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天文学

宇宙是怎么形成的?

宇宙的原始形态,宇宙之间的各种物质,物体等是怎么形成的?

全部回答

2007-04-16

0 0

    经研究表明:宇宙是由200亿年前的大爆炸而产生,而现在处于加速膨胀阶段。那么我们要问:宇宙在形成之前是什么形态?是什么力量促使宇宙在加速膨胀?万有引力是不是在宇宙中起主导作用? 对于宇宙在形成之前的形态,我们无法得知,即使是在宇宙爆炸前的第零秒钟时刻,我们也无法知道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不过有人提出一个假设,他设想宇宙在爆炸的第零秒钟,宇宙是不存在质量的,处于炽热状态,而体积无限小,这时因为宇宙的质量为零,所以宇宙中的四种基本力: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都为零,而只有宇宙排斥力起着主导作用。
  它使得宇宙在初阶段处于爆胀时期,宇宙每经过一个固定的时间其尺度就扩大一倍。  而这个固定的时间,也可以叫它周期,仅仅为十的负三十次秒。在这么一个极短的时间之内,宇宙的尺度就达到了几光年或者更大。
   后来,随着宇宙温度的降低,宇宙中结团成块的物质逐渐增加,从粒子到原子、到星云、到恒星和星系,物质密度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物质的引力作用越来越强。  而这些引力,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宇宙的膨胀。
   说到这里,不能不介绍一下宇宙排斥力,究竟宇宙间的排斥力是如何而来? 我们了解的宇宙并不是只由一些实实在在的物质和能量组成,其实主要部分是暗物质和暗能量,什么是暗物质?它并不是说躲藏起来的不能被人们发现的物质,而是根本不与光发生任何联系,而物质和光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符合质能方程定理,一定的物质总是能转化成一定的能量,而暗物质就不同,它们根本不会与光发生作用。
    暗物质在宇宙成分中大约占了23%,而普通发光物质只占宇宙总能量的0。4%,其它的普通物质也只占3。7%。 说到了暗能量就更加的神奇,暗能量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空间无论怎么扩张,其密度总是恒定不变,而不会随着空间的扩大而稀薄。
  要理解这一点并不难,鉴于暗能量自身的性质,它在任何虚无的空间中都是存在的,空间每扩大一点,真空中的暗能量也就随之增加一点,空间扩大的地方,就是暗能量产生的地方,所以暗能量的密度总是不变的。  与之相比,宇宙空间的物质总量却是基本恒定的,当空间不断扩大,物质的密度就会不断下降,物质宇宙中越来越稀薄。
   暗能量在宇宙的成份中大约占了73%,。 而暗能量和暗物质正是促使宇宙膨胀的原因。 大约在物质大量形成直到六七十亿年之前的这一段时间,由于宇宙空间还不算太大,而空间物质密度够高,这一段时期内,是宇宙减速膨胀时期,虽然处于减速膨胀,但仍是蛘椭校钪娉叨然故窃偌哟蟮模皇撬俣嚷诵6捎诎的芰康哪侵制婀值奶匦裕姹阕庞钪婵占涞募哟螅的芰孔艿哪芰恳菜孀趴占涞募哟蠖龃螅钪嬷形镏实拿芏热聪喽约跣 K砸桓鲈嚼丛角浚硪桓鲈嚼丛饺酰侵涞牧α烤椭鸾サ南嗟取S钪媾蛘偷募跫铀俣纫苍嚼丛叫。
    沼谠诖笤剂呤谀昵埃钪娴呐蛘图铀俣惹鹘诹悖钪娴呐蛘退俣纫泊锏搅俗钚≈怠? 暗能量还有一个奇怪的特性,那就是无论物质是怎样分布的,它总是促使两物质之间分离,也就是说它能促使任意两物质分离,即使是是一个原子核或者是一颗中子或电子,它都有一种使其分裂的力量。
     六七十亿年前促使物质密度逐渐降低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因为随着宇宙物质在持续数十亿年密集产生后,进入一个平稳时期,物质产生的数量在逐渐变少,而宇宙仍旧在不断膨胀,这些促使了引力与斥力之间的斗争中处于下风。
   从六七十亿年前开,宇宙又开始处于加速膨胀阶段,而且加速度越来越大,也许刚开始的加速度很小,要经过上亿年才使得宇宙膨胀速度加快一米每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速度越来越大了,到底加速度是怎么样增长的,其实不难从上面的解释中发现,是随体积的变化而增大的,当然不是成正比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比正比要快得多。
     加速度都是增长的,那么速度的增长也是越来越快,宇宙的尺度也会越来越大。 最终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中国古代有一种刑法,叫五马分尸,当马用力时,人会被撕裂,宇宙中的物质也和这种情况差不多,刚开始是离的较近的星系不会分开,但随加速度的增大,星系之间的引力已经不能与斥力相抗衡,那么比如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就会与各大星系分离。
    再接着,银河系期间的各种恒星啊,黑洞啊,白矮星啊之类的星球,也顶不住了,开始分离,大阳也就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飞离其它星球而去,再后来,连大阳系中的各大行星也顶不住了,最终离开了它们的母亲---太阳。
  后来地球像一天女散花一样,开始把它的身体一块一块的扔向宇宙空间,而这些身体的碎片,再后来更是要被撕得粉碎。  到了最后30分钟,原子核开始爆裂,最后一秒来临时,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形态也要爆裂了,这时任何物质都以超过光速的形式远离其它物质而去,假如人还存活的话,那么它会变成“瞎子”因为不可能有任何形式的光能追赶上人类本身了。
  人类本身也处于零下二百七十三度,也就是绝对零度,任何物质已经没有所谓的分子运动,大脑当然也不会工作。   到了最后时间终止了。 后来会发生什么? 宇宙会再循环聚合吗? 一切都不再可知。
   。

2007-04-23

77 0

如果承认了宇宙有形成之日就等于承认了宇宙有限,我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无限的东西就没有形成之日,宇宙形成之前就不是宇宙吗?我们所认识的宇宙只是宇宙的局部,局部的宇宙是有演化周期的,周期有多长呢?根据人类现在掌握的知识至少3百亿(地球)年以上。

2007-04-18

94 0

  所有的解释都是推测,解释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可能和如果。如果“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之说成立的话,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聚集,又是什么力量使它们爆炸。
  既然会爆炸又怎能聚集到爆炸范围之内?又问宇宙在爆炸前容纳宇宙物质的空间是什么,是否还有没被聚集的物质存在?我不是在这里宣扬有神论,一个恒星系也许就像现实中存在的一个原子。它可能在地上,也可能在水里。
  因此,古人称宇宙为银河有其一定的道理。 。

2007-04-17

90 0

    宇宙的起源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淮南子。原道训》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
  它是现代宇宙系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又称大爆炸宇宙学。与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  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
  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  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
  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 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宇宙学 大爆炸宇宙学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与其它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  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
  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冷到热,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很大的爆发。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
    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模型能统一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 1、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  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2、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3、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又如此多的氦。
    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4、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预言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绝对温度几度。
  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大约为3K。  这一结果无论在定性上或者定量上都与大爆炸理论的预言相符。但是,在星系的起源和各向同性分布等方面,大爆炸宇宙学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困难问题。
   宇宙自然选择学说简介 为什么宇宙会是我们观测到的这副样子?为什么它具有目前已测知的那些基本常数值?80年代初,在宇宙创生大爆炸框架下发展了目前最流行的暴胀宇宙模型:宇宙在大爆炸后不到1秒的时间里膨胀了大约10-30倍,大约和橘子一般大小,然后开始以较稳定的膨胀速率,直到现在,大约150亿年,成为目前的样子。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疙瘩”逐步形成了星系、恒星以及生命。这个模型暴胀期的长短是个关键。若稍短,物质为充分散开,原生宇宙就有重新坍缩为起点;若稍长,原生宇宙的物质则过于分散,形不成星系和恒星,自然也就不会出现生命和人类。
  因此出现了暴胀为何如此精确的问题,按照现行的物理学基本定律,大爆炸产生的宇宙其“自然尺寸”应该只有亚原子大小,即普克郎长度10 ^-35量级,而这样的宇宙是短命的。  前苏联科学家林德提出“自我增殖的宇宙”概念——“最有可能的是,我们正在研究的宇宙是由早期的若干宇宙所形成的。
  ”1987年霍金进一步提出了“婴儿宇宙”模型,两个大宇宙通过一个细“管子”连接起来,这个细管子称为“虫洞”,大宇宙为母宇宙,可能存在着从母宇宙分岔出去的另一端是自由的虫洞,这样的管子成为子宇宙、婴儿宇宙。
    就是说除了我们生存的宇宙之外还可能存在着众多的由虫洞连接起来的其他宇宙。1992年,萨莫林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宇宙自然选择学说。母宇宙是空间闭合的,犹如一个黑洞,该黑洞在生存了一段时间后坍缩为一个奇点,奇点又会反弹爆炸膨胀为新的下一代宇宙。
  这个学说的要点是,子宇宙中的物理常数较之母宇宙的物理常数会有小的、或强或弱的随机变异,新生的婴儿宇宙在再次坍缩成奇点前能膨胀到几倍普克郎长度大小,随机变异的物理常数有可能允许小小的暴胀,子宇宙可变的较大,当它足够大时,可分隔为两个或更多的不同区域,每个区域又坍缩为一个新的奇点,新奇点又触发下一代的子宇宙,如此时代相传,有的小宇宙重又坍缩,有的具有某些基本常数值的宇宙能更有效的产生许多黑洞,从而较具有其他某些基本常数值的宇宙留下更多的后代,借用生物进化论的术语,它们是被“自然选择”下来的,经“选择”作用,产生越来越多的黑洞,也就形成了更多的宇宙。
    如果宇宙确是由以前的宇宙世代经过这种“自然选择”而产生的话,那么应该预期我们生存在其中的宇宙会具有所观测到的样子并正好具有目前测知的基本常数值。这个学说的另一要点是关于恒星的存在。
  在许多情况下,恒星是黑洞的前身。在气体和尘埃云中,恒星仍在形成。在碳尘埃微粒表面进行着的化学反应使气体冷却并促使气云坍缩。  但碳尘埃粒子是从那里来的呢?斯莫林指出碳元素是由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这一情况只有在质子的质量稍大于中子的质量时才会发生,如果两者质量之差比氦核的结合能大的多,则质子和中子不可能粘在一起形成氦核,没有氦,聚变反应链在第一阶段便终止了,根本形不成更重的元素,从而使恒星将少得多,自然也不会有多少黑洞,因此在任何一个宇宙中,若其中质子与中子的质量相差较大,将只能产生很少的宇宙,也就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了。
     宇宙最初是一无所有的真空。此时,时间为零(由正负态虚时间相互抵消而表现为零态时间);空间为零(正负态虚空间相互抵消而表现为零态空间);物质为零(正反粒子或正负粒子均未产生);能量为零(但其中蕴藏着无穷大的正能量和无穷大的负能量);信息为零(内含一切正负信息,但对外表现为混沌无信息态);精神为零(此时为无意识状态,“无意之中是真意”)。
    此时为“道”、“无极”、“零”、“空在”、“真空”。 由于真空中正负对称被打破,即物理学上的“对称的破缺”,宇宙开始孕育出一个虚点(又叫大爆炸宇宙论的“宇宙奇点”)。
  此时处于“道生一”、“无极生太极”、“虚在”状态。 宇宙奇点大爆炸,同时释放产生正负态实时空、正负(或正反)实粒子、正负信息波,宇宙开始大膨胀。  即宇宙的外旋。 当宇宙外旋膨胀速度不断加速至超光速后,物质全部转化为超高能量的信息波(物理学波粒二象互变原理:超光速后粒子变波,次光速后波变粒子,光速时既是粒子又是波)。
  同时,按超光速运动则时间倒流的原理,宇宙开始由外旋转为时间场逆转的内旋。表现为宇宙大收缩。   当宇宙收缩至当初诞生的奇点处时,正负信息波开始相互湮灭。正N+负N=O,最终整个宇宙都湮灭消失在奇点处。
   宇宙千差万别的现象源自于旋律的不同。而表现为光、磁、声 、热、电,表现为五颜六色,表现为春夏秋冬,表现为冷热、美丑、善恶、阴阳、动静、生死、虚实、有无等等。   相同的旋律则表现为共振、共鸣、志同道合等等。
   人与天的旋律相近,称为天人合一。 物理学的“孪生子现象”,即为双胞胎之间由于旋律相同或相近而产生的心灵感应、离奇巧合等。 宇宙信息场的波动,必然会对宇宙万物产生影响,称为宇宙全息统一场。
     很多问题我们只能增加自己的烦恼,既然我们不会去宇宙外,我们暂时还可以步了解它的外面是什么。我们看看宇宙的定义:“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
  哲学上又叫“世界”。时间无限,空间也无限,我们真的能了解它的外面吗? 。

2007-04-16

63 0

同意以上两位的说法

2007-04-16

64 0

谁也不知道,如果谁告诉你是怎么形成的,那只是推测。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天文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天文学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数学
化学
环境学
建筑学
工程技术科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心理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天文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