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追月”是什么意思?是哪里的习俗?

全部回答

2010-09-22

0 0

哦,真有骑马追月的?我还以为是彩云追月呢。

2010-10-02

404 0

蒙古族的追月习俗 中秋月下,蒙古族男女老少跨上...带有驱邪的意思

2010-09-27

433 0

    中 秋 节 中秋节两广地区的广府俗称八月十五、或曰月光诞。俗谚云:“冬唔饱,年唔饱,八月十五得餐馆”。可知中秋节对饮食的重要。清代有首《羊城竹枝词》云:“中秋佳节近如何,饼饵家家馈送多,拜罢嫦娥斟月下,香芋啖遍更炒螺。
  ”都离不开“饮食”二宇,其主要习俗有: (一)竖中秋、拜月娘、耍碌仔 两广地区的广府民系中秋的节日气氛特别浓烈,早在节前一个多月,著名茶楼饼家就开始了月饼大战,门前扎作彩绘,披红挂绿,标出各式月饼的美名,挂上宫灯、走马灯之类,有的还绘制唐明皇游月宫”、“八仙过海”、“大闹天宫”、“貂婵拜月”、“吴刚伐桂”等彩图,一派节日景象。
    各家各户的门口、厅堂和天台上亦装饰一番,竖起一根竹竿,挂上灯笼、彩旗、银铃等,俗称“竖中秋”。富豪之家所悬灯笼至数百盏,砌成贺中秋等字样。所挂灯笼有鱼龙灯、鸟兽灯、花果灯等,最简便的是“柚皮灯”,一般可自行制作。
  儿童们提着各种灯饰,沿街游乐嬉戏,主妇们则忙于拜月。   拜月仪式多为对月当天,有天台的在天台,无天台的在家门前,摆开八仙桌,焚香礼拜,贡品除月饼外有柚子、柿子、香蕉、杨桃、油甘子、芋头等,芋头讲究“母子相连”,寓意合家团聚。
  拜月娘后合家围坐,分享各种贡品,外加炒田螺等,畅叙天伦,直到深夜。值此美景良宵,或有人来兜售“月光书”,广东人讳“输”,改称“月光赢”,实际是木鱼书,故又称“撞卦木鱼”,以此来卜凶吉。  买到《蒙正祭灶》者寓意先苦后甜,买到《客途秋恨》者则命运多艰,买到《甘罗拜相》者少年得志云云。
  小贩们则多拿意头好的书去兜售,人们也乐意购买。过去,还有“请碟仙”、“迷童子”、“去阴阳街”等活动,1949年后已少见。“耍禄仔” 是过去中秋节十分流行的儿童游戏,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儿童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或提着各种动物、瓜果形状的灯色,沿街踏歌而行,一边唱着“耍禄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
    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莫谓文章无用处,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儿童们在尽情游乐之后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饼果品之类。 (二)广东式中秋月饼及小食 广府中秋,最热闹的是饼家,而广东式月饼,在京、宁、滇四大类中也是花样最多,制作最考究的一种。
    据1927年出版的《民俗周刊》第32期载,当时有人调查了二州六间较大的茶楼饼家,当年展出的饼式就有80多种,诸如唐皇燕月、西施酥月、七星伴月、凤凰西山月、银河映秋月、东坡腾皓月、海珠团圆月、西湖燕窝月、冶容蛋黄月、宝鸭容莲月、金华香腿月、五仁罗汉月、冬菇腊肠月等,应有尽有,年年有增无减,频出新招,各色海味月。
    水果月、迷你月等,小巧精致,装球富丽,叫人不忍下口。 值得一提的还有各种小食,寓意非常。首先是拜月时用的芋头,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广州时序”节中就有提及:“八月蓼花水至,有月则是岁多珠。
  为大姘象月浮,桂酒剥芋。芋有十四种,以黄者为贵。”“次白芋、次红芽芋”,再次为“南芋”,“南芋色紫,生沙,甚可食”,即现在广州人所谓之“槟榔芋”是也。  以芋头拜月,象征以夷人(指外族侵略者)之头祭月,民间传说,当时是以此举来作为起义统一行动的讯号,后来袭以成俗。
  又一说是以芋母与芋仔相连,象征合家团聚,家庭幸福。另有两种小食是花生和炒田螺。中秋节前后正是秋花生下来的季节,带壳煮熟后食,十分可口。广府人素以红枣加花生寓意“早生贵子”,别有意头。  田螺秋季最为肥美,炒后香嫩脆滑,对月啜螺,情趣盎然。
  加入田螺多子,蕴涵“多子多福”为传统思想所追随,故沿袭至今。 (三)中秋“追月”习俗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还要在八月十六夜再过一次,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是夜邀约亲朋好友,到风景优美的地方赏月。一些商家地区,此风还专门举办“追月”茶会之类,招徕顾客。特别香港地区,此风犹盛。中秋之夜,香港全城灯饰辉煌,人如潮涌,纷纷到户外赏月观灯。
  香港最大的维多利亚公园,每年都举办盛大的赏月彩灯晚会。五光十色的花灯,与人们手提的各色灯笼,相映成趣,整个公园成了灯的海洋。  据报载,当晚前往该园观灯者,每年都达10万人之众。
  如是观赏一夜,余兴未尽,于是十六日晚上,不少人又扶老携幼,带着帐篷灯具,美酒佳肴,来到山村草坪或海滩,坐在一起,听涛赏月,品酒谈笑。还有人点燃蜡烛,排成各种图案,在海滩上拜月。月光烛光,天空大海,相映生辉,引人入胜。
    其实,八月十六过中秋的风俗,外省亦有,浙江宁波一带犹盛。传说南宋右丞相史浩,每年中秋必回乡与父老乡亲共渡佳节,老百姓十分尊敬他,有年中秋,因公务繁忙当日才急忙从当时的京都临安(杭州)赶回,不幸在路上跌伤了脚,第二天才回到家里,家乡的人民也一直等着他,十六日夜才和他一起欢度中秋节,后袭以成俗。
    岭南“追月”之风俗,亦可能与此相关。 。

2010-09-23

433 0

  旧时的新安和广东好些地方曾经有过八月十六“追月”的习俗。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日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据说,八月十五晚家人团圆赏月后,余兴未尽,次日再和好友相聚,月下吟诗作对,欣赏花灯,久而久之,形成追月之说。
  
   另:蒙古族的追月习俗 中秋月下,蒙古族男女老少跨上骏马,披着银色月光驰骋在草原之上。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西方,他们则朝西放马奔驰,紧紧追随月的足迹,不到月下,不止“追月”。 。

2010-09-22

404 0

新安和广东好些地方曾经有过八月十六“追月”的习俗

2010-09-22

432 0

旧时的新安和广东好些地方曾经有过八月十六“追月”的习俗。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日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据说,八月十五晚家人团圆赏月后,余兴未尽,次日再和好友相聚,月下吟诗作对,欣赏花灯,久而久之,形成追月之说。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文学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