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网上看到我们卖给老巴的歼十都是俄罗斯的发动机,卖前还得他们批准,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我们自己的“太行”发动机研制成功,为什么还不列装呢?是不是还有一些问题?发动机是战斗机的心脏,如果发动机都不是我们的,歼十还能叫国产吗?到底是什么阻碍我国飞机发动机的研发呢?
因为中国的科技和工业的基础薄弱。
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体现,被成为现代工业技术的皇冠。中国的涡轮喷气发动机(简称涡喷发动机)一直以来就是仿制苏联和俄罗斯的,基础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的WP-7,WP-13都是仿制前苏联的发动机,并做了一些小范围内的修改,但一直不能自行设计发动机,这一现状直到2002年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昆仑发动机问世才得到了改变。在此之前,中国曾经自己研制过发动机,甚至是涡扇发动机涡扇-6。 但囿于政治原因和技术制约,最后都下马。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三代航空发动机涡扇-10(即太行发动机),研制过程经历了很多坎坷。
1995年6月7日,刚刚落成的一航动...全部
因为中国的科技和工业的基础薄弱。
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体现,被成为现代工业技术的皇冠。中国的涡轮喷气发动机(简称涡喷发动机)一直以来就是仿制苏联和俄罗斯的,基础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的WP-7,WP-13都是仿制前苏联的发动机,并做了一些小范围内的修改,但一直不能自行设计发动机,这一现状直到2002年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昆仑发动机问世才得到了改变。在此之前,中国曾经自己研制过发动机,甚至是涡扇发动机涡扇-6。
但囿于政治原因和技术制约,最后都下马。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三代航空发动机涡扇-10(即太行发动机),研制过程经历了很多坎坷。
1995年6月7日,刚刚落成的一航动力所技术协调中心的二楼多功能厅内,国防科工委、总装、空军、海军等上级领导,在饶有兴致地听了张恩和总师的汇报后,时任副总参谋长的曹刚川传达了中央军委的重要决定。
他说:“‘太行’发动机一是配新型歼击机,二是作某型飞机的后继动力。所以,‘太行’发动机的成败和周期,不但关系到新歼,也关系到引进的飞机有没有成效。这是关系到中央下的决心对不对的问题。如果搞砸了,不仅影响新歼,某型飞机也完了,就是说我们的决心下错了,这就是对人民的犯罪,我们和你们一起进监狱。
由于军委已经决定将‘太行’发动机作为后继动力,因此,‘太行’发动机是两种飞机成败的关键。空军下一步建设就立足这个发动机了,两只脚都踩在这条船上了,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这是关键中的关键,重中之重。
大家都要认识到责任的重大。……这是不是也作为一个军令状。”曹刚川语出惊人,“太行”发动机的命运在这一刻发生重大转折,如果研制成功,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如果研制失败,后果不堪设想,此时的张恩和总师和所有参研人员一样,既感到心中的无比喜悦,又感到重任在肩……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重大决策,“太行”发动机装进被选定的飞机。
做好发动机与飞机的协调是最大的难题,1997年发动机进入最艰难的突击阶段。这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由于与飞机配套,飞机不能改或者只能作简单的改动,主要技术问题都要由发动机研制方来解决。在金属样机设计之前,时任一航动力所所长的海宜德、总师张恩和带领科研人员来到一航沈阳所与时任所长的刘春义、总师李明等进行首次技术协调,从气动和结构两个方面论证了发动机装飞机的具体途径。
由于“太行”发动机主体尺寸比飞机原发动机大,滑油箱超限、滑油率超限、加力喷口调节器超限,道道难题摆在一航动力所人面前。张恩和总师天天跟在装配厂房,他指挥大家把发动机的外涵道放在装配厂房的地上,一件一件往上摆附件。
在装配的关键时刻,张恩和在装配架上爬上爬下,一不小心一脚踩空,从发动机架子上落到地上,身子一下子翻下去,头撞在装配架的横梁上,鲜血很快流了下来,张总当场昏了过去,现场的同志把他送到医院,经过及时抢救苏醒过来,他睁开眼睛问的头一件事:“发动机附件排好没有?”为了满足设计要求与指标,总体设计室进行了外部设计工作,三次带队到空军调研,多次更改方案。
解决了加力筒体转5度、加力点火器超限、后机匣改装、重新安排外部管路与附件等难题。国外用了6个回合才能完成的设计任务,我们的设计师在2~3个回合内设计出图,完成了装入飞机总体方案。1998年9月,在一航沈阳所、一航沈飞、一航黎明的全力配合下,完成了配装飞机的全尺寸金属样机制造和装配,仅用1个半小时装飞机成功,进一步证明了“太行”发动机可与飞机相匹配,为胜利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阵痛历经艰难万险,成就伟大事业,航空发动机设计征途上历尽艰难曲折,岁月中饱尝苦涩的滋味。“太行”发动机的研制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研制中先后发生各种技术问题和故障200多项,研制中几次大的故障,一度使研制工作陷入困境。
在上级领导的坚定支持下,广大参研人员顶住了巨大压力,夜以继日,激情进取,攻克道道难关,使研制工作峰回路转,高歌猛进。
2003年以来,“太行”发动机研制工作进入决战决胜阶段。由于对发动机研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上还有不小差距,加上质量管理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研制工作几度陷入困境。
先后经受了两次大的考验:一次是发动机在试车时,发生了高压压气机四级盘破裂事故;第二次是在高空台模拟试验和调整试飞中,先后暴露出一些技术问题,飞机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试飞中,5个起落出现3次“特情”,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和被动局面,引起了上上下下和方方面面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年的夏天,三秦大地浓绿一片,酷热依旧。配装“太行”发动机的战鹰带着巨大的轰鸣,风驰电掣从试飞现场起飞,进行规定试飞的科目,发动机突然空中停车,飞行员果断处理,飞机安全着地返厂。
“太行”发动机空中停车,这引起上上下下极大震动!虽然试飞员及时化险为夷,但是给一航动力所敲响了警钟,“太行”发动机在空中出现重大问题,研制工作一下子陷入被动局面,盛夏的骄阳似火,人们的心中更是火上浇油,情况确实令人忧虑,这个型号发动机到底该怎样进行下去?“太行”发动机研制情况危急!这引起了中央军委首长、总装、国防科工委、空军等上级领导的高度关注,总装的领导专程来到中国一航,与总经理刘高倬等同志进行座谈,谈话时间很短,语气也很平缓,但是集团公司领导却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来沈阳前的那天晚上刘高倬总经理失眠了。这几天他一直在火车、飞机上奔波,火车就要进沈阳了,从车窗向外望去,天地一片安详宁静,北国的秋色正浓,暑气已消,明净的天空偶有云朵,太阳在地平线上还没升起,伴着一些云雾,但还是看得出半圆的轮廓。
刘总攥了攥拳头,一股强烈的自信力不禁从心底慢慢升华开来。刘高倬总经理到沈阳后,在一航动力所分别召集了副总师以上干部和中层领导干部两个层次的会议,他语重心长地说:“当前‘太行’发动机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大家要振作精神,把压力变为动力,要有干劲,有历史责任感,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克服!除了全力做好技术层面工作外,管理层面、文化层面也要下非常大的功夫”。
从这年的国庆节开始,一航动力所一边深入进行管理层面和文化层面的整顿,一边针对发动机出现的故障,进行深刻分析并提出具体攻关措施,成立重大技术问题决策委员会和重大技术问题咨询组,组成三个攻关组,在所内、阎良及沈飞联合攻关,针对“太行”发动机试验、试飞中暴露的技术问题,以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为指导思想,做好“两条线”的工作。
在“太行”发动机攻关的最关键时刻,刘总把发动机事业部主任找到办公室,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军委曹副主席的指示,破釜沉舟,志在必得,坚决把这个型号发动机拿下来!”为此,发动机事业部的领导和空军、行业的专家、领导组成故障分析组,亲自到一航动力所坐镇指挥。
他们深入到忙碌的“太行”发动机装配厂房,与全体参研职工共同加班,针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刘总也多次风尘仆仆专程到所检查布置“太行”发动机攻关工作,他语重心长地说:“‘太行’发动机不论遇到多大困难,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下定决心研制成功”。
一航动力所与行业内外的专家共同分析排故对策,并进一步做好故障研究和故障分析工作,先后完成17份故障计算、研究、分析报告。经过4个月的精心努力,排故的发动机经过了改进措施设计、加工和试验验证,并进行了排故措施验证评审,将排故措施落实后,重新装配恢复生产,落实排故措施的发动机并于年底前交付试飞院,继续进行设计定型前的试飞工作。
超越瑞雪过后涌动的是春潮,它更是一航人年复一年在心中揣着的刻骨铭心的光荣与梦想,心血乃至生命托起的天梯———振兴祖国的航空动力事业。东风过后尽芳菲。
2005年“太行”发动机研制到了总攻的决战时刻。
在3月6日一航动力所召开的“太行”发动机设计定型工作动员誓师大会上,一航发动机事业部领导为“太行”发动机技术攻关、试飞、试车、试验、装配五大战区授战旗并进行誓师动员,副总师刘国玉、张绍基、张连祥、李健榕、孙志岩、董玉玺等战区技术负责人签订责任状,明确“项目副总师负责制”、“项目问责制”。
一航动力所党委强调全所工作做到“三个一切”:一切有利于重点型号设计定型,一切服务于重点型号设计定型,一切服从于重点型号设计定型。一个庄严的承诺承载着一份神圣的职责。各战区分别举行誓师和签名大会,全体参研人员在鲜红的战旗下庄严宣誓。
技术攻关战区———在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在驻厂所军代表的积极参与、全力支持与配合下,全体参研人员克服基础弱、底子薄等困难,矢志不渝,顽强拼搏,激流勇进,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成果。
发动机的设计采用了大量的先进部件技术和整机匹配技术,其中多项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百项新材料、新工艺的成功应用,使发动机材料技术和制造技术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在高空小表速发动机加速慢的攻关中,很多参与技术攻关的同志长期驻守在高空台,一干就是几个月,他们的最大心愿是尽快拿出最好的攻关方案,解决面临的棘手难题。
一航动力所控制领域的老专家张绍基同志,身患重病,仍带病参与制定了三套技术攻关方案。2004年初,张绍基同志不得不进行喉部肿瘤切除手术,腊月二十九在北京做完手术,大年初八就回到了工作岗位,投入到攻关方案的分析计算、调试试验中。
在高空台整机试车调试现场,由于手术留下的后遗症,张绍基身体虚弱,说话的声音十分微弱,同志们不忍心,劝他多休息,但被他婉言谢绝。同志们从张绍基坚毅的目光中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切都要服从事业需要的坚强决心和意志……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