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舞蹈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史及特征是什么?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史及特征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7-03-25

0 0

    中国古典舞(Chinese classicaldance),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 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 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
  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 韵、身法和技巧。  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 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身法则是指舞姿还有动作。根植 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强调“形神兼备,身心互融, 内外统一”的身韵。
  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 “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  中国古典舞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 时代的民间舞蹈。从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等宫廷设立有 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 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 成了宫廷舞蹈。
  中国宫廷舞蹈,是历代统治者愉悦享乐、歌功颂德 的一种重要工具,以女乐为主。  由于宫廷舞蹈以统治者的审美情趣 而创作,其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格上的绮靡、内容上的 消极。
  但大部分还是多由艺人们在中国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出来 的,所以不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宋元以戏曲的形成和发展 逐步代替了歌舞艺术,宫廷乐舞与民间歌舞,乃至“白戏”“滑稽戏” “角抵戏”等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戏曲艺术形式。
    戏曲艺术要求唱、念、做、打相结合,具有舞蹈、音乐、美术、杂技、文学、说白等多种因 素,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戏曲中的舞蹈,含有中国传统舞蹈 的精华,根据人物情节需要,吸收了某些生活动作,并加以改造,加 强和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
  元、明、清三代以后,社会矛盾相对复 杂,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许多素材,使舞蹈进一步得到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0年欧阳予倩先生提出了“中国 古典舞”的定名,并得到广泛的认可。
  20世纪50年代初期,舞蹈工 作者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 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训 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  在此基础上,北京舞蹈学 院教授唐满城、李正一研究、归纳、创立了中国古典舞的理论系统。
   同时,舞蹈界还编排演出了富有中国古典舞特征、形象的作品《宝莲 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剧 和舞蹈。伴随80年代的开放政策,中国古典舞也不断地发生了变 化,开始从外形到内蕴地向新空间拓展。
    一方面,舞蹈家们突破了 仅仅局限于研究戏曲舞蹈的范畴,涉足到古代的石窟、壁画以及各 种出土文物等中国古典舞中的舞蹈形象的资料之中,从而整理和创 作出许多别具一格的古典舞和古典舞剧。
  如《丝路花雨》《编钟乐 舞》《仿唐乐舞》《铜雀伎》,等等。这些复古乐舞突出了雍容大度、 精确严谨、清晰明丽的风格特点。  另一方面是舞蹈教育家唐满城、 李正一的中国古典舞身韵理论的革新、创造和实践。
  唐满城教授 说:“‘身韵’从摆脱戏曲的行当、套路出发,从中国的大文化传统,包括书法、武术来探索它的‘形、神、劲、律、气、意’的审美规律,提 炼它的元素,总结古典舞运动的路线、法则和阳刚、阴柔、节奏的内 涵,从而使之不再有戏剧化、比拟化、行当化的痕迹,走向了舞蹈的 主体意识和动作符号化的抽象功能。
    ”他们把以往古典舞蹈中的动 作规律,提炼总结为若干以腰部为中心、进行圆运动的基本动作,极 大地拓展了中国古典舞的运动空间。由此实践并产生了以《黄河》 《江河水》《木兰归》《梁祝》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舞蹈作品。
  在 《黄河》中,使脱胎于戏曲舞蹈的中国古典舞,突破了戏曲常规的局 限,不再是戏曲行当的翻版,而是以大幅度的身体运动,把古典舞翻 新成可以挥洒自如的表现思想和激情的人体语言从而使中国古 典舞不仅从外形上而且从内在神韵上都找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精 神相一致的东西,从而使中国古典舞形成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 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结合与高度 统一的美学特色”。
    《黄河》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到了 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古典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 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从出土的墓俑和敦 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
   如秦汉舞俑的“塌腰撅臀”“翅袖折腰”,唐代的“三道弯”,戏曲舞蹈 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的“辗、拉、转、軔” 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在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
  神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 以说无灵魂。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也 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才能体 味舞蹈所包含的真实意境。
    中国古典舞“心、意、气”是“神韵”的具 体化。在心这一概念中,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可以说,没 了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 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 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 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  因此可以 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
  “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 口诀形象、准确地表达了形和神的相互关系与内在联系。“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 理。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与有规则的2/4、3/4、4/4拍的音乐节 奏不大相同。
  它往往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  “劲”不仅贯穿于动作 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武 术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也不 例外。
  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体态、角度、方 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 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 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
    “律”包含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两层含 义。一般动作接动作必须“顺”,“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 “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不顺则顺”的“反律”也是 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 动感。
  “逢冲必(靠、欲左先后、欲前先后、逢开必合”的运动规律,正 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  无论是一气呵成、 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 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的 精奥之处。
  中国古典舞在节奏上特点也很突出,这与我们民族音乐的特点 是分不开的,我们民族音乐很少像西洋音乐那样强弱相同、有规律 的匀速、脉动式的节奏,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   体现在节奏上多为附点(抻一赶)或切分(赶一抻)或是两头抻 中间赶,或是两头赶中间抻,或是紧打慢做,或是慢打紧做,等等。
   因此,所形成的动作的内在节奏,诸如刚柔、动静、缓急、放收、吞吐、 抑扬顿挫、点线结合等,从而产生我们特定的动律特点、韵律感和美 学原则。中国古典舞的概念有其历史性,更具有风格性的意味,它 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舞蹈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舞蹈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