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大家了解以色列吗?

震撼

全部回答

2005-01-14

0 0

一个伟大的国家,由一个优秀的、有着非常悠久历史的、有着极高智慧和高度文化素养的、曾经饱受欺侮的、单一的犹太民族在二战后建立于中东(犹太人历史上曾经在此建立过很大的帝国)的国家。

2005-01-14

21 0

不了解。 但我认为它是个小超级大国,战争不断呀!

2005-01-14

49 0

    多少了解一些,基本概况上面的几位说的很清楚了。我就不做补充了。我想楼主想问的是大家怎么看待巴以关系。 我的答案是坚决支持以色列,杀死所有的伊斯兰人(包括巴勒斯坦人)这个世界就清净了。
   伊斯兰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愚昧无知无能卑鄙无耻下流的民族。 只知道什么狗屁的古兰经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可谓愚昧无知。     人家刚建国10几个国家的联军就去打,还没打过,几十年了不停的打就是打不过。
  结果怎么样呢,西奈丢了 戈兰高地丢了。可谓无能!! 人家巴米扬大佛多好啊!!硬给炸了。军队打不过人家就去袭击人家平民,弄什么人体炸弹,有本事和人家正规军打啊。可谓卑鄙无耻下流!! 。

2005-01-14

23 0

该国的具体详情一直不很清楚.

2005-01-14

52 0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迫害、并欲图灭绝犹太民族。逃出欧洲的犹太人痛苦地发现,畏惧于希特勒淫威之下的整个世界均冷酷地对他们关上了大门;唯有中国上海一扇小门,尚敞开在那里。消息传出,短时间内,世界各地共五万犹太人逃来上海避难。
  上海当时浑然不知希特勒;上海只是个开放的、不设防城市而已;任何人来上海都无须签证。    战后,五万犹太人几乎全都离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成了以色列复国后的第一代开国元勋。
    1976 年唐山大地震,以色列在第一时间宣布,向我国捐赠一亿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今天日本横滨和美国芝加哥也来个 7。6 级大地震,以色列也会捐赠,不过金额不会超过十万、二十万。
      冷战时期,西方搞了个“巴黎统筹”,相当多的敏感技术对我国是严禁出口的。那是一道铁幕,但有没有缝呢?且不论我军战机和潜艇、今天看来同以色列的是如何相似;就说一个防弹衣吧,八十年代,以色列率先发明纺织纤维防弹衣,而我国还停留在缀垫钢片阶段;很明显的一项军用技术,“巴黎统筹”盯得紧,而我国警方迫切需要,于是奇迹出现了,中国“自行”研制出了纺织纤维防弹衣!就是现在穿在我国160万武警身上的那种。
     前些日子,我国向以色列订购了四架预警飞机。后因美国国内反华势力阻挠,合同被取消。我国定金曾付二点五个亿,以色列派人来赔了三点五个亿;事情就此结束了?才不呢,等着看吧!三年之内,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预警飞机必将飞上祖国蓝天!上海虹口唐山路一带不起眼的老房子,近来变得不寻常;年年有从以色列等世界各地远道而来探访的犹太人、他们扶老携幼,流连忘返,深情、虔诚地寻访他们当年的诺亚方舟!  上海沦陷之后,日寇巴结希特勒,也曾策划灭绝在沪犹太人。
    有两条犹太人居住最密集的弄堂,一度被鬼子前后出口焊上铁栅门,禁止出入达一年之久!被困在弄堂里的二千余人,最后大部分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是居住在周围的上海市民,路见不平,接二连三地采用“空投”、就是将面饼等食物掷过房顶去的原始方法帮了他们一把。
    中国人现在去海外旅游的多了,如果着眼于友好,首选当推以色列。  站在特拉维夫街头,你尽管大声宣布自己是中国人!或是干脆说自己是上海人!你会发现,素昧平生的以色列男女老少,请你到他家去喝茶吃饭的都大有人在!  中国人骂美国,常常是脱口而出;但从没见骂加拿大的;那是因为有一个白求恩的缘故。
  而在以色列,当年犹太人在中国上海的避难史,是写进教科书里的!是写进族谱家史的!  在以色列,有一个纪念碑:中国人,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恩!!  其实,我们不过是仅仅救了5万以色列人。  却得到了他们举国的尊敬和后来巨大的多年的军事科技的帮助。
  在以色列,他们把每一个人都视为最宝贵的财富的情况下,在以色列,他们可以几十年如一日的追杀纳粹战犯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不对这个民族和他们爱恨分明的性格而肃然起敬!!!  假如,是以色列救了5万中国人,我们可能如此巨大的持续的去回报吗?  长期以来,凡中东出什么事,我们的主流舆论总是骂以色列,弄得大家伙儿铁定以色列坏。
    五十年过去了,老爷子怎么骂、儿孙子也怎么骂。偏偏就这个以色列,被我们骂了几十年,却也忍得住?!眼看着哈马斯等启用“人体炸弹”专炸以色列平民,我们还闭着眼睛在骂。骂什么?骂以色列胆大包天、竟敢报复?!  骂呀骂、骂得惯了!骂上瘾了!也不想想,骂一个从不回嘴的、算哪门子好汉?!记住,中国曾有不少朋友,钱诈去一百个亿、二百个亿的都有,说翻脸就翻脸!而以色列,五十年来,没要过我们一分钱,却始终是我们的一个合格的朋友!  一群巴勒斯坦少年在向以色列坦克扔石块;那些孩子是勇敢?还是在作秀?……如果倒过来,坦克是巴勒斯坦的,以色列少年根本就别想捡起石块,因为机枪早就扫射过来了!……是的,这就是区别!  如果以色列失去了那些坦克,这次,作为一个国家,其灭绝噩运,将在劫难逃!远远望去,小小的以色列陷于怒海、却傲然屹立!  珍惜朋友,是中国人传统的美德。
    我们可以接近阿拉伯,虽然伊斯兰教的极端性也带给了我们巨大的伤害----一印尼华人的冤魂还在哭泣。但是,我们不要再大骂以色列了。他们给我们的现代军事技术和装备的巨大贡献,和我们对他们在国际上的处处作对----我们是最早承认最支持巴勒斯坦国的国家,难道不让我们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黯然失色吗? 感谢你们,以色列人,这么多年,我也曾经是大骂过你们的人,从少年到青年,我学着我们的新闻媒体对你们多次破口大骂过。
    但是,今天,我要对你们说,对不起,以色列人,我会永远当你们是我们的最珍贵的朋友!!因为你们过去顶着西方压力所给我们的帮助,已经让我们难以承受那上海5万犹太人的帮助的回报之重!!  其二:为什么我反对巴勒斯坦建国?提供人:水均益  对比:一个是以色列,对当年 中国人的帮助仍念念不忘;一个是巴勒斯坦,却质问我们为何不让东土耳其斯坦(新疆)独立!  为什么我要支持以色列?关于以中关系,巴中关系问题我可通过我的自身体验回答,在以色列有许多人听说我来自中国时,马上就说:你们在我们最困难的时间里,帮助了我们,我们不回忘记。
    在以色列的利顺市有一个独立广场,在独立之火的周围有一圈石柱在火下有文字写着: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今天!在一个石柱上刻着“china”。以色列国庆节时,电视里播放的专题里,有当年住在上海的老人回忆当年中国人如何冒着被日本人抓住的危险,给他们送食品,老人流着泪说中国人自己也没有吃的,他们是谁,连名字都没有……  在巴勒斯坦拉马拉市不止一人问我:为什么你们不让东土耳其斯坦成为独立国家?还问我,你们的军队和我们的比,谁更强?在耶路撒冷,在……,我想的问的是:我们吃糠咽菜的供养的纠竟是一些什么人呢?在帮他们的人中有伊郎,伊拉克,叙力亚,利比亚,沙特,我没听到中国这个名字。
    也许我们的帮助太少?显不出来?也许我们的帮助只帮几个人的家人在巴黎伦敦过奢华的生活?但在普通人的心中,中国是一个不许他们的东土耳其斯坦兄弟建立一个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国家的大国。
  一个是滴水之恩永生不忘,另一个我无话可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以色列一直等待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和台湾发生关系,难道其忠心还不够吗?是是非非明眼人应看的更清楚。
    个人拿起武器、威胁他人安全时,他就不再是平民。什么媒体总是报道巴方死了多少多少“平民”,怎么不说他们使多少以色列平民受到伤害?为什么总是认为以色列、沙龙、是中东和平的阻碍、是暴力、是魔鬼的化身?如果阿拉法特是巴方的领导人,为什么他不能命令巴方的极端分子放弃恐怖活动,如果他不能命令,他还配做巴方领导人吗?还有和他谈的必要么!  为什么这么多网友都不明中东的真相、憎恨犹太民族?要知道,他世代居住的家园被外民族占领自己被驱逐。
    所遭受了多么巨大的痛苦。若干年后,他回到自己的故乡,家园成了别人的,他成了无家可归者。他难道不应该要回应该属于自己的家园吗?那些反对以色列的人,你回答:一个民族要求生存的权利,难道有错吗?周围的民族总来骚扰,扔石块、燃烧瓶、炸平民、搞恐怖事件,作为政府难道不应该制止吗?如果你是沙龙,你是以色列,会心平气和地说:和平、克制、忍让吗?为什么当初以色列建国时,那些阿拉伯国家不说和平,而是在以色列建国第二天就以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力量来对付以色列这个刚刚建国的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
    实力悬殊也没能让不屈不挠的犹太民族妥协,最终,他们取得了胜利,使以色列,这个中东地区唯一非阿拉伯国家存在了五十多年。阿拉伯人为什么在五十多年前不说和平?为什么在发动战争时不说和平?为什么每当他们失败时才提和平,等到实力恢复一些时,又毁掉和平,再次失败时,又提出和平!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时,是谁,在中东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现在,我国正在向前发展时,是谁帮助我们治理沙漠、农业?是谁帮助我们造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歼-10战机、以及一批具有世界级先进水平的武器。
    都是以色列。阿拉伯人给我们带来什吗 ?极端的“东突”以及天天要求给与的“援助”。 大家好好三思吧 做中找出道理,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或许有用! 以色列民是上帝的子民,看过圣经我才知道的。
  尽管以色列民伤了上帝的心,但上帝仍象父亲原谅儿子的过错一样对以色列民充满了爱怜和宽容。  在圣经里,我们中国人是外帮的民,但由于我们的先辈帮助了上帝的民——犹太人,上帝将把我们中国人看作是他的儿女,因此,未来能得到上帝眷顾的,除了以色列民,也包括我们中国人。
  让我们都来称颂上帝吧:感谢神,哈里路亚!。

2005-01-14

54 0

    【国  名】 以色列国(The State of Israel)   【面  积】 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
  现在以实际控制面积约为2。5万平方公里。   【人  口】 659。2万(2002年底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数据),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  居民中大部分信奉犹太教,其余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
     【首  都】 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Jerusalem)。耶路撒冷市人口约67万。     【简  况】 位于亚洲西部。东接约旦,东北部与叙利亚为邻,南连亚喀巴湾,西南部与埃及为邻,西濒地中海,北与黎巴嫩接壤,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来人。起源于约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后因躲避自然灾害迁徙至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巴勒斯坦。
  1948年 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   【政  治】 1999年5月17日,工党领导人埃胡德·巴拉克在提前举行的议会和总理大选中击败原总理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当选总理。  巴上台后奉行积极的中东和谈政策,与巴勒斯坦签署了执行怀伊协议和启动巴最终地位谈判的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并启动了巴最终地位谈判;与叙利亚恢复了中断近四年的和谈,并于2000年5月完成单方面从黎巴嫩南部撤军。
  由于以同巴、叙之间在关键问题上分歧难弥,叙以、巴以和谈先后陷入僵局。  2000年 9月底,巴以爆发严重暴力冲突。11月28日以议会一读通过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的议案。2000年12月9日,巴拉克总理提前辞职。
  2001年2月6日,利库德集团主席阿里尔·沙龙在总理特别选举中击败巴拉克,当选以第29任总理。3月7日沙组成有工党参加的民族团结政府,并获议会通过。  沙龙在中东和谈问题上执行强硬政策,表示不会在暴力活动威胁下恢复和谈。
  后发生一系列暴力事件,巴以暴力冲突升级,巴以和谈陷入全面停顿。        【政  府】 2003年1月28日,右翼的利库德集团在第十六届议会选举中获胜,沙龙连任总理。2月27日,沙龙完成组阁并获议会通过。
    新政府由利库德集团、变革党、全国联盟党及全国宗教党等四个政党组成,下设23个部长职位,其中利库德集团包揽外交、国防、财政、教育等15个重要部门,变革党获得内政、司法等5个部长职位,全国联盟党和全国宗教党各得2个部长职位。
  执政联盟在议会120个席位中占68席。        【经  济】 经济为混合型,比较发达。  农业、工业、科技及军工等部门技术水平较高。私人企业比重较大,但政府对主要部门控制严格,许多大的企业都由国家控制或监管。
  合作经济主要以农村中的基布兹(集体社)和莫沙夫(合作社)为主。1985年实行"经济紧缩计划",1986年起政府开始通过出售政府控股企业的股票推行私有化政策。  1987年开始经济改革,私有化进程迅速发展,政府通过出售股票增加收入85亿新谢克尔。
  经过几年的经济调整,1991年经济开始出现良好的增长势头。但近年来,以经济增长乏力。自2001年起,持续不断的以巴冲突和美国经济不景气严重影响以经济。2002年,以工业品出口和旅游收入大幅萎缩,国内生产总值(GDP)继续下降,GDP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是以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
          【工  业】 能源及矿产资源贫乏,劳动力成本较高,因此主要发展能耗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工业部门门类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及宝石加工,在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医疗设备、生物技术、信息和通讯技术、钻石加工等领域达到世界尖端水平。
  注重对科技研发的投入,2000年,全国共投入研发资金121。  2亿新谢克尔,比1999年增加15。7%。2001年,工业出口额(不含钻石)为190亿美元,比2000年减少8。
  7%。,主要产品有:钻石、电子产品、通讯器材、化学、药品、塑料等。              【对外贸易】 由于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国内资源缺乏,因此,以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本国对大部分产品的需求,而以出口高、尖、精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推动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生产的半数用来出口。
    以周边国家都是阿拉伯国家,由于长期处于敌对状态,贸易受阻。因此,以集中力量打入远方市场,26%的出口物资运往欧洲联盟各国,38%运往美国,18%运往亚洲。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的比重。
  2002年以进出口总额为449。9亿美元,其中进口额259。1亿美元,出口额190。  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6。2%,6。5%和5。7%。主要贸易伙伴有23个。先后与美国、欧盟、加拿大、斯洛伐克、捷克、土耳其、匈牙利、波兰、斯洛文尼亚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工业产品可以免税进入,农产品享受优惠关税待遇。
  以享有澳大利亚、美国、奥地利、加拿大、日本、芬兰、新西兰等国提供的普惠制(GSP)待遇。       【外国援助】 1948-1989年美国总共向以提供了 466。
  6亿美元的援助,其中一部分为赠款。1990年10月美国会批准追加 7亿美元的紧急援助。1991年1月德国向以提供了7。32亿美元的援助。1991年3月,欧共体宣布向以提供 2。  1亿美元低息贷款。
  1998年10月,美国承诺向以提供12亿美元的额外援助。2002年,美国向以提供27亿美元援助,其中包括21亿美元军事援助。此外,2002年1月,美决定向以色列提供2800万美元的反恐怖资金。
  7月,美援助以2亿美元用于打击恐怖主义。   【人民生活】 政府实行高福利高消费政策,对一些基本商品实行补贴。  医疗保健较为发达。2001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医院354家,病床39,634张,平均每千人6张。
  2002年12月,人均月工资7079新谢克尔,约合1493。5美元。2001年,男性平均寿命为76。6岁,女性为80。4岁。出国旅游人数为327万,同比下降8%。   【军  事】 国防军正式建于1948年5月26日,其前身是二次大战中的"犹太旅"和"犹太突击队"。
    最高军事决策机构为国防委员会,由总统、总理以及国防、外交、内政、财政、运输、通讯部长和总参谋长组成,总理任主席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战时成立以总理为首的战时内阁。国防部是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国防部长行使总司令职权。
  总参谋长负责训练和作战指挥。实行义务兵役制,年满18岁男子服役3年,女子2年。  此外,所有55岁以下男公民和24岁以下女公民每年必须服役45-60天。现役部队18。7万人,紧急时可动员63。
  1万人。陆军14。1万人,动员后可达52。1万人,编成3个军区,15个师(3个现役重型装甲师,9个预备役装甲师和3个边防守备师)和18个现役及预备役独立旅。  空军 3。65万人,动员后可增加到9。
  05万人,编有11个空军基地,57个飞行中队,其中有29个作战飞行中队。海军0。95万人,动员后可达1。95万人,编有3个海军基地,7个舰艇中队,拥有各型舰艇67艘。2001年8月,以色列成功地进行了箭-2反导系统测试,该系统由美国资助,是世界上唯一的实战型反导系统。
    2003年以军事预算为494亿新谢克尔(约合104亿美元),其中包括美国军事援助21亿美元。   【教  育】 政府重视教育事业,5-16岁儿童享受义务教育,免费教育至高中毕业。
  凡未满18岁且未完成初等教育的青少年还必须参加专门的补习班。著名的高等院校有: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海法大学、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魏茨曼科学研究院、巴伊兰大学、本-古里安大学等。  以共有中小学校2994所(包括专门实习班),综合性大学7所。
  2001年在校学生共210。9万人,其中大学生11。7万人。    【对外关系】 保持与西方国家传统的友好关系;维护与美战略盟友地位;积极发展与独联体各国和东欧国家关系;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力图实现同阿拉伯国家和解;拓展与非洲、亚洲各国的关系。
    截止2002年底,以与16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中东问题:2001年12月初,以色列一些大城市接连发生多起恶性爆炸事件后,以色列内阁宣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为"支持恐怖主义实体",后又宣布断绝与阿拉法特的一切联系,并限制阿拉法特的行动自由。
    2002年1月,红海军火走私船事件后,以巴关系进一步恶化,以方将此视为巴尚未放弃恐怖主义的最大证据,称将重新评估对巴方的战略。3月初,以巴冲突升级,此后,以军对巴控区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先后三次围困阿拉法特。
  5月,以利库德集团中央委员会投票反对巴建国。6月初,巴民族权力机构成立新的临时内阁,但以对巴内阁改组结果表示不满意。  6月中旬,以军开始正式沿1967年战争边界线(绿线)建造安全隔离墙,称此举是出于保护以平民安全考虑。
  6月下旬,美总统布什宣布了中东和平新计划,以方对此表示欢迎。12月4日,沙龙明确表示支持布什当年6月提出的中东问题新建议,同意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没有明确边界的国家",但前提条件是巴自治政府进行彻底改革,停止"恐怖行为"和更换领导层。
       伊拉克问题:以色列与伊拉克关系长期处于相互敌视状态。伊反对巴以和谈,主张对以开展武装斗争。伊曾在海湾战争期间向以发射导弹。以一贯支持美对伊政策。2002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伊拉克问题的1441号决议后,以要求伊遵守联合国有关决议,彻底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美国开始加紧军事打击伊拉克步伐后,沙龙政府一方面坚决支持美军事打击伊拉克的立场,在外交上与美协调,在战略上积极部署,同时加强国内和海外民防措施;一方面表示决不卷入对伊战争,但称若被迫卷入战争,以有能力应付。
     【同我国关系】 两国于1992年1月24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92年1月,以色列副总理兼外长利维访华,两国签署了建交公报。建交以来,中方访以的主要有:国务委员兼外长钱其琛(1992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1994年10月)、外经贸部长吴仪(1995年9月)、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1995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1997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1997年11月)、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1997年12月)、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1999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199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1999年1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2000年4月)。
         双方已签署"贸易协定" 、"文化交流协定" 、"民用航空协定" 、"劳务输出协议" 、"体育合作备忘录" 、"教育合作协议" 、"旅游合作协定" 、"邮电通讯合作协议" 和"工业技术研发框架协议"等。
       【同美国的关系】 1948年5月14日与美国建交。  两国有着特殊的战略盟友关系。1990年3月和4月,美参、众两院分别通过决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
  目前,美国每年向以提供30亿美元援助,其中包括18亿美元军事援助。2000年,以色列总理巴拉克两度访美(4月、7月),代理外长本·阿米9月访美。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6月访以。  2001年,以色列总理沙龙三次访美(3月、6月、11月)。
  此外,以色列副总理兼外长佩雷斯(10月)、议长伯格(6月)、住房部长夏兰斯基(2月)、财政部长肖龙(5月)、总参谋长穆法兹(7月)和利库德议员阿伦斯(2月)等也分别访美。同年,美国务卿鲍威尔两次(2月、6月)、国务院中东事务助理国务卿伯恩斯(5月)、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尼特(6月)、中东问题特使萨特菲尔德(6月、8月)、美国特使津尼将军和伯恩斯等(11月)也分别访以。
    美“9·11”事件后,沙龙总理第一个打电话给布什总统表示哀悼,并宣布9月12日为以色列全国哀悼日。在以巴冲突和反恐问题上,沙龙和佩雷斯分别与美国总统布什和国务卿鲍威尔多次通电话。
  美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后,以表示支持美采取的行动,愿向美提供一切帮助,但表示不会参加这场战争。        【同独联体各国的关系】 1947年,前苏联投票赞成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
  以建国后,苏即与以建立外交关系。1967年“六·五”战争后,苏、以断交。1990年 9月30日,苏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和以外长利维在美国会晤后,宣布苏、以两国恢复领事级外交关系。  同月,以宣布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
  10月18日,苏外长潘金访以,正式签署两国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协议。12月,以宣布承认独联体所有国家,并相继同独联体15个共和国全部建立了外交关系。1990年移居以色列的苏犹太人达18。5万,1991年又有14。
  5万苏犹太人移居以,其中不少人被安置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   【同西欧国家的关系】 与西欧国家有着传统关系。早期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大多数来自欧洲。类似的政体和共同的社会价值观是以同西欧国家发展关系的基础。
  由于周边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对以实行经济抵制,欧洲便成为以最亲密的贸易伙伴。1975年以与欧共体建立了自由贸易区。  西欧各国支持政治解决阿以冲突,积极参加中东和平进程。2000年7月,以总理巴拉克访问英、法。
  同年,德国总统拉奥(2月)、法国总理若斯潘(2月)、罗马教皇保罗二世(3月)、挪威外长贾格兰德(7月)、德国外长费舍尔(12月)等先后访以。     【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以建国后同阿拉伯国家发生了四次战争,侵占了阿拉伯国家大片土地。
    使其现实际控制领土约达到1947年分治决议规定的两倍。   埃及:1979年3月,以同埃及正式签订了和平条约,两国结束了战争状态。1980年2月,双方互派大使。1989年3月,以撤出西奈半岛最后一块埃及领土塔巴地区。
  2000年巴拉克总理三次访埃(1月、2月、7月),就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与穆巴拉克总统进行会晤。  以基础设施部长苏伊萨(4月),代理外长本·阿米(9月)访埃。2000年11月,为对以色列以武力镇压巴勒斯坦平民表示不满,埃及召回驻以大使巴赛尼。
  2001年2月沙龙当选以色列总理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表示尊重以色列人民的选择。7月,以色列副总理兼外长佩雷斯赴埃及会晤穆巴拉克。  12月,埃及外长马希尔访以。2002年1月,以国防部长本-埃利泽在沙姆沙伊赫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举行会晤。
  2月,以驻埃大使向埃及总统递交了国书,标志两国关系转暖。沙龙和本-埃利泽分别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通电话,讨论中东形势。4月3日,埃宣布降低与以关系,切断除外交关系以外的政府交流,以抗议以军入侵巴勒斯坦。
    7月,埃及特使奥马尔o苏莱曼访以。本-埃利泽访问埃及。8月,以外长佩雷斯和议会安全和外交政策委员会主席拉蒙分别访埃。11月,埃决定断绝同以在农业方面的联系,以抗议以色列对中东和平的破坏。
     伊拉克:1981年6月,以炸毁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郊区塔穆兹核反应堆。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向以发射了39枚“飞毛腿”导弹,造成 4人死亡, 300多人受伤。   黎巴嫩:1982年6月,以入侵黎巴嫩,1985年 6月撤出时在黎南部保留约 85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扶植约3000人的“南黎军”,并经常同黎巴嫩和巴勒斯坦武装发生冲突。
  1998年4 月,以内阁通过决议,提出愿有条件地执行联合国425号决议,从黎南部撤军,但要求黎在安全问题上做出承诺,遭黎、叙拒绝。  1999年7月,以总理巴拉克表示,以将在一年之内完成从黎南部的撤军。
  2000年5月,以军顺利完成从黎南部撤军。但黎、叙坚持以应撤出谢巴地区。2002年9月,以、黎因使用哈斯巴尼河水资源产生矛盾,哈斯巴尼河发源于黎境内,最终流入以色列的加利利湖,黎计划在该河的支流上修建一条输水管道。
    沙龙向黎方发出警告,并寻求美支持。10月,黎不顾以强烈反对和美的调解,提前建成了从哈斯巴尼河支流上取水的工程。   巴勒斯坦:1993年9月13日,以同巴解相互承认并签署了加沙-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
  1994年5月4日,以巴在开罗正式签署关于巴勒斯坦在加沙、杰里科先行自治的执行协议。  1995年9月28日,巴以在华盛顿正式签署将巴自治范围扩大到约旦河西岸的巴第二阶段自治协议。
  协议规定,以军撤出占西岸面积三分之一的巴城市和村镇;巴删除巴宪章中关于消灭以色列的条款。11月,以总理拉宾遇害,巴解主席阿拉法特赴以吊唁。12月27日,以提前一天完成从杰宁、图勒凯尔姆、纳布卢斯、凯勒基利亚、伯利恒和拉姆安拉等六座城市的撤军。
    1997年1月15日,以巴签署《希伯伦协议》,以撤出希市80%地区。1998年10月23日,巴以在美签署怀伊协议,规定以从约旦河西岸撤出13。1%的土地。12月15日,巴全国委员会通过修宪决议,删除其中的灭以条款。
  1999年9月,双方就执行怀伊协议签署《沙姆沙伊赫备忘录》。  9月13日,启动了最终地位谈判。但因双方在攸关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分歧严重而进展不利。2000年9月起,双方爆发暴力冲突。
  2001年1月双方在埃及塔巴重开谈判,但未达成协议。5月,以美国参议员米切尔为首的国际调查委员会公布了对以巴冲突的调查报告(即米切尔报告),以巴对该报告表示基本接受,但以方对报告中提出的冻结犹太定居点建设和批评以军行动的内容持保留意见。
     6月13日,以巴双方接受了美中央情报局长特尼特提出的停火方案。但以巴在复谈条件上争执不一,双方冲突并未真正平息。以军对涉嫌参与和策划袭击以目标的巴人实施“定点清除”政策。
  8月,在耶路撒冷发生大爆炸后,以军占领了巴解组织在东耶路撒冷的办事处“东方大厦”及其他8个巴方办事机构。  以国防部长本-埃利泽称阿拉法特已“结束其历史作用 ”。 12月初,以色列一些大城市接连发生多起恶性爆炸事件后,以色列内阁宣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为“支持恐怖主义实体”,法塔赫组织和阿拉法特的17卫队与“哈马斯”等并列“恐怖组织”,随后又宣布断绝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利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一切联系,并限制阿拉法特的行动自由。
    2002年1月,以色列海军在红海截获一艘武器走私船,以方称该船属于巴勒斯坦当局,并将此事视为巴方尚未放弃恐怖主义的最大证据。2002年,以军针对境内发生的多起严重自杀性爆炸和巴人枪击以定居点事件,对巴控区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先后三次围困阿拉法特(3月、6月、9月)。
    5月10日,以巴就和平解决伯利恒圣诞教堂事件达成协议。6月中下旬,开始"坚定道路"行动,侵入拉马拉等7个巴控城市,并决定修建总长360公里的安全隔离墙。8月18日,以巴就"以军逐步撤出巴自治区"方案达成协议。
  19日,以军撤出伯利恒。24日,以军宣布暂停撤军。27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宣布2003年1月举行大选。  10月13日,以国防部长提出"犹地亚撤军方案",表示以正考虑从希伯伦撤军。
  12月4日,沙龙提出巴勒斯坦建国方案。15日,以政府宣布禁止阿拉法特赴伯利恒参加圣诞活动。21日,阿拉法特宣布,由于以军拒不从巴控区撤军,巴方决定推迟原定于2003年1月举行的大选。截止2002年12月,以巴冲突共造成约2710人死亡,其中2030人为巴勒斯坦人,680人为以色列人。
       约旦:1994年7月25日,以色列和约旦在华盛顿签署和平条约,宣告结束两国长达46年之久的战争状态。同年11月,以、约建交并互派大使,实现两国关系完全正常化。1999年2月,以总统魏茨曼、总理内塔尼亚胡、议长蒂宏、外长沙龙赴约旦参加了侯赛因国王的葬礼。
  2000年4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访以。  8月,以总理巴拉克对约旦进行回访。以通讯部长莫迪凯(2月)、代理外长本·阿米(9月)访问约旦。2001年2月,约旦总理拉杰布祝贺沙龙当选总理,4月以色列不管部长塔里夫访问约旦,约旦外长哈提卜访以。
  7月,以国防部长本-埃利泽访约。2002年9月,以色列和约旦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宣布,将共同建造一个价值8亿美元的引水管道,将红海水灌入死海,以避免死海因海平面不断下降而消失。
       叙利亚:1991年11月,以议会通过“捍卫戈兰高地法”。1992年 9月,以首次表明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也适用于戈兰高地,之后,以叙和谈断断续续地进行。1996年,叙以谈判中断。
  1999年7月,巴拉克当选总理后,大力推动叙以复谈。1999年12月,双方在美国恢复了中断近四年的谈判,但未取得突破。  2001年2月沙龙当选以总理后,提出无条件恢复谈判的要求,叙予以拒绝。
  4月,以军空袭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以东的叙军雷达站。6月,叙利亚总统巴沙尔表示如以全部归还戈兰高地,叙愿与以建立正常关系。7月,以军再次袭击叙军雷达站。10月,以表示反对叙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2002年1月30日,以国防部长本-埃利泽在会晤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时表示以愿无条件与叙恢复谈判。2002年2月,叙总统巴沙尔表示叙愿就戈兰高地问题与以达成和平协议。        【同土耳其的关系】1948年土与以建交,是最早承认以的国家之一。
  1991年马德里和会之后,两国于12月将外交关系提升至大使级。  此后,双方关系发展较快,双边高层互访不断。以总统赫尔佐克(1992年7月)、魏兹曼(1994年1月和1998年10月)、总理巴拉克(1999年10月)分别访土。
  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1996年3月、1999年7月)、总理西拉(1994年11月)、耶尔马兹(1997年9月)分别访以。  此外,1993年4月,以外长佩雷斯赴土参加了土总统厄扎尔的葬礼,7月,以旅游部长巴拉姆访土,11月,土外长塞廷访以。
  1997年2月,土总长卡尔德艾伊访以,4月以外长利维访土,土国防部长塔伊恩访以,7月,土外长切姆访以,10月以总参谋长沙哈克访土。1998年4月,土国防部副部长布切克访以,1997年5月及1998年5月,土耳其副总参谋长比尔访以。
    1999年3月,土议长切亭访以。1992年6月两国签订旅游合作协议。1996年两国签订了军事合作协议,是以同伊斯兰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军事协议。     【同国际组织的关系】 1991年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以 111票赞成、25票反对、13票弃权、17票缺席通过46/86号决议,撤销1975年联大第3379号决议中“犹太复国主义是一种形式的种族主义”的界定。
    1981年,以轰炸伊拉克核设施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随即通过决议,中止对以的技术援助。1994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同意恢复对以技术援助。1995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以133票赞成,13票弃权,1票反对(以色列)通过关于耶路撒冷问题的50/22A决议,将以定都耶路撒冷视为非法。
    同日,联大还以66票赞成,79票弃权,2票反对(以色列、美国)通过50/22B决议,将以对戈兰高地的占领视为在中东实现全面、公正、持久和平的障碍。2000年10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平民过度使用武力。
  19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日内瓦也通过了谴以决议。  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谴责以过多对平民使用暴力的特别决议。2000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访以,了解和讨论以撤军后的南黎局势。
  9月,巴拉克总理赴纽约参加联合国千年大会。2001年6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访以。7月,以国防部长本-埃利泽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通电话。8月底,联合国反种族主义大会在南非召开,以色列派低级别代表参加。
    在会议过程中,阿拉伯国家指责以色列执行种族隔离政策,并围绕犹太复国主义问题争执不下,9月初,美、以退出大会。但在南非和欧盟的努力下,大会最后文件没有点名批评以,以对此表示满意。
  11月,以副总理兼外长佩雷斯参加联合国大会。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法律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