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安阳是哪几朝的古都?

全部回答

2010-04-29

0 0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率邻部族迁徙到安阳,历八代十二王,共255年。这一时期的商王朝疆域辽阔,国力空前强盛,开创了中国上古史的新纪元,也成为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
  此后,相继有三国时期的曹魏,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殷都废而邺都起,邺都衰而相州继,相州改而彰德立,古都文明的薪火,在安阳这片土地上传承不断,安阳成为“七朝古都”。
  

2010-04-30

    西周时,安阳一带均为卫国之地。 春秋时期,属晋,为晋东阳之地。 战国时期,先属魏、后属赵。魏文侯时,任命西门豹为邺令。公元前257年,秦将王?攻克魏“宁新中”邑,改“宁新中”为“安阳”,“安阳”之名始见于史册。
   秦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安阳北部和内黄县属邯郸郡,林州、汤阴、滑县属河内郡。   西汉时,属河内郡和冀州魏郡。 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割河内郡、东郡,益魏郡。
  曹操破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曹操在邺练兵习武之余,还同当时的一批文人,著名的有“建安七子”,一起吟诗作赋,创造了有名的“建安文化”。曹魏时,邺地不仅是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繁华的地区,邺城也成为最著名的大都会。
     晋时,仍置魏郡,领邺、长乐、魏县、斥邱、安阳、汤阴、内黄、黎阳8县。由于晋王室内乱,边疆少数民族乘机内侵,在北方形成“五胡十六国”局面,安阳一带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先后有后赵、大魏(也称冉魏)、前燕、前秦、后燕、北魏在邺建都。
  公元401年,在行台之上设相州,取河??甲居相之义为州名,是为相州名称之始。  此时,相州的辖区大致相当于曹魏时代的魏郡。 南北朝时,公元534年,高欢立元善见为帝,即孝静帝,改元天平,从洛阳迁都于邺城,史称东魏,都邺16年。
   公元550年,东魏改国号北齐,仍以邺为都。北齐都邺27年。 北周时,仍以邺为相州,置相州总管府。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杨坚焚毁邺城,并将相州治所和邺民全部迁邺南之安阳城,安阳遂称相州,邺城的旧址设灵芝县,从此,安阳取代邺城成为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隋初,仍为相州,炀帝时,废州复置魏郡,治所安阳。 唐武德初,复改魏郡为相州。天宝元年,改相州为邺郡。  乾元元年复为相州,隶河北道。 五代时,后梁贞明元年(915年)建昭德军,后唐时为魏州的属郡,后晋天福二年(973年),复升为彰德军,彰德之名始见于史册。
  在后周时,于相州城内修建了天宁寺塔(文峰塔),成为今日安阳城的标志。 宋时仍为相州,隶属河北路,置彰德军节度。   金明昌三年(1192年),升相州为彰德府,此为彰德府名称之始。
  金沿宋制,彰德府属河北西路管辖。元时,改彰德府为彰德路,属中书省。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复置彰德总管府,下辖录事司及怀、孟、卫、耀4州,安阳、临漳、汤阴、辅岩、林虑5县。 明代,为彰德府,领磁州、安阳、汤阴、临漳、林县、武安、涉县共1州6县,改属河南布政使司。
    此前,自汉以后,漳洹流域一直是河北大政区的一部分。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率师北取中原,大败元军,夺取河北的卫辉、彰德诸路,即属明中书分省(设汴梁)管辖。后中书分省改为布政使司,从此彰德府及其属县,改属河南省,至清代沿袭不变。
   清初,沿袭明制,仍为彰德府,领 1州6县。  雍正三年(1725年)划直隶大名府的内黄县入彰德府。次年,析出磁州改属直隶广平府,时彰德府领安阳、汤阴、临漳、林县、武安、涉县、内黄7县。
  1906年,京汉铁路正式通车,进一步促进了安阳的工商业发展。清末,袁世凯被 清庭免职,袁遂隐居彰德洹上,窥视北京,静观待变。   民国初年(1913年),废彰德府,存安阳县,隶河南省豫北道。
  民国21年(1932年),设立河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安阳城内东大街西头路北),领安阳、林县、汤阴县、内黄、滑县等11县。1920年前后,安阳一带引种美棉获得成功,使安阳成为优质棉花的主要产区和集散地。
  
    本世纪初,殷墟文物出土渐多,引起人们的注意。1928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董作宾主持对殷墟进行了首次发掘,作为“甲骨之乡”、“商代国都”的安阳从此更加为世人所瞩目。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