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2019-06-03 20:26:43
外耳道炎是由细菌、真菌感染,或态反应引起的外耳道皮肤、皮下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外耳道炎通常是指弥漫性外耳道炎。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分为急性外耳道炎和慢性外耳道炎。急性外耳道炎以浸润性炎症为主,慢性外耳道炎以脱屑为主。真菌感染者又称为真菌性外耳道炎。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临床症状
1.急性外耳道炎
耳痒、疼痛、灼热、耳漏、听力减退。外耳道...[展开]
外耳道炎是由细菌、真菌感染,或态反应引起的外耳道皮肤、皮下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外耳道炎通常是指弥漫性外耳道炎。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分为急性外耳道炎和慢性外耳道炎。急性外耳道炎以浸润性炎症为主,慢性外耳道炎以脱屑为主。真菌感染者又称为真菌性外耳道炎。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临床症状
1.急性外耳道炎
耳痒、疼痛、灼热、耳漏、听力减退。外耳道皮肤弥漫性充血肿胀、糜烂、外耳道变窄,伴少许脓性分泌物和(或)上皮脱屑,按压耳屏或牵拉耳郭时耳痛加剧,耳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2.慢性外耳道炎
耳痒,皮肤脱屑,耳闷胀感,严重者可伴听力减退,基本上无耳痛症状。外耳道皮肤充血、增厚、外耳道变窄,深处有脓液或脱屑积存,有时可见肉芽组织增生。危害
外耳道炎可引起听力下降,进而导致传导性耳聋、耳鸣,并可发展为中耳炎,使病情更加复杂。
检查
耳科检查、血常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耳科检查所见及细菌培养结果可诊断。
饮食建议
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半流质饮食或软食,避免过硬等刺激性食物。
治疗原则
急性期口服抗生素。局部冲洗、使用抗生素等处理及加强全身性疾病的诊治。
治愈性
经规范治疗,一般可较好改善症状,基本治愈。
重要提醒
改掉不良的挖耳习惯,避免在脏水中游泳,避免水进入外耳道。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