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有哪些

全部回答

2007-06-19

0 0

    “端午”节有很多内涵和外延,民国时将其定为“夏节”,而中国历史上,为了纪念屈原这位爱国诗人,还称其“诗人节”。又因为家家户户悬挂菖蒲辟邪,称其“蒲节”等等。 记得童年时,觉得“端午节”很有些神秘的味道。
  侵晨,门插艾叶;削桃木人,刻桃核筐;堂屋挂天师骑虎捉鬼图;用黍谷煮棕子;喝雄黄酒,大人沾了酒在小孩额上画“王”字,穿老虎鞋,戴五毒肚兜,手脖子上套五色丝线,名曰“长命缕”;手艺巧的女人做各种式样的香囊,如红布缝的鸡心、黄布缝的葫芦、绿布缝的荷包等。
    据说以上活动可以避邪驱瘟。 其实,我国各地对“端午”的过法不完全一样,譬如喝雄黄酒的习俗,在长江流域最为盛行。所以很多喝雄黄酒的传说大部分流传于南方。小时候看《白蛇传》,见白素贞饮了雄黄酒显了原形,把许仙吓得昏死过去……白娘子仙山盗草,终于救活了许仙。
   还有大人讲的桃木剑可斩鬼的故事。  这些都对“端午节”有着特殊的印象。  上学后,知道“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的,道是大诗人屈原为国自沉汩罗江的纪念日。  唐代有首《端午》诗,对屈原深表同情的同时又对昏君奸臣进行了鞭挞,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出为屈原;堪笑江水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据说划着船往水中抛米饭,别让鱼虾糟蹋了诗人,后来成了包粽子和赛船的缘由。笔者所在的北方水浅,未睹赛船盛事,但有一次出差江南,却让我一饱了眼福。只见江边人山人海,彩旗飘飘,一声鼓响,龙舟竞发,个个争先,岸边鞭炮齐鸣,人声鼎沸,十分壮观。
   据查,将农历五月五日正式定为“端午节”是宋朝开始的。  朝廷喻令全国纪念屈原,提倡佩带香袋,以示屈原品德操守可做楷模,号召人人学习之。  其实,早在屈原之前,这些习俗便有了。
  民俗文化权威钟敬文教授撰文,说端午划龙船,原是古人送瘟神、驱恶鬼的宗教巫事活动。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曾考证,说端午节是江南吴越人祭龙的“龙子节”。  吴越人沿袭了对龙的图腾崇拜,自称是龙的子孙,平日断发文身,扮为龙子,示其尊贵,并祈求得到龙的保护。
  划船时将食物抛入江中是为了祭龙,划龙舟比赛则是为了取悦龙,极像一些地方请戏班子演戏来祭祀取悦祖先一样。  说起“端午”,有一则故事,说的是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713——741),唐明皇从骊山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着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的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着蓝袍戴着帽,捉住小鬼,挖其眼,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叫钟馗,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明皇醒后,疟疾立刻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画成钟馗之画像,通令天下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除邪魔。
  这个故事,我们不要把其仅仅当做“迷信”而已,这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特点之一。  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是非常重视这一节日的。 FROM BAIDU BBS。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文学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