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 林 脑 炎 ( forest encephalitis) 是在林区由蜱作为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蜱传脑炎或壁虱脑炎。病原体是虫媒病毒B 组蜱传脑炎病毒的一型,寄生在啮齿动物血液内。
蜱叮咬吸吮感染的啮齿动物血液时病毒进人蜱的胃壁而达涎腺,病毒在啮齿动物与蜱之间循环传播,人被带有病毒的蜱叮咬后就可能患病。 ( 1 ) 临床表现。1。 多发生于5 ~7月份的春夏雨季,我国主要流行于东北和西北的原始森林地区,多感染采伐工人或森林作业人员, 20 ~30岁的男性居多。
2。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头痛、 呕吐、 颈强和昏迷,以颈、肩胛、上肢近端肌肉弛缓瘫痪为特征,常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病死率较高。 3 。可分为3 期 :潜伏期:一般为9 ~ 1 4 日,某些暴发病例可短至4 日,最长达3 0 日。
前驱期: 约 2 0 % 有前驱症状,如病前1~2日出现低热、头昏、乏力、全身不适等。急性期: 约 9 0 % 为急性发病。一般2 ~3日内体温高达39 ~40丈。 大多持续5 ~ 1 0 日后下降,少数2 ~3日后又上升, 热型可为稽留热、弛张热或双峰热。
约半数以上的患者有嗜睡、昏迷。 脑膜刺激征是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如剧烈头痛、 恶心、 呕吐、 颈强和克氏征等,持续5 ~ 1 0 日;部分患者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震颤、不自主运动等;少数患者有感觉过敏或心音低钝、心率增快等心肌炎表现。
大多数患者病后第2 〜5 日出现颈、肩及上肢弛缓性瘫,表现头下垂,手臂无力呈摇摇无依状态。 2 ~3周后多数患者可逐渐恢复。少数患者尚可出现吞咽、发音闲难、呼吸及循环衰竭等延髓受累症状, 导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4 。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为主。 脑压增高, 细 胞 数 (50 ~500) xIOV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用 ELISA法检测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增加4 倍以上具有诊断意义( 2 ) 治疗。1。 一般治疗:及时隔离患者,加强护理, 预防并发症,补充液体和营养。 2 。
对症治疗:持续高热应采取物理降温, 将体温降至38。 5T 以下。抽搐可静脉注射地西 泮 (安定)10 ~20m g , 或安定60~100m g 加 入 10%葡萄糖溶液50O m l中静脉滴注, 24 h用量不超过100m g , 之后可用水合氯醛灌肠或苯巴比妥钠肌注维持。
烦高压及严重脑水肿可用 2 0 % 甘露醇静脉滴注或呋塞米静脉注射,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水肿及中毒症状、降体温,但可继发感染和使炎症扩散,通常主张用于重型和极重型病人。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的患者应早期气管切开, 应用呼吸兴奋剂和抗生素。 3。血清治疗:发病3 日内患者可用恢复期病人含抗体血的清或林区工作人员血清、新鲜全血及免疫马血清等治疗。
恢复期血清用量20 ~40m l/d , 全血需用倍量,肌内注射,直至体温降至38。5丈以下。也可用免疫球蛋白20g/d , 静脉滴注,至体温降至38丈以下时停用。 4 。
瘫痪等后遗症可用针灸、体疗、理疗等治疗。5 。 在本病高发区可用隔离衣预防蜱叮咬, 预防接种是预防本病主要措施。[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