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舞蹈

女子独舞《敦煌彩塑》是什么样的舞蹈?

女子独舞《敦煌彩塑》是什么样的舞蹈

全部回答

2017-03-25

0 0

    舞蹈《敦煌彩塑》,编导罗秉钰,音乐丁家歧。1980年由空政歌 舞团杨华首演于大连。同年荣获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最早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历经西凉、北 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等各代,共修建了数以万计的石窟。
  敦 煌石窟艺术规模宏大,洞窟里的壁画造型精美,宏伟瑰丽,是中国也 是世界珍贵的艺术宝藏。  其中有大量舞蹈形象,包括“天宫伎乐” “力士”“飞天”“经变中的伎乐”等人物造型,千姿百态,舞姿丰富多 彩,飘逸奔放,有着强烈的西域风格和神秘的宗教色彩。
  部分人物 服饰当中还表现出唐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审美,充满了生命的崇高舞蹈《敦煌彩塑》的创作出发点是从敦煌壁画的人物形象入 手。  编导罗秉钰纵观仪态万千的壁画,反复琢磨造型神态,从中获 得了许多创意和感悟,再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根据佛祖释迦牟 尼的弟子阿南和观音菩萨的神态形象为依据,从脑海中塑造一位善 良、文静、高雅、端庄的女神形象,把“温、稳、庄、静”四个字作为表 演基调,贯穿于整个舞蹈的舞姿和韵律之中,塑造出一位深沉、文 静、委婉、朴实的仙女,以此来探寻敦煌艺术的风采和魅力。
    在作品的创作中,编导抓住了敦煌壁画舞姿的最大特点一 “S”形为基本的韵律和体态。把扭腰、翘臀、倒头,即三道弯的体态 加以美化和艺术夸张,给观众们展示出了一种独特美妙的曲线美。
   编导又以独特的视角,使演员的头、手、脚、胯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 出敦煌特有的姿态美、中国式的造型美。  而且在《敦煌彩塑》当中, 编导没有局限于对敦煌石窟中塑型的再现,而是随着富有浓郁的古 代宗教色彩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气息的变化,赋予她新的生命力,并 恰如其分地通过对眼神、表情和末梢的强调,把活的情感灌注于静 止的形态之中,使人物的形象更具有灵性和表现力,而且还通过运 用具有浓郁的宗教语义的手语,如合掌式、佛手式,等等,体现出一 种在几千年文化上积淀已久的艺术魅力。
    把敦煌千佛洞石窟中的 雕塑变为活生生的仙女,舞蹈当中展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流动中有独特的舞姿,而又在流动中有鲜明势态的东方式的流动 美。在这种独特造型和动态中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含蓄美,同时又凝集了东方审美的意蕴。
  该舞展现了一位女神在彩云的烘托下从天而降。  她头戴宝冠, 佩戴臂钏、项饰和手镯,盛装而立,以轻盈的步伐、婀娜的舞姿、飘逸 的服饰,随着乐曲的起伏跌宕,款款地向观众走来。在她一颦一笑, 一扬手一投足之间,都是那样的朴实自然,充满生气,使人品味到梦 幻般的诗意美,好似融入在“处身于境,视境于心”的意境美中。
  就 其表演风格来说,《敦煌彩塑》所展现的仙女既雍容华贵,又显现出 一种超然脱俗的传统气韵,在那情意绵绵、神幻悠悠的动态形象中, 既不疾不徐,又稳定充满活力,人物动作线条极其流畅,构图优美而 不失自然,人物的姿态端庄而又富于感染力。
    特别是仙女在舞动时 所呈现出的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和悠闲自得的形态,不仅显示出唐 代艺术特有的审美心态和审美追求,而且还仿佛使我们踏入佛国胜 境般的人间仙境,让观众从中体会到“飘然转旋回雪轻”“舞腰无力 转裙迟”的意蕴。
  舞蹈共分三段:第一段:幕启。在幽暗的灯光、缭绕的烟云中,依稀可见一位女 神立于莲花宝座之上,耳旁萦绕着富有古乐特点的悠扬乐声,仿佛 我们已身处仙境。  随着灯光渐明,神龛上的神女离开宝座来到人 间,心花怒放。
  她时而合掌,时而摊掌,时而托掌,时而立掌,配以出 胯抒头的“三道弯”形态,刚柔结合,向我们展示了东方女性的“温、 婉、庄、静”。第二段:音乐转快板,尽情展露舞者蓬勃的朝气和欢愉的心情。 无论佛手式的手势变幻,“反弹琵琶”的身姿,出胯转身、提腕甩绸的动作,勾脚端腿、翘指似菩萨“吹笛”“打鼓”之造型,还是歪脚翘 指盘腿、转身勾抬腿、三道弯,均融入刚、柔、曲、雅之韵味,勾画出一 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把舞蹈推向高潮。
    然后在碎步的流 动中连接着上步翻身,戛然而止。其动作变幻之美妙,速度对比之 强烈,令人叹为观止。第三段:灯光渐暗,音乐渐缓,光点渐渐聚于神龛上,一切又回 复如初。女神重返莲花宝座,显得那样端庄、悠然。
  我们似乎也随 之进入那神秘变幻的天国,神思邈邈,流连忘返。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舞蹈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舞蹈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