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尚无有效的病因疗法,主要采取物理疗法、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等,帮助患儿获得最大程度的功能改善。痉挛、运动过多、手足徐动、肌张力障碍及共济失调等可采用康复训练配合药物治疗,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治疗包括:(1) 康复及功能训练:长期坚持科学的智能、语言及技能训练。 手指作业治疗有利于进食、穿衣、写字等与生活自理有关的动作训练;物理疗法、体疗及按摩可促使肌肉松弛,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步态和姿势。
给予患儿完善的护理、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卫生条件。支具和矫正器可帮助控制无目的动作,改善姿势和防止畸形。(2) 药物治疗:疗效有限,副作用较大。 1) 下肢痉挛性瘫影响活动可试用氯苯氨丁酸,自小量开始,成人5mg,2次/天口服,5日后改为3次/天,以后每隔3~5日增加5mg,可用20~30mg/d维持;儿童初始剂量0。
75~1。5mg/(kgd)。不良反应有嗜睡、恶心、眩晕、呼吸抑制,偶有尿潴留。苯海索(Trihexyphenidyl)有中枢抗胆碱能作用,2~4mg口服,3次/天。 2) 震颤可试用苯海拉明;运动过多试用氟哌啶醇、地西泮及丙戊酸;伴发惊厥发作应给予抗癫痫药。
3) 胆红素脑病治疗可行交换输血,白蛋白静脉滴注,紫外线照射等。(3) 手术治疗: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将纤维外科与电生理技术结合,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后根与肌牵张反射有关的类肌梭传人纤维,减少调节肌张力与姿势反射的环路中周围兴奋性传入,纠正皮质病变导致下行抑制受损产生的肢体痉挛状态。
痉挛型脑瘫如无严重系统疾病、脊柱畸形及尿便障碍宜首选SPR加康复训练,在3~10岁时施行为宜。患儿术前有一定行走能力,智力接近正常,术后坚持系统康复训练是治疗成功的基本条件。
2) 矫形手术:适于内收痉挛、肌腱挛缩和内翻马蹄足等,可松解痉挛软组织,恢复肌力平衡及稳定关节。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