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上外国人怎样称呼中国

全部回答

2011-03-03

0 0

    历史上外国人怎样称呼中国 -------------------------------------------------------------------------------- 2010-1-20 9:49:57     历史上,各国以对某一时期中国事物的具体印象为基础,对中国有过多种称谓,其中不乏偏见与歧视。
    当然,这些称谓如今多已弃用,但其中所包含的历史,却值得后人记取。   震旦Sinian,古印度对中国的称谓。过去曾认为震旦是一种鸦雀,是中国特有的鸟。其实,震旦纪是5。
  7亿年前到18亿年前的地质年代,这段时间在生物演化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在震旦纪之后,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创造了地球上美丽绚烂的生命世界。     丝国Seres,也称塞里斯,古希腊和罗马对中国西北地方及其居民的称谓,意思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
  当时,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制作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汉代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曾向世界各国输出大量丝绸。据记载,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恺撒大帝曾穿着中国丝绸袍子去看戏,引起轰动,被认为是空前豪华的衣裳。
       契丹Cathe,俄语称中国为“契丹”。辽代时期,当时的北方民族如女真、蒙古等都把中原地带叫做“契丹”。随着这些民族和北方或西方的交流融合,“契丹”的名字逐渐表示中国的土地。
     陶瓷China,18世纪以前,中国昌南镇(今景德镇)的精美瓷器在欧洲很受欢迎,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  欧洲人因此把“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
     清国人Chink,源于清朝的“Ching”,在英文的俚语中意指“中国人”,带有贬义。这是因为中国在清末时是最受人欺负的国家,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因此成了清国奴。   中国风Chinoiserie,18世纪中期,法语中专指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风格。
    当时,很多设计师和工匠大量采用中国题材,如中国服饰、龙、宝塔,结合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出各种新形象。后来演化为“中国风格”,也有“中国的”、“中国人”的意思。   西内逊Chinees,荷兰语中专指华人的词,含有贬义,因为那时的中国给人的印象是老弱、保守和落后。
  现在,“西内逊”仅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到中国餐馆里去吃饭”, Cina(支那国):梵文对中国的称呼,汉文古书中多音译为“支那”或者“脂那”。  原意指“智慧”,印度古代著名的《摩奴法典》曾将Cina与希腊并列,同称为文明富强之国度。
  日本从江户时代中期到19世纪中期,也用“支那”称中国。中日甲午战争后,“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失败者的轻蔑的情感和心理,并由中性词转变为贬义词。当时荷兰的字典中,“支那”则被解释为“愚蠢的中国人”,“精神有问题的中国人”等。
      Taugast(桃花石国):一般音译作“桃花石国”,最早见于拜占庭历史家西摩卡塔的著作。(剩余962字)   二是指“中国人”。   掌柜 19世纪初,韩国用“掌柜”一词来称呼那些到朝鲜的中国人,意思是中国人精于算计,善于做生意,并称中国人是“守财奴”,认为中国人会挣钱但不会花钱。
       船国Nuoc Tau,越南民间把中国说成“船国”,把居住在越南的华人称为“三船”,意思是中国人是坐船来到越南的,中国的船舶制造业让越南人羡慕。   支那Cina,日本从江户时代中期到19世纪中期,用“支那”称中国。
  中日甲午战争后,随着清政府的失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失败者的轻蔑的情感和心理,并由中性词转变为贬义词。  当时荷兰的字典中,“支那”则被解释为“愚蠢的中国人”, “精神有问题的中国人”等。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
考古学
传播学
伦理学
管理学
哲学
语言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