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观?总觉得自己
一篇论文,供参考。
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
景 毅
(新疆职业大学机械电子技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 要:“美”作为一种表现形态,客观地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 各种良莠不齐的“美”冲击着大学校园,冲击着大学生的审美意识。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应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美”和“审美”的理解认识,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论述。 希望这些心得体会能够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审美 美育 蒙太奇
一、提出问题
前段时间,校园里在悄悄兴起“染发热”:有的同学把头发染成了红色;有的染成了金黄色;还有的大...全部
一篇论文,供参考。
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
景 毅
(新疆职业大学机械电子技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 要:“美”作为一种表现形态,客观地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
各种良莠不齐的“美”冲击着大学校园,冲击着大学生的审美意识。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应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美”和“审美”的理解认识,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论述。
希望这些心得体会能够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审美 美育 蒙太奇
一、提出问题
前段时间,校园里在悄悄兴起“染发热”:有的同学把头发染成了红色;有的染成了金黄色;还有的大部分头发染成黄褐色,耳朵两边挑染成白色,酷似了《神雕侠侣》中的杨过;还有的头顶上打成毛寸,底下的头发染黄,还进行了挑染。
那天见了,吓我一跳,“真个性!”我不由得对那位同学发出赞叹,她的发型,被我亲切的称为“炮弹头”。昨日,我还又见了一个头发全染成深蓝色的。这当中,有通过染发让自己变得更有精神,更有“味”的;也有的实在无法让人说出是美还是不美,或许变个发型可能会更好看一些。
今天我就想来讨论一下大学生审美的问题。
“美”、“审美”这两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接触到的,不可缺少的东西。我们在穿衣、打扮、日常的言行及欣赏艺术作品都需要有它们的配合。
那么究竟什么是审美?应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现在我就来谈一谈这些问题。
二、美和审美
美,是一种表现形态,客观地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不论是自然美、艺术美还是社会美,都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提高心灵意境,启发人的智慧,培养气质、陶冶性情、形成品德、美化人生。
审美是审美主体——人,对于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头脑中的一种能动的特殊反映方式,并对该事物是否美的一种情感性地评价和判断。 [1] 在审美这一特殊的反映方式中,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对象所展开的活跃的心理活动,并从中主动发现和得到无穷的乐趣。
观一处盛景,听一曲音乐,赏一副国画,人们会情不自禁称奇叫好,发出“真美啊”的赞叹,这是欣赏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对观赏对象的美的一种主动的肯定性判断。例如听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胸臆间自有万马千军在奔腾、疾进,不由得会激起我们对自己所熟悉的英雄人物历史功业的向往和崇敬。
[2]
人的生活时刻离不开美。如果说一个人缺乏对美的感知,那么,即使是在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传世之作面前,或自然界让人目眩神迷的日落景象面前,或者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惊世之美面前,他们也只会无动于衷,感受不到那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震撼。
他可能是飒爽雄健的,但这种飒爽雄健缺乏另人心折的内涵和深度来加以衬托,这样的人生无疑是残缺不全的。我们只有提高审美修养,才能辨别美丑;才能塑造美的心灵,奉献美的产品,才能同一切丑恶现象做斗争。
抵制各种低劣消极、庸俗的风气对社会的污染。审美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是通向成材之路的桥梁,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三、培养大学生欣赏美、鉴别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一)增设美育课程及相关课程
1、增设美育课程
美育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中美的本质、形态、审美意识、审美过程等是美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大学生美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美的感知、教育与熏陶,进行心灵、行为的教育,使大学生认识理解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追求美和享受美,让大学生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用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审美情趣去发现美和创造美。
德国诗人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书中就指出,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是使人成为理性的人,个性完美的人的重要途径。[3]一个不懂得外在美和内在美,不懂得美的真谛,不会欣赏美、审美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的。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增设美育课程,向学生们介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各种不同美的欣赏特点、分类和标准。让他们明白人完美的形象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完美的形象体现在人在气质、性格、修养和言谈举止等各方面。
在追求人的自然美(包括人的身材美、体态美、装饰美)的同时,还要追求心灵美,“心灵美”才是决定人美与不美的最主要的因素,它表现在人的思想、品德、情操、学识、修养等方面,表现在人的言论、行为之中。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大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建立完善的智能结构和健全的人格结构。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研究会仇春霖会长主编的《大学美育》、《美术鉴赏》、《音乐鉴赏》和《影视鉴赏》这四部美育教材,就是从大学生增强审美意识出发,详细论述了什么是美、美与生活和人生的关系、如何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塑造自己“美”的形象、如何追求自然美、心灵美等众多学生们关注的问题。
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开设"艺术理论基础与鉴赏"课
在高等院校中,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训练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去年上半年,我承担着艺术团舞蹈教育的任务,从中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对艺术都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和渴望,学生纷纷踊跃报名参加舞蹈队。但他们中间大多数对艺术的了解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懂。
就拿音乐来说,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单纯和盲目的。他们认为音乐只是用来消遣和娱乐,或者认为社会上最流行的音乐就是最美的音乐。因此,学生们对一些结构简单、节奏强烈的乐曲比较感兴趣。
有的学生甚至追求时髦,追逐"歌星"的演唱,或者对一些内容空洞、格调较低的歌曲和爵士乐、摇滚乐,常常是津津有味地又听又唱,而他们对比较高雅的民族音乐和交响乐根本听不进去。像现在流行的网络歌曲《猪之歌》,被疯狂传唱。
在湖南台举办的“超级女声”节目中,也有女歌手唱,刘青老师在点评中就明确指出这是一首“很烂”的歌曲,希望选手们以后不要再唱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上艺术理论鉴赏课这种审美教育形式,设置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摄影、建筑、园林、雕塑、戏剧、影视、文学等欣赏课程。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音乐欣赏课入手。浅入深地讲解一些音乐专业理论知识和民乐、交响乐,并欣赏部分中外名曲,教会他们鉴赏高雅音乐艺术。同时突出作品分析,以便让学生从中清楚这部作品究竟表现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去认识艺术、理解艺术。
通过教学,学生从开始只能听懂小曲、小调,到最后能够基本理解协奏曲、交响乐等比较大型的音乐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黄河》以及贝多芬第五、第九交响曲,施特劳斯优美的国标舞曲。
让学生们在艺术欣赏与实践教育中,感情在愉悦中得到升华,精神在欢乐和享受中得到陶冶,最终在道德上起到净化的作用。从而使青年大学生逐渐从低级趣味中脱离,达到一个高尚的人格境界。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来巩固和提高音乐欣赏课所形成的音乐能力。
不仅陶情养性,而且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将他们学到的音乐知识应用于校园文化生活的实践,即登台演讲、演唱、编排、制作音乐节目等当中,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会随之活跃起来。同时要将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
并制定出全面、明确的、可以量化考核的制度和标准,使之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
3、增设审美心理卫生教育课程
针对目前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审美能力,盲目追求一些不健康、低级庸俗的东西等现象,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学校可以先入为主,开设审美心理卫生教育课程,促进学生的审美心理卫生,提高审美道德修养,以增强学生艺术鉴赏力。
4、在体育课教学中增加健美操和艺术体操课程
健美操起源于有氧运动,是一项以人体自身为对象,融体操、舞蹈、音乐一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外部形态的健、力、美为主要特征,以增进健康、塑造形体、改善心肺功能和提高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健美操在高等院校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音乐伴奏下轻松愉快地达到改善身体曲线,使外形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美丽的目的。国家体育总局对全国参与锻炼人群进行的十个最受欢迎的体育锻炼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健美操仅次于健身气功居于亚军之座。
[4]另外,健美操不受场地、器材、季节的限制,我校的体育教研部门应充分利用每节100分钟的体育课。由教师专业性的指导学生长期进行有氧健身锻炼,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以后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开设艺术体操课程,这对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陶冶美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都有很大的作用和帮助。
(二)增强人文素质的教育
要培养审美能力,还需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包括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文化修养以及生活阅历等。有一位高中生,从家中箱子里搜寻到一幅清代吴昌硕的《墨荷图》,不懂得它的艺术价值,随手在图上打草稿,毁了这幅名画,把父亲气得呕血。
缺乏文化素养的青少年,又如何学会正确的审美? [5]。我们必须增强人文素质的教育。可以采取加强课堂教学,开设有关科普知识课程,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对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对于文科生而言可以增设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而对于理科生就要多增加一些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人文素质教育要渗透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使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二者交融渗透,建立起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而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
(三)引进并重视专业教师、美育教学要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并有专项经费给予支持。
要增强审美能力,除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还要重视发挥教师的师范作用。美育教育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就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严重。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从小学开始,许多学校把艺术类科目排除在主要功课之外,当作可有可无的“豆芽科”。由于不计入升学成绩,专业教师得不到重视,很多学校根本就不招专业的艺术类教师。除为完成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学计划,才零星招进一两个外,有些干脆就让其他专业的教师代替。
反正对于唱歌,只要是会张嘴说话,哪个人不能唱歌呢?只要是有手有脚,哪个老师不能带体育课呢?年轻的美育教师纷纷改行,有才华的青年画家大多去从事广告画、临摹画等费时少、效益高的工作,音乐教师到一些娱乐场所走穴。
小学的艺术教育还较为普遍,但缺乏长期的训练计划,一般是作为课余活动,而且还要常常给考试科目让路。中小学的艺术教育面临空白。愈到高年级,这种现象愈明显。到了高中阶段,基本放弃了音乐、舞蹈和美术教育;到大学阶段非舞蹈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是少之又少,训练大多还是为了庆典和节日。
学校不重视美育,学生缺乏美育教育,则不辨美丑。奇装异服、流行时尚,大多缺少文化内涵,青少年却趋之若骛;流行歌曲,浮躁轻薄,“追星族”却津津乐道,如痴如醉。这足以证明我国青少年是多么缺乏艺术养分,以致丑美不分、好恶难辨,影响到正确人生观的树立。
当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1)必须招进一批高素质的艺术类大学毕业生或硕士生。(2)把本校原有具备艺术功底的教师每年选拔一批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艺术类教师的学历、学位和合格率。力争通过三五年的努力,使我校的艺术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3)成立艺术教研室,自行开设本校的艺术类教育课程。加大对艺术类教材、教法、教学的研究力度。(4)要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建立文化活动中心,舞蹈训练厅、画室、健身房、体操房等。(5)要有专项的经费给予支持,“巧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这样老师们才会更有积极性。
(6)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艺术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这支队伍。对于艺术类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住房、福利待遇等方面,要同其他任课教师特别是专业课任课教师一视同仁。以便不断适应我校高职高专教育向正规高校教育转变的需要。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引导学生的审美意识
1、塑造大学精神、提升文化品位,创建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生活
活泼、健康、文明的校园生活是人格健全的要素之一,校园文化建设要始终围绕有利于促进人格的形成来设计和展开。
文化艺术自身的精神价值:自由、民主、创造、开放的文化精神,才是大学生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灵魂。这种大学生在艺术与文化的享受中探索艺术的创造精神,艺术欣赏的自由精神、文化兼容并蓄的宽容精神以及艺术和谐所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才真正是大学文化所致力追寻的。
校园文化活动应有所创新,大胆尝试,不断提升文化品位。不要老是“团结杯”的篮球赛、排球赛和足球赛,形式太过于单一。我们倡导的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即艺术欣赏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例如:可以举办民族音乐CD欣赏会、校园原创音乐会、校园戏剧汇演、话剧小品大赛、中外经典影片展评、人文景观摄影大赛、集邮收藏、创作展览、中秋灯谜会、校园文明大使评选大赛、环保手工制作大赛以及校园原创文学、校园诗集和校园网上的各类校园原创作品和文艺赏析等。
另外还可以通过成立各类社团,来培养学生艺术方面的兴趣,增强艺术修养。例如:成立“求是”研讨会、学生剧社、民族器乐协会、爱乐者协会、影视评论协会、街舞协会、摄影协会、艺术插花协会、动漫社、集邮协会等。
不管是粉墨或素妆都可以在校园文化艺术天地中登台亮相。不要流于形式,目的只有一个: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使大学生在各种轻松、愉快、健康、高雅、富于美的文化活动中,接受真善美的启迪和陶冶,培养潜在的素质和能力,以提高审美情趣。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无政府主义”下的负面因素,不能让各类社团随意发展,自生自灭。所以针对于各类社团、各类活动都要有专业教师负责辅导和正确引导。使社团文化向多元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2、把高雅艺术引入校园
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当学校流行“言情小说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来一个 “读书、修身、成才”为主题的“读百书”活动,举办“读百书”征文比赛;当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让戏剧走向青年”活动,邀请表演艺术家来校与学生戏迷见面,鼓励学生组织戏剧社团,举办大学生戏剧节,为学生提供参与高雅艺术的阵地;当部分学生崇尚颓废音乐时,我们可以邀请音乐理论家来校作音乐作品介绍,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我们还可以邀请专业或业余文艺演出团体来学校为学生作专场演出,例如民乐、交响乐、民族舞、芭蕾舞等。
在欣赏高雅艺术的时候,也是最容易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强烈的感情共鸣的时候。在精彩表演鼓掌喝彩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道理:只有具有真才实学,才能博得社会的认可和人们的尊重;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日臻完善;人的才华越多,水平越高,对社会的贡献就会越大,才会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敬;多少艺术大家为练就一招一式是吃了许许多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经年累月地艰苦磨练、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和挫折才终于成就了今日的辉煌。
有些大学生平日里不经意养成的一些懒散、放纵、害怕艰苦等不良习惯就会受到强烈地冲击。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反省自己,在以后自己的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和校园各项活动中就会心甘情愿地乐于投入,倾注自己所有的热情和创造力,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和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和强化。
我们只有不断弘扬高雅文化艺术,让高雅文化艺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才能使大学生们体会到经典艺术作品的魅力,领略、欣赏、感受到高雅艺术的真谛,使美育真正起到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作用。
(五)丰富校园环境的审美功能,以审美为切入点,促进大学生审美的养成。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人的健康发展是生理素质、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理素质是物质前提,发展则决定于教育与环境。
环境是无声而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6]校园环境是承载大学文化精神即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美、人与人相互包容、尊重、合作、团结、互助的群体精神;自尊、自立、自重、自强的独立精神;公平、公正、守约、诚信的道德精神的载体。
作为这种重要载体,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对大学生的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校园环境的每一个组成,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审美功能。学生通过对校园环境的审美,得以解读校园环境中蕴涵的精神,校园环境又通过美的可感性、可愉悦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良好的校园环境,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着学生们的心灵,丰富着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使大学生的个性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濡染和熏陶,不断得到完善和丰富。我们在以后的建校过程中,应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中的文化精神尤其是现代中国大学文化精神的嵌入,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营建,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价值,丰富校园环境的审美功能,从而促进大学生现代文化精神的养成。
(六)倡导崇高、远离低俗,提高媒体审美品位以促进大学生审美意识
各类媒体对塑造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新闻传媒是美育的阵地,对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十年来“雷锋精神”一直在倡导与发扬,激励着无数“雷锋”成长;焦裕禄在当年是艰苦创业、廉洁奉公的楷模,在今天新形势下“人民呼唤焦裕禄”的强音依然响彻在神州大地上,这些都说明了新闻传播崇高美的意义广泛而深远。
新闻传媒努力塑造和传播生活中的伟大、崇高、正义、劳动、斗争、创造等美的形象,反映社会环境的美、行为活动的美和品格心灵的美,如在抗击"非典"的危难时刻中的钟南山、姜树春、邓练贤等人的形象,就构成了崇高美光耀日月,惊天地泣鬼神,对观众极具强烈的感染力。
传播现实生活中诸如见义勇为、执法如山、开拓创新等行为活动,能给人一种激越澎湃、叹为观止的感受而具教育意义,都会使观众在精神上、品格上得到进一步升华,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与道德准则。近年来,我国媒体事业发展太快,在传播内容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低俗倾向是其中的突出表现:抢劫、凶杀等暴力新闻、低俗的“拜金”、低俗的猎奇:越是离奇古怪、荒诞不经的内容,有的媒体越是喜欢。哪有一点有“养眼怡情”的审美韵味?着实令人担忧。追求高品位,弘扬主旋律,倡导崇高,远离低俗,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观众,引导他们的审美活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才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的最终体现。
担负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的部门和单位要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审美意识,本着对社会负责、对青年负责的态度,多出好作品、精作品,积极、健康、向上的作品,尤其要创作和推出大量的适合于广大青年的作品,外在促进大学生提高审美修养。
(七)利用教师自身的美来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双边的活动,教师自身也具有倾向性的引导作用。教师的美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边现出来的人格美和才能美。教师要以知识和技能教育学生,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渊博的学识,无私奉献的精神、高雅的情趣情操,优美的语言、教态、风度、气质都会给学生美的陶冶。[7]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教师的外在美,就是俗话说的“为人师表”的“表”。教师也应注重用服饰和饰物来美化自身。
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要注意细节。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尽收学生眼底,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给他们的审美观念打下深刻的烙印。学生善于模仿,如果教师上课披头散发,新近流行的“大波浪”的发型固然美丽,但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外在美上都是不合适的。
或是教师穿一身前卫、时尚的露背装、浓妆艳抹地来上课,你说学生上课是来听你讲课还是来参加模特秀的评选?服饰太过不好,不修边幅也不好,如果某位教师穿着拖鞋、短裤背心来上课,试想一下,学生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反映?上课效果又会怎样?得体的衣装会使人风度翩翩、谈吐自如,举止优雅从容。
作为教师,你就是要把你身上一切优秀的东西展示给学生,来打动学生,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得到美的熏陶。
(八)大学生要主动在实践中塑造自己“美”的形象,加强对自我审美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 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当代大学生要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合格人才,在学习期间,就应主动地去塑造自己“美”的形象,这是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进步的标志,也是大学生渴望成才,准备为社会多做贡献的表现。
因此,大学生必须珍惜和利用校园环境和条件,全面加强自身的审美修养。首先、要增强审美创造的意识。其次,要自觉投身审美实践。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第三、通过知识储备、丰富生活阅历,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学习掌握有关的艺术理论,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体验、品味、判断和评价。
第五、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怀着正确的态度,进步的审美观点和良好的心境来进行审美活动。只有通过大学生自己的创造实践才能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结束语:一棵树有绿荫的美,一朵花有开合的美。
只有在爱美情操的滋养下,生活才能变得完整而健全,才能充满阳光、鲜花和欢笑。大学生正处在不断吸收养分的阶段,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来帮助他们增强审美修养,使他们的个性更加文雅、更加出众、更加绚烂夺目。
参考文献:
[1] 叶运生,姚思源著。素质教育在中国。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1)。311。
[2] [7]刘书成、夏之放、娄昔勇等著。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9)。
258。
[3] [5] 彭光芒等编。美学基础与美的欣赏。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8)。43。
[4]中国国民体质检测系统的研究 中国国民体质检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8)
[6]罗国杰主编。
思想道德修养。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 -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9)343。
作者简介:景毅,1980年生,女,助教,新疆职业大学,机械电子技术学院政治辅导员。
通讯地址:乌鲁木齐百园路3号 (830011)
电 话:0991—3739204 / 8071363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