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宗教

如何理解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是仁者的心动,及其密意?

全部回答

2006-10-08

0 0

    幡也是空,风也是空,何动何静?动和静的,唯有自心的意识了。问题又回到“色空”上。众多的非佛学者将佛说归于唯心主义,而且是主观唯心主义,所依据的就是这个。佛在“心经”中说“五蕴皆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空”不能正悟,自己迷惘,也不能正确排解别人的责难。  黄年祖先生在解说“心经”时,对“色空”的解释,很是科学。简单介绍于下: 唯物主义学者说的我们感觉到的客观存在的整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的肉体,在佛说中概括为“色”。
  按照现代科学的实证,这一切都是可分的——分子、原子、电子、质子、。。。。。。,分的结果是,目前已知的基本粒子,均具有二重性:一是粒子性,另一是波动性。  粒子的这二重性,也就是存在的两种形态,还是不断的相互转化的——这完全符合量子理论。
  当基本粒子存在于离子形态时,它是实体,也就是佛说中的“色相”;当基本粒子存在于波动形态时,它是能量,它没有实体,也就是“空相”。黄先生说,这些基本粒子就是经典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由这些基本粒子构成的整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当然也具有二重性。所以“色空”的概念是已经被科学证实的事实,完全不是什莫神秘的不可以理解的概念。黄先生还说,现在有许多基础物理学家都在学习佛说,从其中寻找认识世界的启示。
  色和空是这样的关系,其它四蕴:收、想、行、识,和空也是这样的关系。   从这个理论看“幡动”,“风动”,“心动”,其实就很简单了。幡、风、仁者都是空,无所谓动或静;惟有观察者的心不空,未察真实,住相而动。
   举个简单的例子,所有物体的运动,分隔了看,只要时间足够短,虽然有速度,却没有位移,也就是没有动。在某一个具体的时刻,幡也不动,风也不动。  但是它们会在不动的时刻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只是观察者(仁者)把幡和风在不同时刻表现出的不同形态联系起来(心动),于是幡和风才有了动的表现。简单说就和放电影一样,只是电影的画面分的不够小,速度也不够快而已。 五蕴皆空,实相般若不空;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

2006-10-10

589 0

一个是可见的展示的,一个是不可见不展示的,这就是心物的差别,这就是反闻的道理。从可见的一面同时又看到不可见的一面,这就是圣者与凡夫知觉层次的不同。因为世界凡事都是两面的甚至是多面的,不能执一面。

2006-10-09

607 0

    《六祖坛经》里提到六祖曾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如何理解? 答:吾人见闻觉知之六识心,从来不曾接触外尘境,唯在 胜义根头脑中触受如来藏藉扶尘根摄取外五尘而变现如外 尘境一样之内相分五尘境,及并随五尘而生之法尘。
  所以 见闻觉知心所触知的风吹幡动,无不只在如来藏所变现内 相分上作了别,以此缘故,六祖说:“不是风动,不是?? 动,仁者心动。  ” 此外,六祖这话,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从二乘解脱 道的法上来看:如果觉知心不动,又怎会有风动、幡动的 事相存在呢?在一切种智中也这样说:因为觉知心的现起, 所以才会有六尘境界的领受;如果觉知心不现起,就不可 能有六尘境界的种种领受,所以在一切种智中说觉知心的 能见、能闻……乃至能知觉性,都是显境名言。
    这是从二 乘法所知的六识心的自性上面,而依大乘一切种智的真实 来说。。。。 (摘自-刀笔吏 / 文) 。。。。。。。。。。。。。 真心如来藏离诸觉观于六尘不相应,六入不会的缘故,所以 说真心是不会动心的。
  会动的是妄心__七转识,根与尘相触 而生识,眼根触色尘生眼识,意根触法尘而生意识,眼识与意 识和合运作来完成 “幡动”的了别运作,而这运作过程则 需要由真心如来藏提供识种流注才得以竟其功,因此方便说 是心动,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
     阿弥陀佛! 末学 jade99 冰玉 合十 (摘自--十方论坛) 。。。。。。。
  。。。。。。。。。。。。。 有趣的心理测试 心理医生说,图片与心理承受力有关,你的心理承受力越强,图片 转动越慢。  美国曾经以此作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测试,他看到的 图片是高速旋转的,而大部分的老人和儿童看这幅图片是静止的。
   …。。修习一念不生或离念灵知的行者,请您自我测试一下,您所看 的图是动还是不动? jade99 冰玉 (摘自—十方论坛) 。

2006-10-07

605 0

佛教认为万法是虚幻不实的,如水中月、镜中影、梦中境,人是梦中人,梦中人没有起心动念,便不会有影像的产生;因为有人的心念,才会产生诸境。 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不变,境自不变,识不动,境自不动。所以六祖才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是仁者的心动。”

2006-10-07

606 0

学过政治的都会说六祖之语是惟心论,但佛理就是深奥的哪是世人能懂的,没有研究就没发言权。有了风吹幡才会动,然而相对来说幡的动也正是验证了风的存在说明风在动,这是客观现象。凡人只能看到这,像六祖这样的大智者一语道破天机,佛告诉我们离相离相,你不离相永远在轮回里转,正因有了人这个媒介才有了种种现象,也正是说凡人心在动。佛是无相的对这个世界不可说。世间一切需你去领悟,看破放下自在随缘。

2006-10-07

609 0

    佛法讲“缘起”,缘起是“一合相”,而不是孤立的事物现象。 “风吹幡动”这一现象的也是众缘和合:风、幡、心识等。唯物论者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心识”也是缘,这是因为佛法的认知方式是从现象出发,现象的存在离不开感知,所谓“无相即无,非无则相”(《楞严经》语),但也并未假设心识唯一因缘(或者说第一因),故也不同于唯心论者。
     若孤立地看待现象的原因,既是计著,也称“著相”。当然,“风”、“幡”、“心识”各个亦是假名缘起之计著相(亦可同样析为众缘和合),但当分析“风吹幡动”此一现象时,于此等假名若不用,则不可说,故佛家名言曰“不坏假名而说实相”。
  《金刚经》云:“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诚然,我这里所用的“缘起性空”观念仍然基本上是最低层次的“缘起空观”,而文殊菩萨、龙树菩萨传承下来的般若中观法门,教人在更高层次上破除计著,攻克内心深处长久积淀的习惯性思维阴云,逐渐显出无生法忍的正见明空。
   请注意:六祖在这里之所以说“非是幡动,非是风动”是否定唯一因的说法,并非否定一切缘。    因据此文的上下文:两位学僧各个分别执着“幡”与“风”为唯一因。
  故六祖破之,意思是“非仅由幡动,非仅由风动,亦由仁者心动”之意。若不识上下文,将六祖话执为破一切缘,则流于唯心论范畴了,恐非六祖本意,六祖若有知,当斥曰: “非是幡动,非是风动,亦非心动,仁者妄动”!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宗教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军事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法律
宗教
宗教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