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父》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影片以艺术之笔描述了可里昂家族可里昂、麦可和文森这三代教父的形象和使命,可谓准确传神。
美国黑手党老一代教父大多出生在19世纪末,以故事发生的时间即二战快要结束时来计算,一般为五、六十岁的年龄,出身于西西里贫寒的农家,没有受过或只受过很少的教育,不识字或很少识字。 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著名的黑手党巨头,因为他们大多拥有狡黠、勇敢、残忍的个性。他们一般不苟言笑,目光深邃,处事果断坚决,决不优柔拖沓;他们一般也比较简朴,不事奢华铺张;另外他们还注重家庭,对自己的妻子忠贞不渝,注意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幸福。 其形象是那种威严的“保护者”形象,令人感到他们德高望重而又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们...全部
影片以艺术之笔描述了可里昂家族可里昂、麦可和文森这三代教父的形象和使命,可谓准确传神。
美国黑手党老一代教父大多出生在19世纪末,以故事发生的时间即二战快要结束时来计算,一般为五、六十岁的年龄,出身于西西里贫寒的农家,没有受过或只受过很少的教育,不识字或很少识字。
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著名的黑手党巨头,因为他们大多拥有狡黠、勇敢、残忍的个性。他们一般不苟言笑,目光深邃,处事果断坚决,决不优柔拖沓;他们一般也比较简朴,不事奢华铺张;另外他们还注重家庭,对自己的妻子忠贞不渝,注意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幸福。
其形象是那种威严的“保护者”形象,令人感到他们德高望重而又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们永远都对他们流露出感檄的微笑。他们就像古代的君主在露天开庭审案一样,执举着正义和公道。但是,在许多人看不见的地方,他们的仇敌却一个个地倒下,满身的弹洞和刀痕。
影片中可里昂的生平和形象实际是老一代教父的生平和形象的糅合:可里昂出身于西西里贫寒农家,因在幼年父母兄长被害、自己又遭追杀而逃往美国。可里昂的面孔是那么严峻而又不露凶恶,是那么高深莫测而又不令人感到神秘,是那么平静,平静得可以掩压住大海翻腾的波涛。
可里昂很有分寸地对待朋友和属下,对于平时与己无涉的求助者,是既矜持又不趁人之危而要挟。他极其注重家庭关系的和谐,认为一个不顾家的男人不是个好男人,并时时以此告诫自己的儿子和教子。可里昂对妻子、儿女、孙辈是那么热爱:他让全家生活富足而幸福。
聚会场所,与妻子翩翩起舞,让老妻面绽满足的笑容。他信任、重用视为己出、实为养子的汤姆,竭力扶持软弱的教子强尼创业,欣赏但又不时告诫勇敢而放纵的长子桑尼,看重但又不溢于言表地对待幼子麦可;对唯一的女儿康妮给够嫁妆和独立生活的财产但又不逾奢华、不影响家族事业;家中的幼稚孙辈可以自由地呼叫、奔走、玩耍而没有丝毫的压抑之感。
影片也让人们听到和看到了可里昂的另一面:他和路可•布拉齐用手枪顶住乐团指挥的头,迫使后者同意强尼离开乐团另立门户,并将违约金从一万美元减为一千美元,又派汤姆将华尔兹国际影片厂大老板的价值六十万美元的赛马的头割下来,血淋林地塞进这位大老板的被窝,吓得这位大老板立即乖乖地让强尼出演影片主角;他可以因看重意大利同胞的关系、宽恕平时对其冷淡、视其如蛇的瓦隆塞拉,派人去报复伤害后者女儿的恶棍;他可以不想因破戒贩毒而伤害政界朋友坚决地拒绝有很大势力的毒枭索龙索的合作贩毒的要求,而不惧怕迎接索龙索的挑战并遭暗算。
影片还以插叙的方式,描述了年轻的可里昂来美国后如何巧妙地应付欺压、盘剥自己同胞的意大利移民头目、如何秘密地藏枪并枪杀那个意大利移民头目的经过,让人们看到了这位未来的“教父”的灵活、机敏和果断;也让人们看到他在当上教父“衣锦还乡”时,在西西里岛是如何从容而又利落地一刀致杀死父兄且对他追杀不舍的仇敌于死命的,那转瞬间留下的弧形刀痕,不仅表明了他的刀法之纯熟,也表明了他的心肠之残忍。
这一情节,并非影片编剧完全出之杜撰,而是有真实的“典故”可据:当年,黑手党的开山教父维托,对于一个竟然破坏“规矩”令其丢尽脸面的“怀家伙”,是如此处置的:他接过—碗意大利葡萄酒,猛地向这个家伙的脸上泼去,然后,他亲手握着一把锋利的刀子,扎进这个家伙的左眼眶,手腕轻轻地一旋,就把那家伙的眼珠子剜了出来。
刀子很沉,却无碍刀法熟练精湛,仅仅一刀,眼珠子就滚落在地,活像一颗玻璃珠子滚来滚去。
美国黑手党的中间一代教父,多为老黑手党人的后代,出道的年龄约为三十岁左右,恰在二战结束之际。
他们一般都出生在城市,随着父辈财产的积聚、生活境况的提升,因而得以摆脱街头的游荡、进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有文化知识。因此,他们在外表上具有文质彬彬的绅士风度,有着与老黑手党人不同的形象。但他们由于长时间生活在老黑手党人身边而深受影响,深知“家业”来之不易,在为人处事上还较多地留有老黑手党人的影子。
他们不仅继承了老黑手党人热爱家庭、以家族利益为重的观念,也继承了老黑手党人坚定、果断、狡诈、残忍的性格和谨言慎行、老谋深算的风格。但他们的头脑却比老黑手党人更灵活,视野更开阔。他们不仅要维持住父辈的基业,还要完成父辈未竟之心愿,大力开拓自己的事业。
影片中麦可的形象可谓是美国黑手党中间一代教父形象的典型:他在美国对日本宣战前后,还是在校学生,一副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的面孔,被已走上黑道的兄长们戏称为“爱因斯坦先生”(意为“书呆子”)。
他决定休学加入海军陆战队参加战争,参军后负过伤而且成为战斗英雄。这与其兄长们的“不为生人(与己无亲无故的人)而战”的人生观大相径庭。在影片开头,麦可参加妹妹婚礼而出场时,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年轻英俊、毫无轻佻气息的、地道的军人形象,他在向女朋友介绍家人家事时,既无“反感”、也无“赞赏”的口吻,似乎也表明了他不想介入“家族生意”的态度。
他的确如其自己所言,不想步父亲后尘。然而,作为黑手党人之子的“命运”却使他不仅继承父业,而且挑起了父亲的“重担”、继任“教父”。影片以细致的情节描述,揭示了麦克所独具的“教父素质”及成为教父的必然性:当可里昂遇刺住进医院后,早以“教父”为己任的桑尼只顾得组织力量向敌方进行示威、报复,却忽略了躺在医院已无任何自卫能力的老教父的安全问题。
麦可到医院后先将父亲转移出原病室,然后虚张声势迫使前来“补枪”的杀手知难而退,接着与警察局长克隆斯基直接冲突而看清后者实际是索龙索的同伙。他回到家后便指出这场争斗的关键是敌方“要干掉老爸”,接着就说出了自己要借谈判之机杀掉索龙索和克隆斯基的周密计划。
他的计划被桑尼等人讥笑为不懂黑道的“大学生”的幼稚空想,但这几个黑道老手又无其他计策可施,只能依麦克之计而行。麦可在上了索龙索的车后以及在饭桌上谈话时,都是不温不火地表现出是一个刚刚“上道”的、容易对付的小角色的面孔,从而解除了索龙索和克隆斯基的戒心,最终果断地、利落地射杀了这两个仇敌。
他从西西里避难归来接受代行“教父”职责后,先是不讲情面地解除了本为老教父“重臣”但在客观上是在阻碍家族事业发展的汤姆的“咨询人”职务,将其逐出决策圈子,同时又合理地分配汤姆以其适宜承担的家族律师职务,而且不忘任命早知其为“异己”分子的妹夫卡洛为“左右手”。
对汤姆,是知其“不叛”而委以合适职务;对卡洛,是知其“叛”而假意委以重任以解其疑心。麦可的第二个举动是去拉斯维加斯,扬言可里昂家族要结束在纽约的事业(亦即退出纽约)转来此处发展,所以要强行兼并默格林的赌博和娱乐业。
而默格林是与杀害桑尼的主谋并在索龙索死后成为可里昂家族最大敌手的巴齐尼有勾结的。这一举动实为“示敌以弱”,诱使巴齐尼得意忘形、主动摊牌,并使见可里昂家族大势已去、早有“另立门户”之心、已投靠了巴齐尼的塔西浮出了水面。
在父亲的葬礼上,麦可表现出的是一副悲哀、无可奈何之态,顺从地接受了塔西关于与巴齐尼会谈的建议,使巴齐尼以为胜券在握而丧失了警戒之心。麦可在父亲葬礼之后似乎昏然不知大难来临,竟然去教堂参加卡洛之子的坚信礼、完成当这个小婴儿的教父的仪式,更让敌手放心地等待他的束手就擒。
然而,恰恰就是在麦可在教堂中向神甫信誓旦旦地宣称相信神等等之时,他的手下正在先下手为强地除掉了德塔林、默格林、塔西、直至巴齐尼等一个又一个敌手,最后收拾了既是妹夫又是敌方“卧底”的卡洛。扫除一切敌手之后,他恢复了在父亲遇刺后因桑尼蛮干而失去的可里昂家族的“天下”。
于是,黑手党的党徒们纷纷前来恭敬地吻他的手、尊称他为“可里昂先生”,他名正言顺地、正式地登上了“教父”的宝座。
美国黑手党的第三代教父大多出生在大城市,从小就生活在极为优裕的家庭环境之中。
因此,除去继承了黑手党人传统的以家族利益为重的观念、心狠手辣的性格之外,在他们身上已看不到老黑手党人的影子。在生活上,他们对过去老黑手党人的简朴、保守、隐忍不以为然。他们追求享乐和感官刺激,穿最华丽最时髦的衣服,住最富丽堂皇的别墅,开最豪华的跑车,常常带着自己的情妇,轻裘肥马地招摇过市。
他们当然都受过高等教育,更有文化知识。正因为此,他们比老黑手党人更加愿意也更加容易地接受新思想、新技术。也正是因为有文化、视野更为开阔,尤其是生活奢侈、贪欲更大,他们不再将赚钱的目光只是放在老黑手党那些目光短浅、赚钱较慢的行当上,而是开始从事贩卖毒品、武器走私,经营和垄断金融、保险以及高科技产品的制造和销售等能获取暴利的行业上。
他们更加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出手更狠,更贯于制造惊天大案,对社会危害更大。
影片中文森的形象便是美国黑手党第三代教父形象的一个缩影:他的父亲桑尼是其祖父可里昂的嫡长子及左右手,桑尼虽性格暴躁但对其弟、妹麦可和康妮的确是手足亲情有加,而且为家族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所有这些,麦可及康妮都不会忘怀。因此,他作为“遗孤”而受到叔(麦可)、姑(康妮)的呵护而生活优裕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也是如此:麦可曾要为他在“合法的世界”安排工作,实际是想让他脱离黑手党的圈子而平安地过日子。
但他非要在黑手党的圈子里混。当他不请自到地参加麦可的教会授勋仪式庆祝酒会而出场时,人们看到的文森的形象是:一个华衣美食、容光焕发的阔少,一个目中无人、玩世不恭的阔少,一个我行我素、无拘无束的阔少;一个沾花惹草、放荡不羁的恶少,一个睚眦必报、出手狠毒的恶少,一个不甘人下、野心极大的恶少。
他刚进入庆祝酒会,就险些对据理阻拦的人大打出手,接着便是勾引年轻的女郎,而后就是当着麦可的面将他所仇视、又是其“老板”的乔伊萨沙的耳朵咬得鲜血直流,最后是充满自信地告诉麦克:他的目标就是到麦克身边工作,他有能力杀掉早晚将会对麦可形成威胁的乔伊萨沙,在捍卫麦可及家族的利益和地位方面,他能起到家族最优秀的律师所起不到的作用。
他终获麦克首肯,实现了第一个目标。注意!在他在麦可面前施暴、“宣言”的过程中,他得到了已在麦可圈子中有一定地位的姑姑康妮的庇护和纵容。他的第一个“战绩”,是在与女友厮混时敏感地察觉到刺客已到屋门外。
他竟以借口将女友支出门外去作挡箭牌而赢得隐蔽时间,不但躲过了入室刺客的枪击,还将持枪刺客制服,接着又以女友的性命为赌注先将原持枪刺客击毙,迫使持刀直逼女友咽喉的另一刺客丢刀认输并道出了雇主的姓名——乔伊萨沙,再将其击毙。
人们在这里看到的不仅仅是文森应对黑道行刺之老练,更重要的是文森作为新一代黑手党人的自私、残忍、敏捷的性格和素质。他的第二个“战绩”,是在大西洋赌城当麦克宣告结束赌业而遭乔伊萨沙伏击时,不仅保护麦克安全逃脱,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征得康妮等人的同意下,在麦克重病期间,
一人运筹帷幄,成功地刺杀了乔伊萨沙。
事后尽管他受到了麦克的严厉批评,但麦克批评的本意是不希望他重蹈其父桑尼脾气过于火爆、意气用事的覆辙。所以,与其说他受到了麦克的批评,不如说他已被麦克初步看重。一向桀骜不逊的文森此次老老实时地接受麦克的教训,原因在于此,而且,也表明他真正认识到他看问题的深度比起其叔还差一层,即乔伊萨沙只是个打手,伏击的主谋亦即真正的敌人还在背后。
所以,只有到了在意大利的罗马、巴勒莫与一直以麦克父辈友好面目出现且是康尼教父的安泰贝罗这个真正的大敌手进行决战,他已经成熟时,才得到麦可让与的“教父名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影片编剧思路的限制,作为第三代教父形象缩影的文森的形象,并未刻画完整,具体原因将在后面谈及。
三代教父各具其形象也各具其使命,实际上代表了美国黑手党发展的三个阶段:非法创业有成阶段;从非法创业、维业向合法维业、拓业转型的阶段;合法维业、拓业阶段。
“非法创业”,是指从事垄断土地出租、买卖及农产品销售、加工和运输,强行对港口、矿井、市场的“保护权”,或直接从事抢劫、敲诈、走私、贩毒(这是二战以后的事)、开赌场、放高利贷、办妓院、开杀人公司等等犯罪活动,亦即罪恶的资本原始积累活动。
美国老一代黑手党人一般靠从事“非法创业”活动而发家致富甚至成为巨富。可以说,他们的每一笔进项的背后都浸透着鲜血、都连带着罪恶。他们是提着脑袋过日子,所以都深知“恐惧”之滋味。尤其是在成为巨富之后,更是担心敌对势力的侵犯、追杀与警界的搜捕、法庭的传讯,表面上作威作福,内心惶恐不安。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他们第一方面是处心积虑地巩固自己的组织、扩大自己的势力,以武力作为保护自己、维持“事业”的后盾;第二方面是不惜巨资广泛交际,贿赂、收买社会名流特别是警界、政界、司法界和金融界的要人,以作为保护伞和洗钱人,同时也注意拉拢普通人以笼络人心为己所用;第三方面是争取以计制胜、避免诉诸武力而导致自己实力的损伤;第四方面是要尽力使自己的子女上学读书、受到良好的教育,以便长大后步入“正途”有个体面的工作、跻身于社会主流。
影片开头康妮婚礼场面,着力展现的是老教父可里昂的上至参议员、法官、社会名流下至普通百姓及其党徒的关系网。她女儿婚礼场面之大,说明了他的社会影响之大,以致成为新闻界关注的焦点,连FBI(联邦调查局)都对其存有戒心而派员“观察”。
可里昂之所以为同党异派势力所忌妒必欲置之于死地,不同意贩毒(直至二战结束,此前的黑手党人可谓“盗亦有道”,均不贩毒)只是根导火线,他不愿让他们“共享警政资源”即保护伞才是实质性原因。可里昂将养子汤姆培养成了优秀律师并成为他的“咨询人”,反映了他要“以合法手段维业”的意向。
他将幼子麦可送进大学并同意麦可参军参战,则表露了他的要让子女“步入正途”的心愿。他最终选择麦可继任教父实出无奈:汤姆缺乏魄力,桑尼已经丧命,麦可已卷入其中且可堪此任。所以,他最终向麦克吐露的是这样的心愿:可里昂家族努力争取的前途是:可里昂参议员,可里昂州长。
“向合法维业、拓业转型”是指尽快结束种种犯罪活动,将用犯罪活动积聚起来的资本完全投向合法的商业、金融企业的经营,或者投向慈善、教会、教育事业,甚至投向政界。一句话,要来个经济、社会面目大“洗钱”,力争以正经的、地道的、体面的中产阶级的面貌在社会中生存。
但是,原组织仍然存在,暴力手段是实现目标和保护自己的最后手段。
作为美国黑手党中间一代教父的典型,麦可在继任教父之前就已看清父亲那一代打打杀杀的那一套已经过时了,所以他十分理解并愿意拼死实现父亲最后向他交待的心愿。
麦可“受命于危难之际”。他必须先打打杀杀恢复因父亲遇刺、桑尼蛮干而大受损失的“家族事业”,而后拓展基业,恢复、扩大帮助、庇护自己的关系网。在敌手处处设陷阱、甚至连胞兄佛列笛都为敌方所用的困难局面下,在司法机关追查不舍、必欲置其于法网之中的严峻环境下,他九死一生,才为“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从事教会慈善事业的成就被罗马教皇授勋,成为国际知名人士。
人们无需计算他的这条罗马教廷绶带是用多少美元才换来的,只要看看他为了“再回报”这一条绶带所花的代价就可以了:捐助西西里同胞1亿美元,为支持梵蒂冈银行而存款5亿美元。看来,“转型”的难处不仅在于搞合法的经营,而更在于彻底洗刷掉自己及家族的黑手党的名声、洗刷掉自己及家族的黑手党的身份!而所有这些,都是以巨额资本为基础的。
麦可在付出这样巨大的代价之后,追求的是得到罗马教廷的批准,控股准营房地产的国际不动产公司,完全以合法的手段获取合法的巨额利润。不管麦可最后能否完全实现其宏图壮志,但他的确是为努力完成转型使命的代表人物。
但在黑手党内部的许多帮派中,在资金方面达到转型条件的不多,更何况许多黑手党头目文化水平、技能素质低下,除去从事犯罪活动外别无他长而难以找到赚大钱的工作,因此,这些帮派不愿或不想转型,并且不想让昔日的伙伴离自己而去、使自己力孤势单。
为此,这些帮派就要制造事端,阻挠、破坏有条件的帮派转型。所以,当麦可在为彻底结束“非法阶段”不惜拿出巨额款项一次还清股东股金、红利而宣告结束大西洋赌城营业时,他陷入了以黑手党上层分子安泰贝洛为主谋、以中层黑手党分子、大西洋赌城经营者乔伊萨沙为打手的
伏击圈。
因此,逃离伏击圈后,在回顾与乔伊•萨沙的这场流血冲突时,麦可感慨地说:“就
在我以为我已脱离一切(指非法经营)的一刹那,他又把我拉了回来”。这场争斗远未结束,
战场延伸到了罗马、巴勒莫,安泰贝罗那派势力与麦可这派势力,各自在与己“同气”的意大利黑手党帮派协助下,展开了一场决战。
这场决战以安泰贝罗被毒死、麦可遭枪击险些丧命一时不分胜负而中止。
新继任教父的文森的使命自然应是完成转型并带领家族进入第三阶段。但因为转型阶段的艰难、曲折、复杂而漫长,他能否沿着麦可的路线坚定地走下去,还是个未知数。
大概是由于这个原因,再加上影片篇幅所限,文森的形象只能是个不完整的形象了。黑手党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合法维业、拓业”阶段,在影片结束时远未开始。上个世纪80年代末,美国加大了打击黑手党的力度,这在客观上促进了黑手党为求生存而转型的过程,黑手党发展的第三阶段已经开始。
影片除了以艺术之笔描述了三代教父的形象与使命外,还以艺术之笔刻画了另外两个形象生动的人物:一是命运使其成了黑手党教父麦可之妻的凯依这个客观评价黑手党的人物。她认为可里昂为家族利益杀人是犯罪;她在麦可“五年内使家族事业合法化”的许诺没有兑现之后,决定与麦可分手;她在1979年麦可受勋也就是在麦可经过二十三年的奋斗才具备转型条件时,她指出麦可已成为更加危险的人物,她宁愿麦可仍是个普通的黑手党,并坚决地要求麦克同意儿子改学音乐,因为学习法律当律师仍难逃脱为作为黑手党的家族效劳的命运。
她的看法可以归结为一条:不管怎样伪装、演化,黑手党是罪恶的组织!二是从影片开始直到罗马决战之前,始终与克里昂家族以挚交面目出现的上层黑手党分子安泰贝罗这个真正体现了黑手党罪恶本质的人物。尽管可里昂教训桑尼、麦可教训文森时都用的是“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麽”这一黑手党“箴言”,并把它视作成为教父的必备的素质,但真正具备这一素质且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却是安泰贝罗!他让人感到他是一个和蔼可亲、天真坦诚、待人亲昵热情、与世无争而有事好商量的、满脸笑容的慈祥的老头儿,他还是康妮的教父,有着可被视作可里昂家族成员的身份。
但是,正是他,当对自己有利时可以很自然地为可里昂捧场,如在康妮的婚礼上,似乎他才是幸福的父亲,可以很大方地而又令人感到是极为真诚地为“晚辈”麦可锦上添花,如在麦可受勋的庆祝会上,他慷慨捐资100万美元加入捐助西西里的麦可基金会 ;同样,正是他,当麦克决定关闭大西洋赌城时,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与乔伊萨沙一起策划了伏击麦克的行动,当乱枪齐发之前,他以劝劝乔伊萨沙为借口,不露痕迹地离开了危险之地,当麦克脱险重病发作后,他劝麦可卸担与他一起归隐西西里去种番茄,实际是为不引人疑心地跟在麦克身边,一要在罗马破坏麦可与梵蒂冈银行实际达成合作,二要除掉麦克。
如果要在黑手党中比较谁是可宽恕与不可宽恕的人的话,那么,可里昂、麦可是可宽恕的人,安泰贝罗则是毒蛇般的、永不可宽恕的恶人!控制美国黑手党的,主要是安泰贝罗这样的人!。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