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经济规律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06-10-12

0 0

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概括地说,价值规律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2006-10-13

176 0

    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要社会劳动时间逐渐缩短。经济学研究如果脱离这条基本经济规律,很难反映正确的社会经济生活。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劳动价值论经济学,由于抓住了这一人类经济生活发展的规律性的主线,所以就具备了科学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基础,尽管这个理论在具体方面还不完善或者存在具体错误,但是作为经济学原理是没有问题的。
     劳动生产率的概念是清楚而没有争议的,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必要社会劳动时间,在《资本论》中称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解释是: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资本论第1卷,52页)。 “社会劳动时间可以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的这个数量界限,不过是整个价值规律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虽然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包含着另一种意义。
  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只有这样多的劳动时间才是必要的。在这里界限是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的。  ”(资本论第3卷,717页)。 对于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概念,理论界长期存在争论,认为第1卷的解释和第3卷的解释含义不同。
  我认为马克思在解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第1卷和第3卷的对象不同,第1卷是微观的个别商品,第3卷是宏观的同类商品。两卷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论述并不矛盾。   本文的重点不在于论述马克思的所谓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异同,而是要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逐渐缩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研究发现,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别的,就是人类生理耗费所需要的劳动量。这样讲,并不是说随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人类的生理耗费跟着缩短,而是生理耗费需要的劳动量在跟着减少。   这个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规律是可以实证的,而且已经被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所证实,这种证实不需要任何假设,不需要任何条件。
  这种实证简单地说就是: ⒈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作时间逐渐缩短。也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缩短。 远的不说,就说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  近代人类经济活动都是围绕劳动时间进行计量价值的。
  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法定工作日,法定工作周,近代经济发展史就是围绕法定劳动时间的斗争史。 从近代看,通过斗争工作日日趋合理,从最初的12小时,到10小时,再到8小时,至到现在6小时工作日。
  工作周从48小时降到现在的40小时。  这些实际情况已经充分地证明了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在减少。 ⒉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的生理耗费劳动即生理耗费价值在减少。
  这主要反映在人们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上。 恩格尔系数是人的温饱系数,就其本来的意义是代表人的生理耗费价值。  但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恩格尔系数可以表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理论根据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生理耗费价值等同。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在逐渐降低。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小于不发达国家,通常发达国家恩格尔系数在35%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则在50%左右,贫穷国家更大。  同一个国家,例如我国,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城市中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再论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中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运动过程的“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  在所有经济规律中必然有一个基本的经济规律,这个经济规律适合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政治经学过程中,揭示了人类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作为对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的共识,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条主线。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第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在两者关系中,生产力是动力,生产关系是社会形式。 第二,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决定作用,首先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它的具体形式。  此外还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由于生产力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原来同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就会变得不相适应,就要变更生产关系。 第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当生产关系和它的具体形式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会对生产力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只能加速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而不能改变生产力运动本身固有的规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适合,是动态的适合,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质言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必然联系的理论概括,叫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这一规律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定义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现在,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适合劳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
  后者是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这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本质。对这个基本经济规律的本质性的表述我们可以简单地称其为“劳动规律”。  ——所以,劳动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这个论断,不仅仅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类任何社会都是适用的。为什么这样说,这就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存在于任何社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领域的一般范畴。 为此,我们必须透彻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本质。
    那么,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们已经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人的生理耗费劳动量的具体形式,并据此上升为劳动量的一般形式。因此不管任何社会,只要存在劳动,存在劳动量,存在人的生理耗费,就必然存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所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人类社会经济领域的一般范畴。   既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范畴,那么它与劳动生产力就存在一定的关系。这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我们研究发现,就是一种对劳动生产力的适合关系,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适合劳动生产力状况。
  进一步分析这种关系,就是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逐渐缩短。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如果随着社会劳动生产力提高,所规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适应的缩短,那么这就是合乎基本经济规律的,否则就是不符合基本经济规律的。
  就必须进行调整。 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个规律表现的最为明显,表现为雇佣劳动的劳资关系。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劳资关系的矛盾主要就是如何确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规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时候,必须符合生产力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适合关系。
  如果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规定过长,则影响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因而反作用于生产力影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规定过短,则影响资本的积极性,同样反作用于生产力,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不管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要想经济得到健康的发展,必须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正确规定,作为调节经济运动的手段。
     不管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如果人们能够自觉的主动的按照这个规律办事,那么经济是可以健康发展的,社会是可以长期稳定的。 人类资本主义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历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在较短时期的发展历史,都雄辩地证实了这个论断。
   那么对于未来社会,这个论断是否合适呢?这是现在无法证明的。  但是我们可以用马克思的理论作为符合性的推测。 关于未来社会,即马克思所说的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的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有过这样的论述:联合体的总产品是社会的产品。
  “这些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做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而另一部分做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  因此这一部分要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样劳动时间就会起双重作用。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比例。另一方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劳动中所占份额的尺度,因而也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产品的个人消费部分中所占的份额的尺度。
    ” 这样的社会,即生产力极大发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大大缩短的自由人联合体,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是一致的,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是个人必要劳动时间。每个人只要耗费很少的劳动就能满足自己生理耗费的需要。
  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依然存在,依然是社会分配和个人分配的尺度。  所以,社会依然要规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即个人必要劳动时间)依然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那种以为在未来社会,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社会,可以天上掉馅饼的思想显然是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的。 可以这样认为,只要存在着劳动,存在人的生理活动耗费,只要人活着,要发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存在的。
    所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中的‘能’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需’则是与其对应的物质精神产品。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标准,既不能是单一的生产力标准,也不能是单一的生产关系标准。
  这个标准必须是两者相互关系的统一体现。 三论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这并不错。 但我认为,这还不是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本质表述。
  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的本质表述应该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显然,这是劳动范畴的规律,因此称为劳动规律。 简单说:劳动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个规律的基本内容主要是: 1、 社会劳动生产力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现实社会人为规定的劳动时间一定要适合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 4、 劳动时间对社会劳动生产力有反作用。
   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劳动规律?我们研究认为,这是因为劳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脑力劳动是人类一般劳动。
   劳动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脑力劳动。因此本文在以下的叙述中,所有谈到的劳动,都是传统意义的脑力劳动,为了今后理论发展的需要,我们不再像传统理论中那样,把劳动区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我们扬弃所谓“体力劳动”这个错误概念,也不再使用“脑力劳动”这个并不确切的术语。
    而只使用我们重新定义的劳动这个术语。 劳动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脑力活动。劳动包含两个因素,即脑力和时间。劳动是脑力与时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的存在形式我们称之为人的劳动力,或简称劳动力。
  用模型表示就是:劳动=脑力·时间。或者,劳动力=脑力·时间。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劳动的创造性来自于脑力。   正是劳动的这种创造活动形成一定的规律,即劳动规律,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作为反映劳动规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仅是根据,而且也是指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仅是生产关系的根据和指标,也是交换关系的根据和指标,还是分配关系的根据和指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理论上是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的根据。
    而在现实中则是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的指标。这种指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变化情况即价值规律相一致。 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社会为研究对象,把价值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很好地结合起来。
  是对人类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分析的典范。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说:“价值最初是由最初的生产费用,即生产该产品最初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但是产品一旦生产出来,产品的价格便由该产品再生产所必需的费用来决定了。而再生产的费用在不断地下降,而且在产业方面,时代愈发展,这种下降就会愈迅速。”(资本论书信集56页)。马克思认为这种情况是一种规律,马克思称其为资本自身不断贬值的规律。
    这段话可以很好地说明马克思的价值规律思想。而马克思发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规律,与我们提出的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劳动规律是吻合一致的。 那么,为什么资本会自身不断贬值?我们研究发现,资本不断贬值的原因就是由于劳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活动,使得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与时俱进。
    结果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时间不断减少,社会剩余劳动时间不断增加。从价值的角度看,劳动的创造性作用的结果,就是再生产费用不断下降,资本自身不断贬值。 资本主义的劳动规律,即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也决定了资本主义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以及剩余价值的产生和性质。
     马克思《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也就是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以及和雇佣劳动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用劳动规律来解释,就是雇佣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中的根据和指标。
   理论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现实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是雇佣劳动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指标。  研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理论上的存在和现实中的运动,研究雇佣劳动生产方式的价值规律,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劳动规律与商品价值规律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了这种生产方式的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和性质。
  并椐此判断分配关系是否合理,也就是工资关系是否合理。 四论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根据劳动规律,即劳动生产率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于人的生理活动耗费劳动。  可以把人类社会经济分成自给不足经济,自给自足经济和自给有余经济。
   1。自给不足经济: 自给不足经济是社会劳动时间不足以保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经济。社会剩余劳动时间是负的。 社会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剩余劳动时间=社会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0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社会不但没有剩余,而且社会劳动还不足以满足人们的正常生理耗费需要,因此社会中的一部分人不得不在亏损生理活动的情况下劳动,通过自身的生理耗费而不是生理活动需要的劳动耗费,为其他人提供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就一般而言,这种经济形态对应的社会主要是奴隶社会。奴隶受到非人的待遇,以自己的生理亏损为别人的温饱提供需要耗费的劳动,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使得奴隶寿命大大缩短。
  所以人口相对增加很慢,甚至减少。因此奴隶主总是为争夺奴隶发动战争。 2。自给自足经济: 自给自足经济是社会劳动时间基本满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经济。  基本没有社会剩余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剩余劳动时间=社会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0 自给自足经济的特点是社会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基本相等。社会中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进行的劳动基本可以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生理耗费需要。
    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社会劳动时间基本上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除了满足人的生理活动耗费的需要而外,几乎没有什么剩余。但由于自给自足,人的寿命基本得到保证,社会人口总量在理论上是缓慢增加。
  这种经济形态对应的主要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在人类历史上是延续时间最长的社会,就是由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为主体决定的。   原始社会由于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很少,自然资源相对于人口来说比较充裕,所以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经济。
   3。自给有余经济: 自给有余经济是社会劳动时间除了保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有社会剩余劳动时间的经济。 社会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剩余劳动时间=社会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0 自给有余经济的主体是商品经济,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商品经济,以及近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劳动特点是有了社会劳动剩余,社会剩余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人们的劳动不仅能够满足基本生理活动耗费的需要,还可以把社会剩余劳动用于其他领域的生产和专业培训。
   早期的商品经济,由于劳动生产率还不是很高,社会剩余劳动时间还不是很多,所以商品生产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人的寿命延长和人口增长虽然比自给自足的经济要快,但是增长速度还不是特别快。  这个时期,是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到了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大大缩短,社会剩余劳动时间大大增加,人口和社会财富也同步的大大增加。这时社会就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当今社会人的寿命大大延长,和人口的快速增长都是由于社会劳动时间大大超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现了大量的社会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外语学习
院校信息
学习帮助
理工学科
K12
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
传播学
伦理学
语言学
考古学
管理学
历史学
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