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跟外国教育的区别中国的应
是有区别的
请参考
比较新西兰与中国教育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52
比较新西兰与中国教育
(2003-12-08 13:59:17)
时宵比较新西兰与中国教育!有比较才会有鉴别。 我曾经专门到新西兰学习英语教育,通过学习和实地考察,不仅让我亲历了新西兰的教育教学实际,学到了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学观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教育教学的不同。
一、新西兰的教育特色
1、温馨的环境
学校的自然环境优美,通常为树木花草围绕着的白色木质结构教室,校园内拥有大面积的草坪、运动场、游泳池、活动大厅等。一走进校园,你就明显地感...全部
是有区别的
请参考
比较新西兰与中国教育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52
比较新西兰与中国教育
(2003-12-08 13:59:17)
时宵比较新西兰与中国教育!有比较才会有鉴别。
我曾经专门到新西兰学习英语教育,通过学习和实地考察,不仅让我亲历了新西兰的教育教学实际,学到了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学观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教育教学的不同。
一、新西兰的教育特色
1、温馨的环境
学校的自然环境优美,通常为树木花草围绕着的白色木质结构教室,校园内拥有大面积的草坪、运动场、游泳池、活动大厅等。一走进校园,你就明显地感觉到一种生机和活力。
其教学环境也颇见一番功夫。当你走进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布于教室四周墙壁上五彩缤纷的学生的手工制品、绘画作品或学生出的壁报,教室的地面都铺有地毯。走进这样的教室给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同时又有一种舒适、温馨的家的感觉。
这样的教学环境定会让孩子感到熟悉、新切;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张贴,无疑又给学生以十足的成就感,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德育的核心———平等
尊重平等尊重是德育的根本。他们的平等与尊重不只停留在口头上或仅作为一种认识,而是发自内心的,并落实在一言一行中。
记得有一次在课上,我问老师一个问题,老师走过来双膝跪在我的课桌前,给我耐心地讲解。我当时真有点受宠若惊,当了十几年的学生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一时间有点不知所措,弄得我差点站起来。
在两所小学实习期间,那里的所有教师都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学生。这是我到新西兰后所遭受的第一次最强烈的文化冲击。两周的听课见习,我从未见过教师高声训斥学生或以任何方式体罚学生。当然,孩子都是一样的,这里也不乏顽皮、不听话的学生,但教师从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却总是以平等尊重的方式实施教育。
有时表面上看来似乎微弱无力,但孩子的心理是健康成长的,虽没有表面的顺从,却也没有过激的言行。
3、生活化的学习
新西兰的学生的学习特别生活化,无论从教学内容上、方法上、组织形式上以及教学氛围上都体现了这一点。
我曾听过一节小学一年级的绘画课,最初要求学生从一副大画面上选画一个自己熟悉并喜欢的动物。另外一项内容是我怎么也没想到的,那就是让孩子们画自己。当我看到他们的自画像作品时,不禁笑了出来,那实在是太有趣了。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他们通常采取全体学生围坐在教师周围,听教师统一传授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这种形式从空间上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有一种亲密团结的氛围,再加上教师的那种和蔼可亲的语调和充满激励的话语,学生必然产生安全、舒适、信赖、放松的良好感觉,这才是接受知识、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的最佳情感状态。
从我们的视角看,这不像是正规课堂,像是拉家常。但绝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正是在这种生活化的形式下成功地完成的。
3、鼓励启发与创新
在教学教学工作中,教师特别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热情投入,从他们的教学语言中可见一斑。
例如,他们常用的鼓励性语言有:等。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教师总是以代替刻薄的批评。因此,他们的学生自然不会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感到尴尬,更不会气馁,当然也不会拒绝下一次机会。在教学中,你也听不到这类带有心理压力暗示的发问,却常用暗示你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轻松愉悦的心境为接受知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师不失时机的启发又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实现了思维的发展。当学生向教师请教问题时,教师从不正面直接给出答案,他们总是用来引发学生思考,并逐步启发学生走向成功。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直接给出结果其实是剥夺了学生锻炼能力的机会和思考的权利,且易养成依赖思想,助长惰性思维习惯。新西兰的教师从来不替学生做他们自己应该做的事,也从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
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是好的,每个人都允许保留自己的观点,从来不用各种边边框框限制学生。不拘一格、任由学生自由发挥、鼓励创新、求新求异、手脑并用的素质教育是新西兰教育的特色之一。这一切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必定大有裨益。
二、关于中国教育的思考
通过对新西兰教育的感受和考察,并与国内教育相比较,有以下几点体会:
1、洋为中用要结合国情,不可全盘否定自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新西兰的教育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并不是说我们的教育就一无是处。
引进外国的教育特色也要结合我们的国情。比如:在教学中是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安全、舒适、宽松、民主、友好、和谐的教学氛围,但不可过于放松、懈怠。就拿课堂教学中做练习这一环节来说吧,在新西兰,此时学生可以采用任何姿势;坐在课桌前;倚在桌腿上;席地而坐;趴在地上甚至躺在地上。
这样的课堂教学未免太懒散懈怠了,会直接影响整体教学效果,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很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严肃人生观的培养。另外,在教学上,我们的系统性、计划性比他们强,我们的基础教育抓得更实在。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系统、全面和牢固,这对今后的继续学习是十分有利的。我们在向他人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又不可全盘西化、盲目追随、失去自我。
2、德育应弘扬人性西方教育的核心特点是以人为本、弘扬人性、发展个性、鼓励创新。
从新西兰的国民素质看新西兰的德育是成功的。但起初令我困惑不解,我总觉得我们的德育应好于西方国家。因为我们花的力气大,有大纲、有课本、有专人研究,但结果却远不如无德育课本的新西兰。经过深思,我感到,我们没有抓到德育的根本。
它该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为基础的点滴渗透;应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心灵的共鸣与震撼;该是在耳濡目染、熏陶效仿中形成的影响人一生的行为准则。在高压下的屈服与平静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隐患,即心理不健康成长,缺乏安全感,随着强烈逆反心理的逐渐形成,易成长为虚假人格或双重人格类型。
所以,我认为,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重心和方式应重新定位和再思考。着眼点应由抽象的转移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与互爱上来;教育方式应由强制的说教灌输式转变为实在的点滴渗透式。让孩子们首先学会尊重别人,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与人平等相处,然后发展到热爱周围的环境,热爱自己的家乡等。
试想一下,一个不懂平等尊重的人,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何以爱党、爱国?因此,我们的德育也应把平等尊重,互爱合作作为我们的德育的培养目标。平等尊重就要放下架子,讲究谈话方式;平等尊重就要机会均等,公开、公平、公正;平等尊重更要减低谈话音量和适当降低“海拔高度”;平等尊重是互爱合作的前提,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保证。
3、教学内容要实用、有时代性
新西兰教学内容上的特点是实用,时代感强,贴近日常生活,有应用价值,能为学生的生活提供参考和指导。这样的教育才有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时代性可从教材的精选上体现出来。
新西兰的教材是定期更新的,大多数是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而撰写的纪实性、报道性素材。而且无论从形式到内容还是从文字运用到精神实质,都很有教育意义。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名为喜马拉雅奇迹的文章,记述的是一位医学院的学生攀登珠峰不幸与同伴失散,独自一人在冰天雪地抵严寒、抗饥渴、战死神、超越人体极限,奇迹般地生存了。
/天后,被不言放弃的家人最终找到的感人故事。更深深地从这位身边的英雄身上体会到了人性的伟大。读后,似乎自己也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相比之下,我们的教材内容也在不断地改革,但缺乏鲜明的时代感,更缺少贴近生活的素材。
有些篇目我们学过,我们的爸爸学过,我们的爸爸的爸爸甚至也学过,我们的孩子还在学。难道平凡的现实生活中就没有英雄吗身边就没有激励人心的奇迹吗0射击比赛有希望夺冠,却为了保团体金牌不断指导队友而分散精力与个人冠军失之交臂的许海峰;完成破译基因密码任务的中国科学家们等等,有许多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时代素材不都是很好的教学内容吗
4、教的要有科学性、艺术性
在两所小学里,我注意到一个很令我惊奇的现象:在所有学生中只有一个学生戴眼镜,经询问还是先天性弱视。
经我了解,中学生也是如此。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由于社会及教育体制的原因,我们广大教师每天都在全心全意地、任劳任怨地、满腔热忱地、不计较个人得失地努力工作着,但同时我们是否也在摧残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剥夺他们增长才干的机会,扼杀他们的天性02如此教育就必须会导致教育教学上的虚假繁荣: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在国际奥赛中频频夺魁,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他们毕业后大多数人的创新能力却明显不如西方学生。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是体现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实力的国际公认大奖,在其34次评选的5666余人获奖名单中,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中国藉公民却无一人获奖,而杨振宁、李政道、朱棣文等4位美籍华人都在别国的土地上获此殊荣。
为什么聪明的中国人只有在它国的环境中才显示出了他们的创新才能和科研价值呢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以其亲身体验所讲到的:“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西方教会了我创新”这句话很发人深省。我们的这种禁锢头脑压抑创新的教育周而复始地重复多年,已形成人才培养上的恶性循环,并导致在国际竞争中人才相对匮乏。
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与西方教育相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学的艺术性显得欠缺。经常由于教师教的‘热情’过高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这种教的结果往往出力不讨好,好心办了坏事。忽视了学生的学就会出现教师海阔天空、滔滔不绝、自我陶醉地讲,学生眉头紧锁、迷惑不解、昏昏欲睡地听;教师急于完成教学内容,急噪冒进,欲速则不达,并不自觉地隐入‘教完了就学会了’的教育误区。
这种教育往往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未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还常常因学生的成绩与自己的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而倍感委屈和困惑不解。如此十几年却从来没怀疑过自己,只盯着学生找原因,苦苦寻觅了同样的年岁,最后摇摇头说“学生太笨”。
教的质量体现在学上,教的水平最终要由学的效果来评价,我们不能脱离学的效果而片面评价教的水平。教学上的“对牛弹琴现象只能是教者的失败。因此,教师要想取得教学上的成功必须关注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了解的越深入越全面取得教学上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同时还要树立教服务于学的思想,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调节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最后,我们必须明确学的如何,一般来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的水平。这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
5、学的要有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半年的学习,尤其是在两所小学见习考察后,我对学习这个我们都很熟知的名词又有了思考。我认为中西方对“学习”的理解有很大差别。按照惯例,我们一提到学习就意味着:第一,学生的事;第二,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第三,教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第四,把老师留的作业完成;第五,含辛如苦坚持住,拿到文凭就结束。
而西方的教育的基座是“人的发展”。学习活动是:第一,每个人的事;第二,随时随地学;第三,在教师的激励、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实践;第四,自由发挥,独立完成作业;第五,学以致用,终身学习。
通过对比反思,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缺点: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这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摧残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学校教育的悲哀,也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悲哀和罪过。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的教材比人家的厚,难度比人家的高,学习时间比人家的长,但我们还得买人家的产品。教育应该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并成为推动人的发展的力量。只有放飞想象的教学,切入心智的教学,唤起学生探究欲的教学,才能给学生发展的时空。
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是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让我们真正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不断地激励,真诚地赏识,艺术地启发,以智慧呵护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精神特质,让学生在课堂思维双边交流中始终拥有选择、突破和重新构建的自由。
这样,学生的心智之花才能灿烂开放,创新之树才能茁壮成长!
(大庆 《教书育人》)。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