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如何借用梅花抒发情怀?
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 春的消息。它因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品质而受到古 代文人的反复咏唱,他们借助梅花的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 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 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 合为一体,梅花的艺术形象既有理性也有感情,激发读者的无 限想象。文人墨客妙笔生花,借助梅花抒发各种感情。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借梅叹国恨古往今来,国家兴亡,民族荣辱,百姓悲欢,最牵动文人墨 客的情思,像梅花这种自然中最普通的植物,也成了抒发伤感 之情的桥梁。 南宋诗人刘因的《观梅有感》就是这类题材的 代表作。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南春意减,此 心元不为...全部
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 春的消息。它因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品质而受到古 代文人的反复咏唱,他们借助梅花的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 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
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 合为一体,梅花的艺术形象既有理性也有感情,激发读者的无 限想象。文人墨客妙笔生花,借助梅花抒发各种感情。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借梅叹国恨古往今来,国家兴亡,民族荣辱,百姓悲欢,最牵动文人墨 客的情思,像梅花这种自然中最普通的植物,也成了抒发伤感 之情的桥梁。
南宋诗人刘因的《观梅有感》就是这类题材的 代表作。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南春意减,此 心元不为梅花。前两句写东风把战场上的灰尘吹落了,意思是说南王朝已被元军消灭,战争已经不再继续。
作者因此“梦想西湖处士家”,想到了曾隐居杭州西湖的北宋文人林和靖。而南宋 的都城在杭州,所以作者实际怀念的是南宋朝廷。“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这两句写作者想 象南宋灭亡后,江南百姓的不幸遭遇。
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似一位多姿少女,袅袅婷婷的从斜 风细雨中徐徐走来,自古便因秀丽多情而闻名。尤其是苏州 与杭州,更是古时候的繁华都市,晚唐诗人杜牧就曾用“山外 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描写歌舞升平的苏杭。
但现在国家已经灭亡,江南曾经的繁华景象也是过眼烟云,百 姓流离失所,生活困顿不堪,处处是战争所带来的满目疮痍、 生灵涂炭,空气中还仿佛弥漫着硝烟的味道。这一切,都使作 者在再也没有闲情逸致欣赏梅花了。
刘因是跨越宋元两代的文人,他目睹了南宋兴亡,江南兴 衰的过程,内心愤懑,便在《观梅有感》中,以梅为载体,抒发 自己对江南的怀念和对南宋的悼念之情。二、以梅喻人格王冕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年少时家境贫寒,交不起 学堂的束修,不能跟随先生学习。
但他刻舍勤奋,自学成材。 可惜王冕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屡落第。王冕一身傲骨,虽屡试不第,却拒绝同乡贤达的极力推 荐,最后隐居深山,保持一个封建文人的自尊。他轻视功名利 禄,同情百姓疾苦。
一生工于画梅,也写一些以梅为题材的诗 歌,其中《墨梅》是他的传世之作: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 留清气满乾坤。墨梅,即用单墨色画的梅花。梅花在寒冬时节,傲雪开 放,清香四溢,古人常把它当着品格高尚、气节坚韧的象征。
自然界中的梅花有白色、红色和粉红色,墨梅极为罕见。诗题 中的墨梅实际是作者墨画之梅。这首《墨梅》是一首题画诗。从选材方面看,作者用心良 苦,首先,和富贵的牡丹、艳丽的桃花、丰腴的海棠花相比,梅 花显得超凡脱俗;再次,与白色或红色的梅花相比,墨梅更显 得与众不同。
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不难看出,诗中的墨梅不 以色媚俗,只求“清气满乾坤”的清高形象,正是作者高尚人 格的象征。三、以梅寄闲情和元代王冕相比,一样是隐士,一样是咏梅诗,北宋人诗 人林和靖写的《山园小梅》却另有一番格调。
众芳摇落独暄研,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 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 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首咏梅诗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作者高招的写梅艺术。诗的一、二句描写这样一组画面:在靠山的花园里,百花 由盛到衰,最后纷纷飘落,这时,园中的梅花却依次开放,由少 到多,由疏到密,最后独占花园。
这一幅连贯的画面,很像拍 电影时的“蒙太奇”手法,将梅花的开花时节(众芳摇落)、开 花状态与色泽(暄妍)等特定以滚动的形式播放给大众。三、四句是写梅的名句,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这两句“曲 尽梅的体态”,作者是用“特写镜头”写梅:青山脚下,小园一 角,有清泉一潭,水清见底,潭边有梅一簇,梅枝横斜水上,清瘦的身影倒影水中,梅下清水,水上疏梅,相影生辉。
每当夜 幕降临,月洒青辉,晚风袭来,梅香四溢,满园芬芳。五、六句从侧面写梅:寒鸟栖息过无数树枝,却对横斜水 上的梅枝“偷眼”,粉蝶是花的使者,天天出没在花丛中,哪种 花没见过?但如果她知道山园里的梅花,也会因此“断魂”。
在作者笔下,梅态、梅香、梅色的美妙,端由读者自己揣摩想 象。最后两句是直抒胸臆:我隐居山中,只要有园中小梅与做 伴,粗俗的曲调、浑浊的土酒都是多余的了。作者对梅的喜爱 之情,溢于言表。四、 借梅诉乡情“美不美,江中水,亲不亲,故乡人”,人生在世,为生活奔 波,少不了背井离乡,离乡越远,思乡越切,离家愈久,念家愈 急,这是人之常情。
在古诗中,像李白写的“床前明月光,疑 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类借月抒情的“思乡 诗”比比皆是,但借梅思乡的诗,却寥若辰星。清代诗人汪中 的《梅花》,算是这类题材的珍品。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
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孤馆”是诗人在外地传道授业的地方。诗人从“孤馆” 寒梅萌发,推知春风将缓缓到来。三、四句是诗人的联想,由“孤馆”想到“故园”既然“孤 馆”的“寒梅”已经萌发,那么,“故园”的小河边,梅花也该开 放了吧?这首诗就是这样,含蓄委婉地表达思乡之情。
五、 以梅喻身世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首题为《忆梅》的五言绝句: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定定”是四川俚语,死心塌地的意思。“天涯”指梓州, 也就是今天四川的三台。四川远离都城长安,地处西南边陲,称之为“天涯”也不 为过,况且作者是河南沁阳县人,沦落四川,也算是天涯之客。
从“定定”看来,作者远在天涯,思想之情必甚,但回家无望, 所以内心一定非常苦闷。第二句的“依依”有留恋、不舍之意。作者远在他乡,孤 独寂寞,自然要寻找精神上的安慰,给自己苦闷的心找个归 处。
而“向物华”不失为一种慰藉心灵的现实之举。“物华” 原指树的花,这里指美丽的春景。一、二句用简单的叠词“定定”、“依依”形象地写出了作 者的心境,是“忆花”的铺垫之笔。《忆梅》的三、四句是全诗的转折点,开始紧扣诗题,属于 画龙点睛的升华之笔。
但出乎所有读者意料的是,作者并未 像其他诗人那样,写自己对梅花的爱慕之情,而是写出自己对 梅花的痛恨之心。作者为什么要恨寒梅呢?最后一句揭开了谜底。在作者 看来,寒梅虽“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枝敢向天下春”,在寒冷季 节就吐蕊怒放。
但它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却“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不免让人心生遗憾。这种遗憾继 而转化为怨恨,使全诗另有一番含义,且与其他咏梅诗相比, 别具一格。梅为自然界中的普通植物,春去春回,花开花谢,自有它 的规律,作者状似无缘无故的怨恨,不是无缘无故的。
李商隐青年时因文采出众而被大臣令狐楚重用。在25 岁时,又中进士,得到大臣王茂元的赏识。令狐楚和王茂元分 别代表两个党派,两党在朝廷的争斗始终十分激烈。当令狐 楚所代表的党派执政后,李商隐便遭到排挤,一生困顿失意, 最后潦倒至死。
李商隐浑身洋溢着“寒梅的奇香”,却来不及赶上美丽的 春色,反而成为被人遗弃的“去年花”,却无法对人诉说,必然 心内郁郁,只能借物抒怀。从这首诗的内容可以看出,诗中的 寒梅,正是诗人人生的缩影。
洋洋洒洒几千言,道不尽、诉不清梅花的美,只能称之为 “抛砖引玉”,给读者一个大略印象,各中美好,还需读者自己 去探梅、赏梅,细细品味。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