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是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城市经济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各项功能的不断演变和不断强化以及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加深对城市基础设施特点和作用的认识,建设并管理好城市基础设施,对促进城市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对城市功能,质量的提高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基础设施概念的内涵
城市基础设施中“基础设施”一词,英文“Infrastructure”词义为“基础”、“下部(底层)结构”、“永...全部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城市经济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各项功能的不断演变和不断强化以及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加深对城市基础设施特点和作用的认识,建设并管理好城市基础设施,对促进城市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对城市功能,质量的提高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基础设施概念的内涵
城市基础设施中“基础设施”一词,英文“Infrastructure”词义为“基础”、“下部(底层)结构”、“永久性基地(设施)”。
因此有的学者将它翻译为基础结构,有的将它译为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则是为了满足城市物质生产和居民生活需要,向城市居民和各单位提供基本服务的公共物质设施以及相关的产业和部门,是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基础设施在城市地域内的延伸。
1985年7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在北京召开的城市基础设施讨论会上下了定义:“城市基础设施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基础设施可以分广义的概念和狭义的基础设施概念。
笔者在本文中涉及的基础设施是指狭义的基础设施,即工程性的基础设施。工程性的基础设施一般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城市能源系统。包括城市电力生产与输变电设施,煤制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生产、供应设施,城市热能生产与集中供热设施等。
2。水源给排水系统。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设施,自来水的生产、供应设施,雨水排放、处理设施等。
3。交通运输系统。包括城市对内交通运输的道路、桥梁、公共交通场站设施,城市对外交通的航空、水运、公路、铁路等设施。
4。邮电通讯系统。包括邮政、电讯、电话等设施。
5。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包括环境卫生和垃圾清运处理、环境监测保护、园林绿化等设施。
6。城市防灾系统。包括防火、防洪,防地震、防地面下沉、防风雪以及人防战略等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中各类设施既相对独立又密切关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既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新的要求,又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而城市基础设施的加强、发展、完善、配套,又会进一步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质量。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
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服务职能的同一性和公共性。
构成城市基础设施的各部分,都具有同一职能,即服务职能。
无论何种城市基础设施,其服务对象都是整个城市的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
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共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任何一项基础设施都不是为特定部门、单位、企业或居民服务的,而是为城市所有部门、单位、企业和居民提供服务的,是为城市社会整体、为整个城市提供社会化服务。
(2)城市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从服务对象上看,既为物质生产服务,又为居民生活服务。两者难以截然分开。据有关资料显示,城市自来水30%、70%,城市煤气50%、50%,城市道路运输量的30%、70%分别是为城市居民生活服务和为物质生产服务的。
第二,运转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有机的综合系统,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系统性和协调性,不仅通过显而易见的城市道路网、电网、自来水管网、煤气输配管网等各类设施自成体系的网络表现出来,而且表现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各个分类设施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城市内部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这个系统在其内部以及同外界环境之间均需协调一致,才能正常良好地运转。城市基础设施必须与城市国民经济、人口规模、居民生活水平、城市规划建设等保持协调发展的关系。而且,城市基础设施内部各分类设施系统之间联系也非常紧密而协调。
例如城市道路建设中,往往涉及电力、电讯、给水、排水、煤气、园林、环卫、消防等部门,城市的给水、排水、煤气、电讯等管线往往预埋在城市道路下面,城市道路的开挖所影响的不只是城市交通,而且会影响到其它城市基础设施效率的发挥。
如果城市排水设施不良,遇到雨水积水,就会造成交通不畅,如果城市道路通畅,就能提高城市的防火防灾能力,城市电话普及,通讯设备良好,无疑也会减少城市交通流量,减轻城市道路压力等。城市基础设施各分类设施内部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自成系统,互相协调,不能割裂。
如城市道路、公路、地铁、铁路、民航、公共客运交通、个体交通、货运、交通管理等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构成城市交通系统:又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源保护、防洪、给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利用等构成水资源和给排水系统。
以上所有这些方面,表现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密切、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运转系统性和协调性。
第三,建设的超前性和形成的同步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超前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时间上的超前。
从城市发展的要求来看,作为城市发展和存在的基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理应在前:从技术角度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工期长,埋设在地下的部分较多,必须先行施工,否则不但会造成重复施工,影响整体建设工程的工期和效率,而且会浪费大量资财,影响整体效益,所谓城市建设前期准备必须先做到“七通一平”,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容量上的超前,即城市基础设施的能力应走在城市对其需要的前面。这是因为,城市对基础设施的需要往往随时会有变化且会不断增长,而基础设施却因牵动面大而不宜随时扩建变动。所以,城市道路埋设在地下的各种管线等有关工程量大,使用年限长,建成后不易移动的设施,应按城市一定时期内发展规划和总体要求一次建成或按最终规划建设或者预留,否则会妨碍城市今后的发展和扩建。
如北京地铁,1965年设计时每天的人流量为20万人次,现在平均每天的人流量为170万人次。北京站1959年设计时每天的人流量为5万人次,现在平均每天的人流量为17万人次,高峰时每天的人流量竟达到23万人次。
由于对城市基础设施容量上的超前性认识不足,严重影响了北京的经济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形成的同步性是指城市基础设施与相关的其它设施工程同时形成能力。基础设施提前形成能力会造成基础设施投资的呆滞,而基础设施滞后形成能力又会造成企业或住宅区等设施投资的呆滞而影响其发挥效益,只有形成建设同步,才能实现宏观最佳投资效益。
从我国目前总的情况来看,城市基础设施形成能力往往落后于其它项目,例如,北京市1981~1991年,平均每年新建住宅约500万平方米,11年累计达5600多万平方米,超过前30年的总和,而且近几年住宅竣工量大大增加,但由于基础设施跟不上,每年有25%左右的住宅建成后不能及时交付使用。
第四,效益的间接性和长期性。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其目的并不完全着眼于获得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在于为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促进城市经济和其它各项城市事业的发展,增进城市的总体效益。
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和经营管理效果,往往表现为服务对象的效益提高,进而促进城市总体效益的提高。例如,城市道路和桥梁的建设投资和维护费用都很大,但一般并不直接向使用者收费,当然也就不能采取市场补偿的方式直接收回投资或进行更新和再建,更不能为财政提供积累。
孤立地看城市道路和桥梁的效益很差,但它们确为城市高效运转创造了条件。重庆长江大桥、嘉陵江大桥建成后,使重庆市江北、南岸和市区连成一片,几乎100%的企业受益,上海市的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延安东路越江隧道的建设,对上海市建设成世界性大都会将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大桥和隧道都没有直接向使用者收费。
又如,天津引滦入津引水工程完成后,由于水质改善,天津纺织印染工业的染色牢度提高半级到一级,一级品率也大为提高。反之,上海因排污及污水处理工程设施的建设跟不上需要,苏州河和黄浦江水质日趋下降,导致啤酒质量下降,纺织品洁白度不够,不少罐头食品难以外销,企业因此而蒙受重大损失。
此外,城市基础设施的间接效益,有时还可以通过其服务对象的效益收益来计算,例如,大连市前几年因为缺水每年损失工业产值6亿元;上海工业如能增加32万立方米煤气,每年可增加产值7—8亿元。所以,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益主要是通过整体社会经济效益而间接地表现出来的。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大、使用期长,总的投资效益在短期内难以得到集中反映,要通过一段相当长的时期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城市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会长期反映出来。例如,城市园林绿化等环境设施,给城市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活动场所,使居民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城市防灾设施的健全,可使城市能稳定安全地运转,这些效益是深远的长期的。
三、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经济中的作用
城市基础设施是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必要条件,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种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从古今中外的城市发展历史考察,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形成的重要条件。城市要赖以生存,必须要维持城市居民生活,要有足够的水源补给,不能想象在一个缺乏充足水源没有供水设施的地方能形成某个城市。
我国历史上处于西北丝绸之路的楼兰古城、印度北部的斯育等城市,由于自然条件恶化,水源枯竭,城市由盛到衰,最后成为废墟,就是例证。城市要生存和发展,还必须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湖北省襄樊市是历史文化名城,焦柳铁路与汉渝铁路在此交汇而成为铁路交通枢纽,又陆续修建汉江一、二、三桥,扩建航空港,完善水陆联运码头,扩建自来水厂,新建排水系统,建设日供气21万立方米的煤气工程,修建城市内、中、外环路,扩大城市公共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的20平方公里发展到1995年的5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31。
9万人发展到65万人,市区工业总产值1995年达到100亿元以上,已呈现出大城市的雏型。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的深圳、珠海等特区城市,仅用10余年时间就从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今天的现代化城市,并呈现继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城市开发初期进行的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由此可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二,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
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很大一部分以社会方式直接参与了生产企业的生产,其中,供水、排水、道路、交通、煤气、热力、电报、电话等设施,以各自特殊的方式,直接进入了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品生产全过程。
不容讳言,没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雨水污水的排放处理,企业就无法生产,没有城市道路的交通设施,生产资料就难以进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产品或商品流通势必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实际上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城市经济中,几乎所有的生产企业都以电力为动力,以水为生产手段或原料,把道路交通设施作为生产企业投资和产出的基础物质条件。
据统计,我国城市供水的70%、煤气的50%、电力的80%以上用于工业生产。所以,将会直接影响工业生产。上海市的工业用燃气长期以来供应不足,每年因此损失工业产值10亿元左右。北京市1983年由于缺电曾平均每天拉闸停电限电89次,因此一年损失工业产值30亿元。
天津市在引滦入津前的某年,曾因只剩下两个星期的供水量,几乎使整个城市陷于瘫痪。
城市基础设施中有一部分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但也间接地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从而影响城市经济的正常运转。
上海市在越江隧道和南浦、杨浦大桥建成以前,汽车轮渡过江来回得花几个小时,浦东浦西有关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而大受影响。重庆长江大桥建成后,不但促进了南岸区的城市经济发展,而且可为市区工厂增收节支1000多万元,使80%以上的工厂受益。
第三,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
城市基础设施也具有为社会服务的性质,其服务对象不仅是生产,而且还有城市居民的生活,有些设施例如防火、防洪、防震等还担负着保证城市安全的作用。
为城市居民生活服务是城市基础设施一开始出现就具备的职能。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及良好与否也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很难想象,一个现代化城市,没有了电力和燃气供应,居民的生活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一个城市如果交通不畅、通讯不灵、电力燃气供应不足、给排水能力低下等,就谈不上城市居民生活的高质量,充其量也就是维持居民生活而已,最终,城市将会因此而萎缩下去。
相反地,完善而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居民创造清洁、卫生、优美、舒适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居民对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既使城市居民在生活上得到实惠而且直接感受,也使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获得推动力,其影响是潜在而深远的,因而,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第四,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产生聚集效益的决定因素。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当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交换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以后,城市就产生了。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和生产力空间载体,聚集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生产资料、资金、劳动力和科学技术及文化教育卫生,而成为一定区域内社会各要素的聚集体。
这种聚集体产生巨大的城市聚集效益和广泛的城市辐射力。
城市聚集效益的产生是由于众多的社会经济单位集合于城市这个空间内既实现高度专业化分工,又形成经济实体、社会实体和物质实体三者的有机结构,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整体性高效益的结果。
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与经济实体、社会实体和物质实体的综合统一,要求有精密分工和广泛紧密的协作,使城市成为高度社会化的有机整体,这种社会化是建立在完善而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之上的。完善而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可以使城市各社会经济单位更好地分工协作加强联系,城市基础设施的各个方面迅速传导着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把城市地域内各社会经济要素紧密地聚合在一起,大大提高城市所有部门的经济效益、城市社会效益和城市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整体的城市聚集效益。
总之,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立足的基础,是城市社会经济运转的骨架,是城市居民获得安全美好生活的物质前提。所以,有人形象地将其喻为城市建设的先行官,城市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