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宗教

色即是空在佛家中到底是什么意思?

简单一点理解

全部回答

2009-04-03

0 0

    我的回答在這裡也適合。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心?》中的?删洹I俏??意識?κ篱g萬事萬物的認知,名之曰——色。它包括物、事、語言文字、思維意識。比如我??的觀點,知?,什麽主義(唯心唯物)等等都?凫渡R?檫@些抽象思維性的意識是我??的心意識?θf事萬物分?e?讨a生的,它牢固地染污著我??的心性,所以也?凫渡唷I?o常的,短?鹤?化的,不長久的,就是物質宇宙也???纾浴缎慕?》上講:“色既是空”。
    ?o常啊! “空即是色。”這??空——是我??思維給它定的定義,這??概念是心意識的產物,是念頭,它與“有”一?邮俏??意識?κ挛锏恼J知,所以這??“空”也?凫渡7彩钦Z言文字,思維意識裡的空概念都是色相,不是真空。
   真“空”是清?粜模?o任何念頭。  天臺宗修“止觀”,止什麽?止念頭,止一切念頭,觀是止念的后效?R簿褪恰缎慕?》講的觀照。觀照是?o念的,是心在體?即是觀照。
   禪修“坐禪”叫??],?羰谗? ?粜摹?]什麽??]念頭。空有?蛇?不著,因?檫@??空和有都是色相,都是念頭。離?蛇?,也不落中間,這中間也是念頭,只有《金???》上講:“??o所住而生其心”(即不生一念),才能明心?性,才能?性成佛。
     所以《心?》上講:“色即是空,空是色。”真正的“空”是清?粜模?o任何思維意識活?印_@語言文字,思維意識里的“空”?然是色了。 。

2009-04-07

200 0

阿弥陀佛 简单地讲,就是修炼的人不可执著于色。经历了相当难的一段过程当你有一天真能做到不著于色了的时候,你会懂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那你什么时候能放下物欲执著你就明白这句话了。放不下五欲六尘,放不下名利、自我,任凭别人如何解释,你也没法明白这句话。

2009-04-03

200 0

    阿弥陀佛 色即是空这句话本来就不简单,如何简单理解呢,还要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那就没办法简单理解了,不过,这里还是只能大概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色就是物质,就是说物质和空是一回事,比如我们的身体也是物质,在佛教里也叫色身,我们这个色身,本来是没有的,因为各种条件成熟了就产生了,它既然有生就有灭,它是无常的,不会永生不灭的,这个色身总有一天会灭亡,它会终归为空。
     空不可理解为空间,也不可理解为无,可以理解为一种消失,但还是不怎么确切,它很难表达,因为超出世间的理解,到底是什么,还是就看仁者自己怎么领悟了。 。

2009-04-02

199 0

    此义甚深,且极易被“不求甚解”者误会;末学浅陋,难以深说,简答如下: “色即是空”: 这里的“色”是指“色蕴”(即物质的积聚);经云:“观色如聚沫”:色如泡沫,虚有其形,实无一物,保留片刻,随即破灭;“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所以,五蕴皆是“暂时有”,是虚妄不实;故言“空”:无有恒常之义,不真实之义。
     “空即是色”: 追根溯源,“色蕴”等五蕴从何而来?说“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此是缘觉乘所证,未证空性故);是诸缘和合而生;可是,“诸缘”之中,却有一个根本,没有这个根本,一切法、一切诸缘无从生起。
  此根本即是“空性如来藏”。“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讲明这个恒常不灭的真心(空性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根本。  他能生出色蕴等五蕴,故五蕴即是“空”(如来藏),这个“空”,是“有”之义,名为“真空”“真空妙有”“诸法实相”,这个“空”,能生万法,故说“空即是色”。
   不知以上二种“空”之义,混为一谈,则容易产生错乱;“色即是空”容易理解,“空即是色”却不易理解;前者可以用意识心观察思维而知;后者却需要证得“空性”(开悟明心),才能如实现观;否则只是“怀疑着”听闻,(如是妙义,信受为胜,疑受也是福德无量,却不可诽谤,经云:“空性随应说,不应演非处;若演于非处,甘露即为毒”:诽谤大乘出世间法,当堕阿鼻地狱;故世尊宁可让五千比丘不得闻,默然而许其退席。
    )我等学佛人,当闻悟者所说而坚信:“空性如来藏能生出五蕴,即是五蕴,五蕴的出生,显现出如来藏能生万法之功德”,进一步而言,十八界生灭法亦是如此,从不实之中证得真实,故言“借假修真”“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心经》意旨,显说“空相”,隐说“空性如来藏”;若不是建立在此恒常不灭之真心的基础之上而专说“空”;则坠入“断灭空”,成为“断见外道”,非是佛法。  大乘般若类经典,依此深义熏习,常有所解;“依文解义,三世佛怨”,学人慎之!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2009-04-02

201 0

    这句话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楼上各位善知识说的都不错,本着交流的愿望,我也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呵呵。 心经里面有讲到五蕴,五蕴指色受想行识,包括色和心两个部分,色划分在色这个部分,受想行识划分在心这个部分。
  在佛学里面,物质世界是属于色这个部分,但是色的划分里面不单单只有物质世界,为了便于理解,就把色当作物质世界来看待吧。   要理解佛学,首先要理解无常,苦,无我这三个要素。
  苦和无我都是基于无常来说的,那么,理解无常就非常重要了。 无常,通俗的说法就是变化。物质世界在不断的变化,所以物质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绝对恒定不变的自体,因此说空。这个空不是说没有,而是基于变化来说的。
    比如,我们观察人的成长:从出生到死亡,最后归于黄土,一直在变化,其中找不到一个绝对恒定不变的自体。 我们再继续观察,这个物质世界是以变化的形式而存在,变化由物质世界而表现出来,物质世界和变化是不可分的。
  所以,经文上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紧接着,经文又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意思就是变化的就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的就是变化。 再下来,经文接着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是感受,眼耳鼻舌身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就是受;想是意识对受的分别和对行为的指导,比如意识会分别眼睛看到的是光,耳朵听到的是声音,鼻子嗅到的是气味,舌头尝到的是味道,身体则会感受到温度,疼痛等;行就是行为,我们有了想法就会有相应的行为;识就是知识,通过受,想和行,就会形成知识。
    比如我们手碰触到开水,手有了这个感受,意识就开始产生想:手感受到了温度,“啊,好烫!”,于是就产生行为:立刻把手拿开,然后就会产生一个知识:开水是烫的,不能碰。然后你会这样去教导和告诉别人——开水是烫的,不能碰。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意思是受想行识和色一样,都是和变化统一的。  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它是如此:今天可能你很高兴,明天也许会变得很悲伤,一会儿脑子里面出现这个念头,一会儿又会有其他的念头跑出来。
  由此可知,人心里面的念头,情绪,思维和知识等等都是变化的,是不确定的,如果你跟着这些变化的东西跑来跑去,最后你会疲于奔命,直到把你累死。   因此,不要执着他们,他们都是变化的,最后他们都会消失,不要跟着他们跑,当你停下来的时候,一切都结束了,自己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该吃饭就吃饭,该睡觉就睡觉。比如吃饭的时候跑出念头:哎呀,这个饭真难吃!!!不要跟着这个念头跑,当你觉察到这个念头的时候,其实它已经消失了。  那么,自己就在当下好好吃饭。
  做任何事情都应如此。
     大致的解释就是这样,呵呵 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剩腊闳舨廾鄱喙剩奈薰野薰野剩抻锌植溃独氲叩姑蜗耄烤鼓蹋乐罘穑腊闳舨廾鄱喙剩冒Ⅰ穸嗦奕耆刑幔手闳舨廾鄱啵谴笊裰洌谴竺髦洌俏奚现洌俏薜鹊戎洌艹磺锌嗾媸挡恍椋仕蛋闳舨廾鄱嘀洌此抵湓唬亿薪亿校藿亿校奚亿校刑崛炮?。

2009-04-02

200 0

    佛教的“色即是空,空既是色”理论是佛教的一个相当完整和细致的思想体系。“色空理论”是关于自然层面上的理论,也是佛教宇宙观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佛教的这个理论是佛教理论体系的一个基石,如果没有他,佛教的其他理论就无法成立。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佛教认为,人的心(即意识)之外的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这个世界包括人的肉体和自然界。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是有形的,可以看到和感觉到,这被称为“色”。
  那么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呢,释迦牟尼佛回答说是由四大因素构成的。四大因素为“地、水、火、风”。四大因素由于因缘构成万物,又因为因缘复归和还原于四大因素。这种还原和复归被称为“空”。  特别的,佛教认为,这个空色的过程是循环往复的。
  一个循环结束,另一个循环开始,佛教称其为"轮回"。 请注意这是佛教被认为是无神论的基本根据。因为佛教认为这个空色的循环过程完全是“缘”造成的,其中没有任何超自然的能力在施加影响,也就是没有神的作用。
  这和基督教认为世界一切都是神创造的观点,有本质的区别。   释迦牟尼佛认为这种由空到色,由色到空的轮回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任何进步的含义在里面。同时又可以推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空与色是等价的。
  没有任何区别。“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观点就是从这个思维产生的。 并且。由此就又推导出一个结论,这是佛教的信仰目标,真正具有实质意义的,就是实现"涅磐"。  佛教认为既然世间一切皆空,都没有意义,那么只有涅磐才有意义。
  实际上这就是佛教"色空"理论的基本作用。 和西方哲学思想比较起来,佛教的色空理论与西方的自然社会发展进步论有根本性的区别。因为西方哲学对过程的发展也含有循环和重复的观念,但西方人认为这个循环和重复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总是进步的。
  
    但释迦牟尼佛则认为这种循环和重复一点前进和发展的意义也没有。 总之,"色即是空,空既是色"的空色观是佛教独特的思辩,是佛教对宇宙的基本看法。也有的人们把佛教说的"色"解释为女色,那就对佛教的这个理论理解得太为简单。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宗教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军事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法律
宗教
宗教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