOT试验结果 也表明,SBP降至18。5kPa(139mmHg),DBP降至ll。lkPa(83mmHg)时,主要心血管事件 下降最明显,并且血压进一步下降,未见主要心血管事件增多。 说明在积极合理降压范围
内,包括已有冠心病的患者和老年患者中并不存在以往认为的“J”形曲线情况。
目前较普 遍认为,血压不宜降到正常高限以下的观点显然是欠妥的,除非有严重器官血流灌注不足或
有并发症如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等。凡已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血压均应控制在正常 范围。 用动态血压计测得的血压总比临床常规方法测得的数字低几个毫米汞柱,所以若以动
态血压计测量,就需降至更低水平,以免治疗不到位。
最新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一般人群 血压降至18。7/12kPa(140/90mmHg)以下,老年患者的收缩压降至20kPa(150mmHg)以 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7。
3/10。7kPa(130/80mmHg)以下。
治疗策略:在检查患者及全面评估其总危险谱的基础上,先判断患者属低危、中危、高
危或很高危。
(1) 很高危与高危患者无论经济条件如何,必须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
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
(2) 中危患者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先观察患者的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数周,进一步
了解病情,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或由临床医师决定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3) 低危患者观察患者数月,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
同时,还应考虑年龄因素。据西方人群调查,轻度高血压患者中,25〜34岁者10年严 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少于1%,而65〜74岁者发生率高达30%以上。且老年人中纯收缩期 高血压发病率较高,靶器官的损害亦较青年人更易发生,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早期治疗与预防十分关键。
而青少年中的纯收缩期高血压常标志着高动力循环状态,可首先改变生
活方式,其次再考虑药物治疗。
治疗方针既定,医生应为每位患者制定具体的全面治疗方案,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各种危
险因素。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