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
2016-09-09 13:16:08
(1) 新生儿期:惊厥发作往往不典型,须与某些现象或疾病相鉴别:①震颤,新生儿期常
表现有全身或局部的快速颤抖,类似于阵挛样运动,可由突然的触觉刺激诱发,轻柔改变体位 可使震颤减弱或消失,这种运动不伴有异常的眼或口、脸颊运动,这种震颤是新生儿运动反射
发育不完善的表现,一般在生后4〜6周消失。 ②活动睡眠期出现的眼球转动及...[展开]
(1) 新生儿期:惊厥发作往往不典型,须与某些现象或疾病相鉴别:①震颤,新生儿期常
表现有全身或局部的快速颤抖,类似于阵挛样运动,可由突然的触觉刺激诱发,轻柔改变体位 可使震颤减弱或消失,这种运动不伴有异常的眼或口、脸颊运动,这种震颤是新生儿运动反射
发育不完善的表现,一般在生后4〜6周消失。
②活动睡眠期出现的眼球转动及呼吸不规则:
正常新生儿的睡眠,约有一半时间处于活动睡眠期。常在入睡开始或将近觉醒时出现,眼球 在合拢的眼睑下转动,有节奏的嘴动,面部微笑或怪相,头部和肢体伸展或扭动,但在清醒后
这些动作都消失并不再出现,故与惊厥易于区别。
难于区别时,可借助于脑电图检查,活动睡 眠期的脑电波正常。 ③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生后1个月内起病,肌阵挛主要累及前臂和 手,也可累及足、面部、躯干或腹部肌肉。多数出现在NREM期睡眠,REM期少见,偶可为声 音等刺激诱发。
肌阵挛可为双侧、局部或多灶性,抽动有节律或无节律,常以1〜5次/秒的频 率成串出现,持续数秒。此种成串的肌阵挛性抽动可在睡眠中反复出现,持续20〜30分钟, 或长达90分钟,可被误认为惊厥持续状态。
神经系统检查及脑电图是正常的。偶有家庭史。 症状在出生2个月之后减轻,6个月之前消失。长期预后良好,不需治疗。④早产儿呼吸暂 停:这种呼吸暂停一般持续20秒或稍久,常伴有心率减慢,而由于惊厥的呼吸暂停则心率一
般保持原状,并不减慢。
(2) 婴幼儿期和儿童期:惊厥须与其他发作性疾病相鉴别:①癔症性抽搐,见于年长儿,
女性多于男性,有情感性诱因,可表现为惊厥,常呈强直性,持续时间较长,不会发生跌倒和 跌伤,无舌咬伤和大小便失禁,面色无改变,不发绀,心率、脉搏、呼吸、血压正常,眼球活动正
常,瞳孔不扩大,对光反射正常,意识不丧失,无发作后睡眠,脑电图示正常。
应注意观察发 作时表现,排除器质性疾病后谨慎诊断。②晕厥,神经性暂时性脑血流减少可致晕厥,多在疲
倦、神经紧张,受恐吓等情况下发生,特别是突然站立时发生。发作时面色苍白、出汗、手脚发 冷、心跳缓慢、血压下降、意识短暂丧失,甚至短暂肢体发硬、痉挛,平卧后常会迅速清醒,持
续时间较短。
③屏气发作,常因情绪反应引起,多在6〜12个月龄起病,大多在3岁后消失。 发作前先有啼哭,后有屏气、呼吸暂停、发绀,甚至短暂强直或阵挛,发作1分钟左右自然终
止,呼吸恢复,发绀消失,并再啼哭,随后入睡,发作频度不一,脑电图无异常。
有发作先兆 者,转移注意力后可中止发作。 部分患儿年长后可发生晕厥。④情感交叉腿综合征:指发作
性两腿交叉摩擦,同时面颊潮红、出汗、双眼凝视、会阴部有分泌物,带有性色彩,常使家长极 为恐慌。
一般发生在睡前或刚醒后,也可白天发生,发作时将小儿注意力转移到有兴趣的方
面去,能够中止或减少发作。一般这些症状仅持续一段时间,能自行缓解,年长后大多停止发 作。 个别患者日后可能出现行为问题。
⑤抽动障碍:主要特点是经常出现不自主重复快速痉
挛,常见眨眼、面肌抽动及颈、肩、上下肢局限性抽动。精神紧张刺激是促发因素。有意识地 控制可暂停,睡眠时消失。发作时意识始终清楚,抽动发作时不会出现跌倒,脑电图无异常。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