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和什么不搭
螃蟹,又称河蟹,是洄游性甲壳类水生动物(螃蟹在海洋中繁殖,生长在淡水的江、河、湖中,成熟后螃蟹再回到海水中繁殖)。螃蟹作为美味佳肴,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青睐。明代李时珍赞云:“鲜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嚼黄持鳌,略赏风味。 ”清朝李渔更称螃蟹:“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因此,素有“螃蟹上席百味淡”的美 称。
螃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它陆生及水生动物,维生素B2是肉类的5-6倍,比鱼类高出6-10倍,比蛋类高出2-3倍。 维生素B1及磷的含量比一般鱼类高出6-10倍。每100克螃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5克,脂肪2。8克,磷182毫克,钙126...全部
螃蟹,又称河蟹,是洄游性甲壳类水生动物(螃蟹在海洋中繁殖,生长在淡水的江、河、湖中,成熟后螃蟹再回到海水中繁殖)。螃蟹作为美味佳肴,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青睐。明代李时珍赞云:“鲜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嚼黄持鳌,略赏风味。
”清朝李渔更称螃蟹:“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因此,素有“螃蟹上席百味淡”的美 称。
螃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它陆生及水生动物,维生素B2是肉类的5-6倍,比鱼类高出6-10倍,比蛋类高出2-3倍。
维生素B1及磷的含量比一般鱼类高出6-10倍。每100克螃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5克,脂肪2。8克,磷182毫克,钙126毫克,铁2。8毫克。螃蟹壳除含丰富的钙外,还含有蟹红素、蟹黄素等。
螃蟹不但为食中佳肴,作为药用也有奇功。
《本草拾遗》说:“其功不独散,而能和血也。”祖国医学认为螃蟹性寒味咸,蟹肉有清热、散血结、续断伤、理经脉和滋阴等功用;其壳可清热解毒、破淤清积止痛。
现代研究发现,蟹壳含有一种物质——甲壳质,甲壳质中可提炼出一种称为ACOS-6的物质,它具有低毒性免疫激活性质,动物实验已证实,该物质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1、柿子 柿子中含鞣酸,蟹肉富含蛋白,二者相遇,可凝固为鞣酸蛋白,不易消化,食物容易滞留在肠内发酵,导致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2、梨 梨味甘性寒,蟹也性寒,二者同食,易伤人肠胃。3、花生 花生性味甘平,脂肪含量达45%,油腻之物遇冷利之物易致腹泻,故蟹不宜与花生同食,肠胃虚弱者尤应忌之。
4、泥鳅 据《本草纲目》载:“泥鳅甘平无毒,能暖中益气,治消渴利水,阳事不起。”可见其性温补。而蟹性冷利,功能与此相反,故二者不宜同吃。5、香瓜 即甜瓜,性味甘寒而滑利,能除热通便。与蟹同食,有损于肠胃,易致腹泻。
6、冷饮 冰水、冰激凌等冷饮属寒凉之物,故不能与蟹同食,食蟹后也不能即食冷饮。7、茶水 茶水可使蟹肉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于消化吸收,故食蟹时和食蟹后一小时内忌饮茶水。
哪些人不宜吃螃蟹
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也十分丰富,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几倍,核黄素、钙、磷、铁和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高。
不过,鲜美的螃蟹并非人人皆宜。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应禁食或少食。
1、肝炎患者不宜食螃蟹。肝炎病人由于胃黏膜水肿、胆汁分泌失常、消化机能减退,而蟹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易消化吸收,往往易造成消化不良和腹胀、呕吐等。
2、心血管病人忌吃螃蟹。螃蟹含胆固醇较高每100克蟹肉中含胆固醇235毫克,每100克蟹黄中含胆固醇460毫克,冠心病、动脉硬化症、高血压、高血脂症的患者,食用含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会引致胆固醇增高,加重心血管病的发展。
3、有伤风感冒、发热的人不宜吃蟹。伤风感冒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高蛋白的螃蟹不易消化吸收,吃后易使感冒难愈或使病情加重。
4、凡脾胃虚寒者应不吃或少吃蟹。螃蟹性寒,吃后容易引起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最好也不吃螃蟹,因食后易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5、有过敏体质的人应忌吃螃蟹。此类人吃了螃蟹后,特异蟹蛋白通过通透性增高的肠壁进入肌体而发生过敏反应,产生大量组织胺等,引起胃肠等平滑肌痉挛、血管性水肿,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的还会引起荨麻疹或哮喘。
此外,患有皮炎、湿疹、癣症等皮肤疾病的人也要慎食,因为吃蟹可使病情恶化。
6、患有胆道疾病的如胆囊炎、胆结石症的人不宜食螃蟹。胆囊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多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吃蟹易使病情复发或转重。
7、孕妇宜少吃或不吃螃蟹。中医认为,螃蟹性寒凉,有活血祛淤之功,故对孕妇不利。
8、老年人不宜多食螃蟹。因老年人消化系统脏器功能衰退,消化吸收能力差,故食蟹应以品尝为主,不宜多食。
而幼儿因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所以也不宜多食螃蟹。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