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2016-09-01 07:36:29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无显著性别差异。它是由于脑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引起的。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由于脑动脉硬化、管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使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展开]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无显著性别差异。它是由于脑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引起的。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由于脑动脉硬化、管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使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
脑血栓形成一般起病较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数十小时至数天。这种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一些病人往往睡前没有任何先兆症状、早晨醒来时发现偏瘫或失语。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偏低、血流缓慢有关。
但也有一些在白天发病的病人、常有头昏、肢体麻木无力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前躯症状。 脑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任何一段脑血管内、但在临床上却以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分支所形成的血栓较常见。
患者表现中枢性偏瘫、面瘫及对侧肢体感觉减退。大多数病人神志清楚、头痛、呕吐者较少见、但若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阻塞形成大面积脑梗塞时、病情较重、常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则多见眩晕、恶心、呕吐、复视、交叉性运动及感觉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发呛等症状。
脑血栓形成的死亡率较脑出血低得多、而且由于梗塞灶周围可以建立侧支循环、大多数病人在一定时间内、神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大面积脑梗塞由于脑组织损害较重、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常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有些病人则形成植物人或遗留下肢体偏瘫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已发生脑血栓形成的病人、可采用以下措施:一是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注射液、以降低血粘度、改善血循环。二是采用抗凝、溶栓药物。
如阿斯匹林、潘生丁等、有防止血栓形成作用、尿激酶可溶解新近形成的血栓。三是减轻脑水肿、根据病情、可选用20%甘露醇、10%甘油或地塞米松等。 四是还要注意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
适当给以神经营养药物、如ATP、辅酶A、维生素B族、乙酰谷氨酰胺等。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如肺炎、褥疮等。病情稳定后、可加用针灸治疗。对于脑血栓后遗症长期卧床的患者、家庭护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保暖、冷热要适宜、因为中风病人的抵抗力一般都很弱、极易感染病邪引起并发症。
(2)宜侧卧位、以利痰液、唾液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3)勤翻身、促进血液流通、防止褥疮发生。(4)多活动、恢复期病人要加强患侧肢体的按摩和功能锻炼。脑血栓病人的抢救治疗是否成功、家庭护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决不可掉以轻心。
怎样对待突然偏瘫偏瘫俗称中风、是指一侧上、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减退甚至丧失、口向对侧歪斜。 其一、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1)脑血管意外: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这是由于微小栓子堵塞某一脑血管所引起、出现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一般在24小时内恢复、无任何后遗症、它是中风的重要先驱警兆、在首次发作后第一年内、中风的危险性很大、特别是前两个月。
典型的发作约持续2~15分钟。 微小栓子堵塞颈动脉系统者、表现为轻偏瘫、半身麻木、语言滞涩、吞咽困难及一过性黑目蒙。微小栓子堵塞椎基底动脉系统时、可表现为眩晕、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口唇周围麻木、复视及两侧或对侧肢体轻瘫。
②脑血栓形成:也是微小栓子堵塞某一脑血管所致、多在早晨起床时发现、神志清楚、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24小时内不能恢复、留有后遗症。 微栓子堵塞大脑中动脉时、典型症状为三偏:偏身(包括面部、上、下肢)感觉减退甚至消失、偏身运动障碍和同向偏盲、即偏瘫侧外周视野缩小。
③脑栓塞: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维颤动、心房附壁栓子脱落堵塞脑血管所致、其临床表现同上。④脑出血:这是由于脑实质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一般发生于原有高血压的病人、常因过劳或情绪激动导致血压急骤升高而突然发病、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偏盲为其主要症状。
(2)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一种比较常见但易被忽略的疾患、50%~75%的患者有头部轻度外伤史、未引起重视、随后发现患者智能减退或性格改变及轻度偏瘫。 其二、应急措施:(1)清醒患者、多见于上述①、②、③项。
①立即让患者半卧或侧卧、以利于脑部循环。②保持镇静、消除紧张情绪。③饮水疗法:每天饮水1500~2000ml、有助于疏通循环、亦有助于微栓子的溃散。④低脂饮食、以降低血液粘稠度;低盐饮食、以减轻脑水肿。
(2)昏迷患者、多见于脑出血患者。 ①尽量减少搬动、必需搬动时、应保持头部平稳、避免震动。②取半卧位、取出假牙、清除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将舌向前轻轻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尿失禁的男性患者、宜用阴茎套收集尿液。④预防褥疮、每2 小时翻身1次、注意保护好骶尾部、足跟及足踝。⑤床周围需安装档板、以免患者坠落地下。 (3)进一步治疗应在医院进行。
怎样对待突然四肢瘫痪四肢瘫痪系两侧上下肢肌力减退或完全丧失、有时还伴有感觉障碍。其一、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1 )神经原性瘫痪(即神经受损伤引起):①脑干(不是桥脑)出血、患者突然昏迷、四肢瘫痪、双侧瞳孔缩小、颈项强直、常伴有高热、预后差。
②颈髓损伤:常见于急性脊髓炎、病前数天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变部位在颈髓者、则引起四肢无力甚至完全瘫痪。颈髓外伤:常见于颈椎骨折或错位、伤及颈髓。
如突然急刹车时所导致的颈椎错位(鞭击症候群)。③周围神经瘫痪、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二氏综合症)、发病前1~3周内往往有一次发热史、瘫痪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可在1~2日内发展为四肢完全瘫痪。
(2)肌病性瘫痪(即肌肉疾病引起的瘫痪):①重症肌无力:病程具有缓慢复发倾向、部分病人有家族史、发病时患者眼睑下垂、伴有复视、亦伴有四肢无力、休息后症状可减轻。②周期性麻痹:周期性发作的肢体弛缓性瘫痪、大部分病例是因血清钾含量减低引起。
③多发性肌炎:可导致肢体无力、近年报道20%合并有恶性肿瘤、尤其老年人患病率更高、较常发生于肺癌、胃癌、乳腺癌等、有时患者恶性肿瘤症状并不明显而导致误诊。 其二、治疗措施:(1)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可服10%氯化钾10~20ml、1日3次、多吃肉、鱼、蔬菜、水果、鲜橘汁等含钾多的食物、禁用可导致低钾的药物如强的松、双氢克尿噻等。
(2)重症肌无力患者可口服新斯的明15mg、1日3次、避免使用安定、氯丙嗪、磺胺、四环素、新霉素等药物。 (3)颈椎骨折或错位者、可用枕头置于头颈部两侧平卧、送往医院、X光拍片并外科治疗。
(4)四肢瘫痪者一般均需送往医院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进一步治疗。其三、预防措施:(1)避免外伤、乘车时坐椅后背应高于颈部、以预防颈椎错位。(2)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注意保暖、避免劳累受凉、有助于预防急性脊髓炎等病的发生。
(3)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注意休息、多食富钾食物、忌食生棉籽油、防止低血钾。怎样对待短暂性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现象、在老年人中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或因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还有心脏病和低血压等。
该症的主要症状是:发病很急、可持续约半小时、消退后不留后遗症、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时会突然跌倒、尤其在体位改变、头部转动时容易发生。 当老年人出现短暂性脑缺血现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可服安定或少量安眠药。
(2)使用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老年动脉硬化。用法:0。1~0。3g、1日1次、饭后即服。但有溃疡病者及胃炎患者应禁用或慎用。 (3)潘生逗也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有些学者认为与阿斯匹林合用效果更好。用法:25~50mg、1日3次、饭后服。(4 )选用脑益嗪、维脑路通片、罂粟碱、丹七片、复方丹参片、活血通脉片、脑复康、脑脉宁等对改善脑循环有效的内服药。为预防短时脑缺血发作、平时要积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精神愉快、积极治疗高血压、颈椎骨质增生和动脉硬化等病症、同时还可长期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复方丹参片、脑益嗪、潘生丁、阿斯匹林等内服药。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