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阅读理解?

我想知道怎样才能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全部回答

2005-08-07

0 0
多多的看课外的书刊,什么类型的都要看,每天适当的做一写题,这些都是要积累的,不是一两天可以形成的,要积累,要分类的做,像什么议论文,记叙文之类的,在此同时你还可以积累好多的好词好句,还可以提高作文了,呵呵,这样不是很好没吗?

2005-08-09

551 0
多看书就行

2005-08-08

552 0
理解语文,首先要读懂它的大意,然后慢慢体会其中的道理。或是多多享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2005-08-08

579 0
     <<<<<这样才能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如今的中学语文试卷,不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其阅读理解题目几乎是主观性试题一统天下。 主观性试题的一个特征,就是需要你根据试题的要求,或对某篇材料进行概述总括,或对某个语段进行概述总括,概述总括的过程就是提炼文意、综合归纳整理的过程。
      1。 概述总括如何操作?   概述总括时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找准概括的角度,要根据试题的要求和指向,确定好概述总括切入口。二是明确概括范围,根据哪些内容去综合,按照哪些要点做归纳;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概括不正确。
  三是梳理概述总括的要点。中考阅卷评分,都是按照概述总括的要点来评分的。  要点是否完整,直接影响到得分高低,因此概述总括时必须要梳理内容的要点,力争涵盖全部要点而没有遗漏。
     概述总括的操作思路是:   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例如唐朝刘禹锡的《陋室铭》,其概括中心的句子在篇首,它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为了显示这个中心,作者写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写了自己的交往品味,也写了自己高雅悠闲的生活。因此,我们在阅读中抓住了中心句,这篇文章的内容也就概括出来了。   通过提炼要点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例如郑振铎写的《海燕》(节选):   ①“燕子归来寻旧垒”。②还是去年的主,还是去年的宾,他们宾主之间是如何的融融泄泄呀!③偶然的有几家,小燕子却不来光顾。那便很使主人忧戚,他们邀召不到那末隽逸的嘉宾,每以为自己命运的蹇劣呢。
    ④这便是我故乡的小燕子,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曾使几多的孩子们欢呼着,注意着,沉醉着,曾使几多的农人们忧戚着,或舒怀的指点着,且平添了几多的春色、几多的生趣于我们春天的小燕子!   我们寻找不到语段中表达中心内容的句子,因此,我们要从它每个句子中提炼出要点:①句引用民谚,说明燕子“寻旧垒”,人要怀故里。
    ②句和③句说明燕子和主人的亲密关系,暗示燕子和故乡的浓厚情谊。④句点明“故乡的小燕子”给家乡人民带来的喜悦,寓意游子同乡亲们友好与融洽。四个句子从三方面表明“寻旧垒”,以此抒发作者怀念故乡的感情。
     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
  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
  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  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2。
   文字表述不能懈怠:   概述总括的成绩好与坏,往往和试卷上的文字表述有关。要想阅读题得分有突破,表述意识必须大大加强。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在文字表述前,我们要将自己的阅读结果进行多方位的审视,想一想有没有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地方,有没有与题目的要求相比较偏大或偏小的情况;有没有偏离题目规定的答题方向问题。
    不仅如此,我们在解读作答过程中还要想得广一些,想得深一些。想得广,就是避免对文章理解和题目把握上的遗漏。因为阅读应试的评分,在很多情况下是依据答题的小点给分的,遗漏了,没有想到或没有写出来,那是无论如何不会得到分数的。
  想得深,就是要不断地设问:是这样吗?为什么是这样?还有其他答案吗?等等。     想清楚以后,我们在文字表述时也不能懈怠。言多必杂,言多必失。一般情况下,表述文字越多,费时越多,就越容易慌张出错。
  而且表述文字越多,往往容易在话语中暴露出漏洞,带出一些本来可以不必说出的容易让人抓住把柄的内容。何况,有些阅读试题要求我们作扼要的解答,很多时候还限定了字数,所以我们的文字表述应该力求精练。     文字表述精练的前提条件是阅读理解的准确性要高,如果已经准确地理解了文章,那就要求在表述上下一番功夫。
  将自己认为理解正确的结果在头脑中浮现一下,再对照题目的要求,审视一下有没有不妥当的语句影响答案的正确率。因为少写、多写、漏写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能造成写出的与理解的大相径庭的后果。  有些同学平时“听写”答案习惯了,懒得动笔。
  一旦考试,写起来疙疙瘩瘩,或词不达意,或曲解原意。因此,要开展经常性的读写训练,避免考试时笔不听使唤。再有,考试时没有十分把握,不在文字表达上玩弄花样。 。

2005-08-08

581 0
阅读题的答案有时候是有规律的,比如问你某个比喻句有什么好处,分3步做答: 1写出所有比喻句的共性:形象生动 2结合原句分析这样比喻有什么用意 3总结 还有什么是表达方式,各种写作手法在不同文体的叫法. 还有就是一些压轴题,就是体会句子的用意,就要结合自身的经历去体会,看你够不够感性啦. 如果时间允许,多读几遍也许有帮助.

2005-08-08

548 0
书读百遍,奇异自现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