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上的安全气囊怎么使用和养护呢?
《安全气囊的发明》
当今汽车安全气囊的雏形其实是由美国人Jhon·W·Hetrick发明的一种气垫。早在1952年,他就发明了他自己称之为“安全气垫”的装置。
但当时的这种气垫还只是一种纯机械机构,由于保护效果并不明显、制造成本偏高,以及气体的膨胀速度不够快等因素,因此并没有引起汽车厂家的广泛关注。 不过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汽车制造技术的飞跃,车速越来越快,交通事故也随之成为了令人头疼的副产品,而此时安全气囊的话题就又被重新提起。
《安全气囊的构造与原理》
安全气囊的英文缩写为SRS,一般是由碰撞传感器、电脑处理器、气体发生器以及主气囊等几个部件组成。 用于保护司机...全部
《安全气囊的发明》
当今汽车安全气囊的雏形其实是由美国人Jhon·W·Hetrick发明的一种气垫。早在1952年,他就发明了他自己称之为“安全气垫”的装置。
但当时的这种气垫还只是一种纯机械机构,由于保护效果并不明显、制造成本偏高,以及气体的膨胀速度不够快等因素,因此并没有引起汽车厂家的广泛关注。
不过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汽车制造技术的飞跃,车速越来越快,交通事故也随之成为了令人头疼的副产品,而此时安全气囊的话题就又被重新提起。
《安全气囊的构造与原理》
安全气囊的英文缩写为SRS,一般是由碰撞传感器、电脑处理器、气体发生器以及主气囊等几个部件组成。
用于保护司机的主安全气囊被安置在方向盘内,而其它的气囊因保护位置的不同则被安装在了汽车的各个角落,现在的一些豪华车最多配备了20个以上的安全气囊,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汽车安全性由很多方面决定,气囊的多少并不是决定一款车安全系数的唯一标准。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碰撞传感器和电脑会判断出撞击的力度,并及时向气囊发出指令。不过气囊弹出的冲击力在保护驾乘者安全的同时,也可能造成危险隐患,所以并不是安全气囊打开就一定安全。而且车速越快,碰撞的时间也就越短,一旦碰撞时间比气囊的爆发时间还短时,气囊的作用就非常微小了。
《安全气囊的使用与养护》
正常情况下,安全气囊从出厂一直到报废都是不用自行维护的。每次启动车辆前,仪表台上的SRS警告灯会亮5秒钟左右表示在自检,当电脑确认无误后警告灯自动熄灭。
如果警告灯一直闪烁,则表明安全气囊系统已经存在故障,应立即送修。
此外,气囊在弹出的瞬间力量很大,所以不要在气囊的前方或附近放置任何物品。而且气囊属于一次性使用物品,在弹出后就需要重新安装,成本不扉,所以在副驾位无人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关闭副气囊。
《关于安全气囊的几点误区》
1。并不是所有碰撞气囊都会打开。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碰撞气囊都会打开。传感器只有在满足了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引爆气囊。比如撞击必须是发生在正前方,而侧撞或追尾司机位置的安全气囊都是不会爆开的。
2。安全气囊并不能保护幼小的儿童。
目前的车用气囊都是针对成年人设计的,在弹出时的巨大冲击力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不但不能起到保护作用,相反还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因此对于儿童来说最安全的位置应该是后排,而且要系好安全带,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还要反置安全座椅。
3。仅靠气囊不能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三点式安全带的发明和使用保护了数以万计的驾驶员生命安全,即使在汽车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不例外,气囊只能起到辅助保护的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没有系安全带的情况下,仅靠气囊的保护率只有18%左右,而“安全带+气囊”的保护作用可高达60%。
(慧聪汽车维修保养网)
《安全气囊保养需注意四大点》
在平时的驾乘过程中,大家对于安全气囊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打开点火开关时注意观察一下安全气囊警示灯的状态,如果该警示灯在系统自检后没有熄灭,或者在正常的行驶过程中忽然发现安全气囊警示灯点亮,应该尽快到专业服务站检查一下。
(2)如果由于事故而使得安全气囊引爆过,则应该到专业服务站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如果有必要,应该更换全套新的辅助乘员保护系统。
(3)尤其值得大家参考的是,车内后视镜上最好不要悬挂小饰物,还有在转向盘以及前排乘客前方的安全气囊安装处也不要粘贴其他东西。
因为一旦安全气囊爆发,它们都可能会被弹出的气囊撞向驾乘者,或者严重影响安全气囊的正常弹出,这是非常危险的。
(4)如果您生气了,也千万不可用力敲打安装气囊的部位,不要拿气囊撒气,否则可能会发生意外情况或是损坏安全气囊的引爆装置。
最后,要尽量紧靠椅背坐直,不要坐得离转向盘太近,正确握好转向盘,并要时刻注意自己并提醒旁边的乘员系好安全带!
本篇文章来源于『汽车养护网 』原文链接:
《[用车养护]也谈谈安全气囊》
在论坛里一直能看到不少关于安全气囊的投诉,内容大都是车辆发生碰撞,损毁严重,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但气囊没有弹出;4S店大都喜欢用“碰撞角度不对”这样的说法,让用户难以接受。
因此,在这里谈谈我对安全气囊的一些理解。本人非专业人士,如有谬误,请节省砖块~~
首先要纠正一个误区,那就是安全气囊非但万能,而且作用相当有限,只能在严格的条件下弹出。相对地,安全带的作用重要得多!!气囊仅是辅助!!安全带是老总,气囊就是个助理。
气囊的弹出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没达到条件却弹出的气囊非但起不了保护作用,反而破坏力巨大!例如,你的车子和自行车或是电线杆正面碰了下,碰撞不严重,没有伤亡,最多换前保就是了,结果气囊非常灵敏地蹦了出来,你不得不痛苦地换内饰。
另外一个普遍后果就是,高速下如果安全带没系,气囊弹出会对乘员造成严重伤害。此时的气囊就是个炸弹,靠火药以超过200m/s的速度迅速爆出,如果没系安全带,驾驶员的头部就会以及快的速度撞向方向盘和前挡风玻璃,这样头部和安全气囊之间的相对速度会相当大(想象一下飞机吧),后果就是气囊狠狠地把驾驶员的脑袋弹回去,你的颈椎表示压力很大!你冒着被爆头和毁容的危险!另外切记!前排不要坐儿童,气囊对儿童的伤害更大!!
接下来说说气囊弹开需要满足的一些条件。
首先是要有一定的速度,一般车速在50km/h以上。当然,更重要的是对急减速情况的判断,这个加速度要高于-40g,也就是40倍体重。这个要求其实挺高,据说航天飞机起飞时宇航员承受的也不过9~10倍重力加速度。
不过,这个要求是国家碰撞试验中的标准情况,所以安全气囊以这个加速度为标准的“阀值”。很多事故中车辆损毁很严重,人员损伤,但气囊没有弹开,就是这个加速度没达到。请注意,这个加速度是相对的。假如在高速公路上以超过100km/h的速度发生追尾,车子撞烂,但因为动量被前车分担,两车的相对速度不高,达不到气囊弹开的条件。
还有,追尾大卡车是,车头直接钻到卡车屁股里,卡车车底会把轿车车顶撞烂,但装在轿车下面的前碰撞传感器探测到碰撞加速度要比车顶小很多,依然会达不到起爆阀值(当然,这种情况下气囊弹出来也基本无济于事)。
还有种情况是撞护栏,很多高速公路上的护栏不经撞,一撞即溃,这种情况下估计车速飚到F1,瞬间加速度也不会很大,气囊不一定弹开。撞小车弹不开,撞卡车弹不开,撞护栏弹不开,你要问撞什么气囊才会弹开?告诉你,撞水泥隔离墩,这种刚性碰撞的瞬间加速度肯定很大,不过千万别试!!
接下来是另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4S店经常忽悠的让很多车主恨得咬牙切齿的“角度问题”!现在的汽车,不一定有侧气囊和气帘,但正面气囊一定会配备。
正面气囊就是应对正面碰撞的,如果不是正碰,气囊为何要弹出?所以判断正碰与否的依据就是这个“角度”。这个角度为车辆纵轴线左右30度,超过30度,就算不上正碰。这基本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如果超过30度,碰撞会造成成员的身体像两边倾斜,如果正面气囊弹出,基本起不到保护头部和胸部的作用,搞不好还会造成伤害!所以,发生事故后,当事车主必须保留碰撞角度的相关证据,如果明显直线碰撞,或者4S店未仔细勘查事故现场就说“碰撞角度不对”,那就是4S店无理了。
还有些情况,如侧碰,侧翻,正面气囊是不起作用的。这时配有侧气囊和气帘的车子就有优势。尤其是侧翻情况下,如果车子的A柱B柱疲软,车顶会像鸡蛋壳那样被压碎,此时气帘的弹出很重要。
目前主流车型都是通过碰撞传感器(正/侧)配合其他传感器工作,将采集的数据输入气囊控制器判断气囊是否弹出。
气囊的弹出条件写在控制器内,而且弹出的“阀值”不是一个定值,而是相当复杂的曲线,牵涉到诸多变量;系安全带和不系安全的曲线也不同。这些控制策略正是安全气囊厂商的核心技术,垄断在几家公司手里,且各厂商的控制策略有所不同,所以国际上很难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很多情况下气囊弹不出,消费者要控告厂家质量问题是相当困难的,就是因为这个核心机密般的“控制策略”,消费者几乎不可能获取事故车辆的各个相关参数和控制策略进行验证,以发现其中某一环发生故障。还要说明一点的是,国内那么多汽车企业使用的气囊就是国际上这几家垄断企业的产品,大家都一样,不分欧美系日韩系国产系,不分豪车经济型车。
例如德系车用的较多的是大陆电子生产的气囊(也就是生产马牌轮胎的Continental),据我所知即使是国内的大陆合资厂都不生产,而是采取转口贸易的方式进口到中国,还真和车子本身没多大关系。
最后,希望众位有车一族开车系安全带,安全行车,良好的驾驶习惯比车子本身的主动被动安全设备重要!祝大家一路平安!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