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让父母管他的学习怎么办?
答:很多父母以为配合学校教育,就是在家里帮助孩子做各种学习 上的事情。实际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两者之间 虽然存在相互的联系,但在教育内容、教育机制、教育重点、教育方法 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所以,父母不能简单地把家变成教室。
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向学生们传输知识培养高尚道德,而家庭教育则 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作业本和考试分数上,父母更应该关注的 是孩子的性格,而性格培养应从情感、习惯、兴趣入手。 对此,我们的 教育建议是:
1。父母不宜做“二老师”。有些父母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帮孩子 复习功课、默写单词、检查作业方面,这样无疑把自己变成了第二老 师,使孩子感...全部
答:很多父母以为配合学校教育,就是在家里帮助孩子做各种学习 上的事情。实际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两者之间 虽然存在相互的联系,但在教育内容、教育机制、教育重点、教育方法 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所以,父母不能简单地把家变成教室。
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向学生们传输知识培养高尚道德,而家庭教育则 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作业本和考试分数上,父母更应该关注的 是孩子的性格,而性格培养应从情感、习惯、兴趣入手。
对此,我们的 教育建议是:
1。父母不宜做“二老师”。有些父母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帮孩子 复习功课、默写单词、检查作业方面,这样无疑把自己变成了第二老 师,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和学校的区别,也使一些孩子因此而厌烦父母 的说教。
懂教育的父母要保持自己的特点和自主性,与教师形成良性互 动,使家庭成为让孩子身心愉悦备感亲切的摇篮。
每天孩子放学回来问一句“你在学校过得开心吗?”不要在孩子一 放学回来时,就劈头问:今天学了些什么?考试考了多少分?而应该首 先关心孩子的情绪,关心孩子在学校里到底过得开心不开心,如果孩子 开心,就分享他的开心。
如果他的回答是不开心,那么就要弄清他不开 心的原因,并尽快帮助孩子改变心情。
还有些父母把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变成教育活动,比如带孩子出 去钓鱼本来是很轻松的,但回来后要求他写篇作文。所谓教育过度,就 是一个本来很自然的教育活动,变成一堂活动课了,孩子当然受不了。
所以父母要尽量淡化教育痕迹,要减少功利的目的。钓鱼后要写日记, 以后再遇到这类事情,孩子可能会反感,说:“我不去了,我不想写作 文。”淡化教育痕迹,不等于没有教育。比如在钓鱼当中,肯定要告诉 孩子钓鱼的方法,这些都是教育。
父母要让孩子尽情地玩,不要总想着 提出学习任务,因为那样做,孩子会紧张的。
2。不要把家庭变成教室,因为,家庭和教室有本质的不同,学校 是特定的场所,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按部就班地到这里学习是儿童为了 适应未来的发展做知识准备和道德准备的最集中的一个时空体现。
家庭 则不然,家庭是生活的场所,而生活是无所不包的,一个人要发展成一个心灵丰富的人,需要家庭这种无需言语而心领神会的场所。
为什么家庭是一个港湾呢?心灵可以放松,精神需要可以得到最大 的满足,各种微妙的感觉、细腻的体验都可以得到满足,这就是家庭的 功能。
一个人由幼稚无知到成熟,家庭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看一个人是 不是健康,首先是看他的家庭是不是健康。家庭教育的特点是“随风潜 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一个异 常的现象,家庭越来越像个教室,家庭的港湾功能在弱化,家庭的教学 功能在日渐强化。
父母在家里给孩子出智力题,给孩子请家教,然后再 报各种班,家庭越来越像教室,这样做的危险后果在于让孩子由一个情 感丰富的人变成单调机械的人,一个畸形的、不懂得情感、不懂得生 活、只知道学习的学习机器。
这是很可怕的。
孩子特别需要独立支配的时间,要给孩子自由飞翔的空间,这是孩 子内心涌出来的动力,这对丰富孩子的人生大有好处。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