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病可引起长期脑缺血?什么病可
长期脑缺血,即慢性脑供血不足,推荐一文,供你全面了解;
慢 性 脑 供血 不 足
一。何谓慢性脑供血不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俗称‘慢性脑缺血’。 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广泛性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的临床疾病。
我国约有3500万脑血管病患者。在人类各种疾病死因的排序中,脑血管病目前在我国城市居民中已位居死因首位。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使其成为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脑部疾病的发病率占人口的12。 6%,其中脑...全部
长期脑缺血,即慢性脑供血不足,推荐一文,供你全面了解;
慢 性 脑 供血 不 足
一。何谓慢性脑供血不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俗称‘慢性脑缺血’。
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广泛性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的临床疾病。
我国约有3500万脑血管病患者。在人类各种疾病死因的排序中,脑血管病目前在我国城市居民中已位居死因首位。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使其成为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脑部疾病的发病率占人口的12。
6%,其中脑血管疾病患者有3500万,每年新增260万。慢性脑供血不足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病率高,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中老年人的多发病。近年来有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与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慢性脑供血不足,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多见头晕、头痛、健忘、失眠、嗜睡、打哈欠、视物模糊等症状。
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全身总重量的2%,但是,其耗氧量却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而且,大脑所需氧气,全部有血液共给。所以,必须有充分血液供应,大脑的各项生理活动才能正常进行。一旦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的血液、氧气和能量供应,也会随之减少;脑组织缺血10几秒钟,大脑功能就会发生变化。
如果大脑的局部血流突然阻断,就会发生脑梗塞;如果脑血流没有完全阻断,而是慢慢减少,就会出现慢性脑供血不足。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动脉粥样硬化会逐年增重,大脑供血也会随之减少;加上老人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比较差,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减退,因此,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
二。 慢性脑供血不足有何临床表现?
脑供血不足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运动神经功能失灵
最常见。由于脑供血不足,使人体运动神经功能失灵,出现运动功能障碍。
常见的表现如:突然嘴眼歪斜;流涎不止;语言障碍,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跌落,出现‘剃须刀跌落’现象;走路不稳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现肢体痉挛或肢体跳动。
2。
感觉功能障碍
由于脑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部的感觉区域、感觉器以及感觉神经纤维,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常表现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侧肢体发麻或异物感;有的人视物模糊,甚至突然一过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晕感,伴恶心、呕吐;有的肢体自发性疼痛;还有的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
3。精神意识异常
如总是嗜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是脑供血不足的征象。也有的人表现为失眠;有人性格有变化,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或为为多语、急躁;有的可以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智力衰退,甚至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这些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
有人归纳慢性脑供血不足主要表现是: 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3)暂时的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4)肢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日不同的头痛。 (6)突然原因不明的跌交或晕倒。(7)短暂的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沉沉的欲睡——嗜睡状态。
11)脑供血不足患者一侧或某一肢体不自主地抽动。(12)患者突然但暂时出现的视物不清。
三。慢性脑供血不足有何危害?
1。慢性脑供血不足可引发脑缺血、缺氧,使脑实质发生广泛弥散性病变,脑的整合机能就会明显受损。
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肢体麻木、失眠、多梦、记忆力明显减退等症状。有的还会表现为性格突然改变,与平日反差极大等。这都表明老年人存在着由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脑功能衰退。久而久之,终致脑萎缩,形成血管性痴呆。
2。还有一种情况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中老年人突然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不能持物,嘴角歪斜,说话不清楚,单眼黑朦或视物飘动等;症状多于24小时内消失。此类症状可反复发作,这在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是中风即将来临的信号。
有人研究了两万例这样的病人,其转归是三一三十一,即:1/3 不可避免地发生脑梗塞;1/3继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3住自愈。
3。营养脑组织的两大动脉为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颈动脉系统是供应脑部血流的主要通道,大脑3/4的血液来自颈动脉,而椎基底动脉主要营养内耳、脑桥、中脑、间脑、小脑、枕叶皮层及颞叶等部分。
任何原因引起的颅内外动脉口径变小或血管变硬,都可减少脑供血。在诸多使脑血管变狭窄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颅外血管狭窄造成的。除血管因素外,血液流动的速度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研究证明,脑血流量和血压的高低有直接关系,血压太高或太低都会减少脑血流量。以收缩压为标准,随着血压的升高,脑血流量增加,但当血压超过160毫米汞柱时,反而使脑供血量降低。血液成分的变化也对脑供血有一定影响,血中胆固醇的浓度太高,它就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壁内,使血管管腔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脑梗塞。
国内、外医学家经大量研究还发现,在“老年痴呆症”和“脑梗塞”的发病前期都曾长期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存在。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及时进行治疗,那么还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脑梗塞”的发生。
四。如何预防慢性脑供血不足?
(一)控制易患因素 降低血液粘稠度,维护修复血管的正常功能。 1. 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饮酒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还有动脉炎、动脉狭窄等。
2. 血压。大脑的血流量和血压的高低直接有关。一般情况下,随着血压升高,大脑的血流量相应增加,但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如收缩压超过160毫米汞柱时,大脑的血流量反而减少;反之,当收缩压低于80毫米汞柱时,大脑的血流量同样也会减少。
因此,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脑组织的正常供血。 3. 另外血液成分的变化。例如血液黏稠度,医学研究证实,血黏度增高是导致大脑供血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烟酒刺激等都可以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减少脑组织供血。
(二)改善饮食习惯 1、最好睡前喝一杯水, 2、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3、适当锻炼,如快走等 4、另外,还应该单独拿出来说的是,一定要吃早餐,饮食清淡,少吃糖、盐和猪油,可适当多吃黑芝麻、蘑菇、黑米、海带、鱼等食物。
饮食中还要多多注意具有食疗的食物:多吃大蒜,可缓解脑供血不足症状;每天吃一次葛根粉羹或葛根粉粥,具体做法是葛根磨粉晒干,每日晨起取干粉50克,煮成羹食用,或煮成粥食用。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蔬菜、大豆。
另外多吃一些香蕉,因为它富含钾,具有抗动脉硬化、降血压、保护心脏的作用。
(三)胖人预防脑缺血的夏季保健
夏日炎热,高温燥热,是许多疾病的高发季节,也是胖人最难捱的季节。
胖人在夏天要特别注意降低心脑血管周期性缺血程度。因为胖人的血管壁上沉积着大量脂肪,血液中也有大量脂质斑块,容易使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加剧血管堵塞,影响体内血循环速度,减缓新陈代谢,增加心脏负担,使心脑血管供氧能力下降。
专家建议胖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八分饱:改变饮食习惯,以吃七八成饱为宜,可以降低一天的周期性心脑血管缺血程度。建议早上喝500毫升牛奶,吃100克面食、1个鸡蛋和100克牛肉或羊肉、鸡肉、鱼肉;午餐吃300克蔬菜、200克主食,午睡后吃150克水果;晚餐吃200克蔬菜、100克豆制品。
这些饮食量大抵是成人食量的七八成,这样的饮食结构会有效降低人的周期性心脑血管缺血。 2.睡眠好:睡觉前可听些轻音乐、洗个凉水澡、喝袋冷酸奶,这些都有利于尽快入睡。午睡对胖人很重要,应该坚持"天塌下来我也要先午睡"的做法。
3.心平静:少想心事,减少思虑,以免心火气盛,诱发心脑疾病。夏日心火旺盛,中医养生专家建议肥胖者减少思虑,尤其是涉及众多人际关系的烦心事,以免心火气盛,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胖人一天至少洗两次澡,一来保证皮肤健康,二可带来好心情。
4.运动强度小:适量运动是防治肥胖的最佳途径,它可以减少脂肪蓄积量,使致病性血脂降低。
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率高,有年轻化趋势;常是脑梗塞和老年痴呆的前奏,危害性大;应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着意预防。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