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哪些著名清真古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早期伊斯兰教入华之处,故那里有许多著名清真古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座:广州怀圣寺位于广州市内。据现存元至正十年(1350年)八月郭嘉撰《重建怀圣寺记》,该寺“世传自李唐讫今”,毁于至正癸未年(1343年),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参知政事僧家讷元卿公实元帅重建。 大殿梁下题字则云:唐贞观元年(627年)鼎建,明成化三年(1467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1935年三次重建。全寺主要建筑有大门、二门、碑亭、回廊、水房、大殿、光塔。二门重檐歇山带斗拱(出三跳),形制古拙;紧接二门的是三面回廊围绕着天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建筑制度。 大殿位于院庭正面,是一座带周...全部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早期伊斯兰教入华之处,故那里有许多著名清真古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座:广州怀圣寺位于广州市内。据现存元至正十年(1350年)八月郭嘉撰《重建怀圣寺记》,该寺“世传自李唐讫今”,毁于至正癸未年(1343年),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参知政事僧家讷元卿公实元帅重建。
大殿梁下题字则云:唐贞观元年(627年)鼎建,明成化三年(1467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1935年三次重建。全寺主要建筑有大门、二门、碑亭、回廊、水房、大殿、光塔。二门重檐歇山带斗拱(出三跳),形制古拙;紧接二门的是三面回廊围绕着天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建筑制度。
大殿位于院庭正面,是一座带周围廊、歇山重檐、绿琉璃、带斗拱的钢筋水泥建筑,巍然耸立于硕大平台之上,显得极为高贵、威严;平台前有石栏板,上面雕刻着葫芦、扇子、伞盖、花卉、狮、鱼等物,生动活泼。光塔位于寺前右隅;砖石砌成,平面为圆形,内外均墁白灰,外表光洁古朴,“望之如银笔”,是典型的阿拉伯风格,“其制则西域,嵘然石立,中州所未睹”。
旧志谓塔高16丈5尺,今据科研人员测量,其地面以上部分总高35。 75米,地面以下尚有数米被土掩埋。塔有前后两门,内有两条砖砲磴道相对盘旋而上,直达塔顶平台。古建专家刘致平教授认为,这种圆形砖砌双磴道的精巧技术,“影响并提高了我国砖砌佛塔的建筑技术,这在我国工程技术史上不是一件小事。
”据载,塔顶原置一金鸡,可随风旋转,以测风向。后因屡为飓风所坠,故改为今状的葫芦形宝顶。泉州清净寺在今泉州市东南部,南临通淮街。寺内阿拉伯文石刻谓其原名直译为“艾苏哈卜寺”,有人将其意译作“圣友寺”。
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至三年(1009—1010年);元、明以后多次重修、改建。寺门开在南墙东侧,进门经甬道左转即大殿,是大门与大殿密集的平面布置法。门楼古朴,通高20米,宽4。5米,以辉绿岩石砌筑,砌法独特,系长条石及正方形石丁头交替使用法,使墙面极富装饰趣味。
楼顶为平台,称“望月台”;原有望月楼和尖塔,毁于清初。大门平面为窄而深的长方形,内有4道尖拱券状门将其分为内外两个门厅:外部为开敞式,内部为封闭式。拱门以辉绿岩石为饰,门内作穹窿顶。穹顶或饰以龟斑纹,或以蜂巢状小尖拱雕饰。
内部门厅之上,罩一完整的砖砌圆顶拱北,涂垩洁白,毫无装饰,古朴大方,是典型的阿拉伯地区伊斯兰建筑风格。门东有祝圣亭台基,亭已毁,亭壁有元、明两代重修碑记。大殿曾名“明善堂”,以浅褐色花岗石砌成,面阔5间,进深4间,规模颇大,内有12柱,殿后正中向后凸出处名曰“奉天坛”,即“米哈拉布”,内存阿拉伯文石刻8方。
寺内还有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颁发给米里哈只的《敕谕》碑1方,弥足珍贵。杭州凤凰寺在今杭州市中山中路。原名武林真教寺,又称回回堂、礼拜寺。据碑文记载,为唐代可汗氏创建,宋嘉泰三年(1203年)毁于兵乱,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一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西域来华的回回大师阿老丁捐金重建。
因整体建筑形似一展翅欲翔的金凤,故名“凤凰寺”。全寺占地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3平方米。这是一座既有阿拉伯风格又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古代建筑。在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原有大门、望月楼、石雕长廊及前、中、后三殿;两侧有花坛、小天井、南北讲堂及古井等,形成完整庄严的寺院格局。
1929年,大门、望月楼及长廊被市政当局拆除,令人惋惜。现大门为砖石窟门式建筑,较原带五层塔楼式大门之雄伟气势相去甚远。二门为1953年人民政府出资新建大礼堂,钢骨水泥及砖石结构,尖拱形门窗,门上置双邦克楼的式样。
后殿系仅存的元代建筑,通面阔28。 L5米,用坚厚的大拱券门分隔成三大间,横置式平面格局,前檐均为券窗,上覆半圆形穹顶各一,直径分别为:北边7。 2米,中间8米,南边6。 8米。穹顶上起三座攒尖顶,又称鸡笼顶,两侧为六角单檐,中间为八角重檐。
穹顶彩画以卷草花卉为题材,构图婉丽,色彩鲜明。殿内不用梁柱,四壁上端转角处砌菱角牙子叠涩而成,故有无梁殿之称。后墙有“读经台”4座,明间2,两次间各1,俱以青石雕成,两侧刻竹节望柱,束腰刻花草,构图洗炼,刀法遒劲,为宋代遗物。
正向米哈拉布,当地穆民称“天经一函”,壁面木雕《古兰经》文及清真言,笔法精美绝伦,遍涂朱漆,饰以金粉,四周配石榴花、方胜合罗、回纹万字等图案,技艺极精,系明景泰二年(1451年)重修时的艺术珍品。
寺内原有龙桌、香亭、铜镜、匾额等文物,今多已无存。1976年,新建碑廊,保存汉文、波斯文、阿拉伯文碑24块,成为中国人民与阿拉伯、波斯人民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扬州仙鹤寺在今扬州市南门街。
传为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逝世的“西域至圣一十六世后裔大先贤”普哈丁在此前来扬州时创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后,屡有重建和修葺,规模日隆。因以仙鹤形布局建筑,故名。今寺门东向,两侧有明代抱鼓石一对,上刻植物花纹。
门内小院有一棵南宋时银杏树,虽历尽沧桑,仍很高大繁茂、充满生机。该寺占地面积小,建筑物布置非对称式,用小天井而非四合院式,是其建筑的平面特点。大殿位于全寺西北角。有前卷棚、大殿、后窑殿三部分,面阔均5间。
大殿为单檐硬山顶;窑殿为重檐歇山顶,二顶勾连搭在一起。殿内宣谕台上有八角亭,藏《古兰经》;大殿后墙有5座砖砌圆拱门,呈现出阿拉伯风格;另外,殿内支撑殿顶的8根木柱并非绝对垂直,而是柱头略向中心偏斜,体现了建筑力学的一定原理,颇为少见。
殿南侧有望月台,偏西有新厅三间;院西南部有明代杉木厅3间,院内有明代水井1眼。此外,东南沿海各地也都有著名的清真寺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相当的规模、珍贵的文物闻名遐迩,以无声的语言述说着本地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历史。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