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痨我家的宝宝快两周岁了,总是爱摸我的
奶痨不是因为那个。。。
看看下面这位家长的文章,给你点参考
天天从六个月以后到十三个月的时候,饮食一直都非常规律。三餐以粥和面条为主,奶粉为辅,外加水果。这时候的天天是胖嘟嘟的,非常可爱。
8个月的天天
1岁刚过的天天和妈妈在花展
天天在十三个多月的时候,胃口忽然变小,一日三餐不以主食为主,而已奶粉为主,只要到吃饭时间,主食只吃一点,然后再吃200毫升的奶粉来填饱肚子。 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到了天天十五个月的时候。而这时候的天天,已经是面黄肌瘦了。家里人是又心急又心疼啊,以为女儿得了什么病,就带着天天去上海新华医院看专家门诊(顺便提一句,除了上海儿童医院是儿童专科医院外,新华医院的儿科...全部
奶痨不是因为那个。。。
看看下面这位家长的文章,给你点参考
天天从六个月以后到十三个月的时候,饮食一直都非常规律。三餐以粥和面条为主,奶粉为辅,外加水果。这时候的天天是胖嘟嘟的,非常可爱。
8个月的天天
1岁刚过的天天和妈妈在花展
天天在十三个多月的时候,胃口忽然变小,一日三餐不以主食为主,而已奶粉为主,只要到吃饭时间,主食只吃一点,然后再吃200毫升的奶粉来填饱肚子。
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到了天天十五个月的时候。而这时候的天天,已经是面黄肌瘦了。家里人是又心急又心疼啊,以为女儿得了什么病,就带着天天去上海新华医院看专家门诊(顺便提一句,除了上海儿童医院是儿童专科医院外,新华医院的儿科也非常好,部分儿科用的药都是自制的,非常有针对性,天天以往生病,我都是舍近求远的去新华医院),而检查做下来(验血、验肝功能),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所以医生也只开了些开胃口及帮助消化的药,如维B、马丁啉等。
可还是老样子。这时候年纪稍长些的老人提醒,会不会是“奶痨”。要确定是不是“奶痨”,只有看中医,西医是看不出的。就这样,我们来到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这里看“奶痨”非常的有名)。
老中医搭脉说有点“厌食症”(“厌食症”是现在比较科学的叫法,“奶痨”是老一辈人的说法),需要扎针。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治疗“奶痨”必不可少的就是扎针,在每个手指中间的关节处扎一下(大拇指不扎),然后挤一下,看看出来的是水还是血,如果是水的话,就确定为“奶痨”,出水的手指多的话,“奶痨”就比较严重了。
而天天的手指扎出来的的确是水,个别手指是血,所以不是很严重。医生只开了7天的中药。
非常神奇,当天晚上,天天的胃口就好多了,已恢复大半了。就这样,来来往往,天天吃了1个月的中药就好了。现在的她,已恢复到以往了。
真是不得不佩服我国的国粹啊!
去到医院才发现,现在得“奶痨”的孩子非常多,比我女儿小的也有,大的都已经7、8岁了。如果您的孩子有胃口不好、挑食,或者小宝宝不愿吃主食,以奶粉为主,同时有面黄肌瘦的情况,我建议您带您的孩子去看看中医。
有的父母说和我说“孩子只要身体好,吃奶粉就吃奶粉吧,没关系的”。这是大错特错,孩子在长身体的阶段,需要补充各种营养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发展。如果营养不良,就会影响正常的发育。所以,请不要忽视孩子的饮食和胃口问题。
特别提醒一下,如果你的宝宝1岁以上了,建议您,宝宝每天喝奶粉的次数不要超过3次,最好为2次,这是中医特别嘱咐的。因为宝宝渐渐大了,如果奶粉的量还很大,这也是导致宝宝得“奶痨”原因。
所谓“奶痨”就是中医所称的小儿疳积,也就是西医所称的营养不良,主要原因是蛋白质、热量缺乏。
婴幼儿营养不良不仅导致体格发育落后,而且严重者会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造成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有:一、长期营养素摄入不足。3岁以下的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较多,如出生后不坚持母乳喂养,又过早地以米粉或粥羹代替母乳;或不及时、不合理地添加辅食;或小儿长期偏食、挑食等都会导致营养素摄入的不足,导致“奶痨”。
二、营养素的吸收利用障碍。如慢性腹泻、过敏性肠炎等或胰腺、肝功能障碍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三、营养素的消耗增加。如肠道蛔虫病,结核病,肝、胃疾病等,使体内能量和营养素消耗增加而致营养不良。其他如早产儿、小样儿、多胎儿或有先天性缺陷的小儿也容易发生本病。
改善婴幼儿营养不良应当及时补充营养、调整饮食。必须循序渐进地添加辅食:小婴儿强调母乳喂养,母乳不够时应选用配方奶喂养。雅培“小安素”奶粉是较好的选择,它含有全面均衡的营养,可提供高蛋白质、高热量及34种营养素,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及提高抵抗力。
4—6个月的婴儿可加米粉糊、稀粥、蛋黄、鱼泥或鱼粉、动物血、豆腐、肝泥、水果泥、菜泥;7—9个月可再加烂面、饼干、面包、鱼、全蛋(炖蛋)、碎肉末、黄豆制品等;10—12个月可以喂厚粥、烂饭、面条、面包、馒头、水果、碎菜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