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2016-05-28 17:29:06
在综合分析上述临床线索的基础上,对临床诊断药物相关 性肝损伤病例可作出下列3种关联性评价。(1) 诊断标准:①有与药物性肝损伤发病规律相一致的潜伏期:初次用药后出现肝损伤的潜伏期一般在5〜90d内,有特异 质反应者潜伏期可<5d,慢代谢药物(如胺碘酮)导致肝损伤的潜伏期可>90d。 停药后出现肝细胞损伤的潜伏期&...[展开]
在综合分析上述临床线索的基础上,对临床诊断药物相关 性肝损伤病例可作出下列3种关联性评价。(1) 诊断标准:①有与药物性肝损伤发病规律相一致的潜伏期:初次用药后出现肝损伤的潜伏期一般在5〜90d内,有特异 质反应者潜伏期可<5d,慢代谢药物(如胺碘酮)导致肝损伤的潜伏期可>90d。
停药后出现肝细胞损伤的潜伏期<15d,出现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潜伏期<30d。②有停药后异常肝脏指标 迅速恢复的临床过程:肝细胞损伤型的血清ALT降值水平在 8d内下降>50%(高度提示),或30d内下降>50 (提示);胆汁淤积型的血清ALP或TB降值水平在180d内下降>50。
③必 须排除其他病因或疾病所致的肝损伤。④再次用药反应阳性:有再次用药后肝损伤复发史,肝酶活性水平升高至少大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①+②+③,或前3项中 有2项符合,加上第④项,均可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
(2)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潜伏期。 即服药前已出现肝损伤,或停药后发生肝损伤的间期>15d,发生胆 汁淤积型或混合性肝损伤>30d(除慢代谢药物外)。
②停药后 肝脏异常升高指标不能迅速恢复。在肝细胞损伤型中,血清 ALT降值水平在30d内下降<50;在胆汁淤积型中,血清ALP 或TB降值水平在180d内下降<50%。 ③有导致肝损伤的其 他病因或疾病的临床证据。
如果具备第③项,且具备第①、②项 中的任何1项,则认为药物与肝损伤无相关性,可临床排除药物 性肝损伤。(3) 疑似病例:主要包括下列2种状况:①用药与肝损伤之 间存在合理的时序关系,但同时存在可能导致肝损伤的其他病因或疾病状态;②用药与发生肝损伤的时序关系评价没有达到 相关性评价的提示水平,但也没有导致肝损伤的其他病因或疾病的临床证据。
对于疑似病例或再评价病例,建议采用国际共 识意见的RUCAM评分系统进行量化评估。[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