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圣诞歌的由来?

全部回答

2008-12-23

0 0

    圣诞歌的由来 1818年圣诞节的前夕,村里的牧师约瑟。梅尔望着教堂里破旧的风琴而烦,因为几个键盘都已经弹不出声音来了,他不知该如何迎接即将来临的圣诞节聚会,在放村人的归途中,牧师经过村郊的小山坡,当他从一上俯视幽静的小村,几盏灯光点缀着幽暗的黑夜,在皑皑雪地里更显得寂静。
    眼前的世界使他德佛重回2001年前耶稣在伯利恒诞生的夜晚,那般地祥和与宁静,充满非神圣与平安,此时突然灵光一闪,他急忙飞奔回家,把蕴藏在脑海中的诗景写成了平安夜的歌词。
  次日早晨,梅尔牧师去找好友佛兰兹。古鲁伯,把诗交给他。古鲁伯是一位琴师,当朗诵这首诗时,也产生仿佛置身于耶稣降生的夜晚一般,因此他高兴地立即做了一支曲子来配词。  他们两人开始快乐地练唱,准备晚上圣诞聚会时可以表演。
  在平安夜的晚上,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小教堂里,聚会中梅尔牧师高唱了这首新曲子,当晚虽然没有风琴的伴奏,但是简单美妙的词句和旋律却感动了所有在场的听众,而流传至今。 。

2009-01-05

263 0

    耶稣降生,东方升起一颗新星,三位智者决心按着星星指引的方向寻觅基督,哪怕路迢迢。低沉的男声,虔敬有力,第一支圣诞颂歌即来自这千山万水的追寻。 奥地利靠阿尔卑斯山的地区,出了不少的乡村诗人,加上奥地利人,本是爱好音乐的民族。
  他们大部份的人民,信仰耶稣基督。所以每到圣诞节,在这崇山峻岭的一些小镇和乡村里,许多歌唱世家的男女,像中古世纪的吟游诗人,不断的把圣诞歌的词句和乐曲,加以改进或创新。  他们很多人,长于弹奏乐器,而且几个人聚在火炉边,就能当场作出新的圣诞歌,成了后来圣诞歌的宝藏。
  有一些歌曲,也许当时唱唱,或唱过一两年,就被新的圣诞歌所取代了。但是其中的一首,不但流传下来,而且是世界最出名的圣诞歌,它就是大家熟悉的“平安夜”。   据说这首圣诞歌,是阿尔卑斯山下沙司堡的牧若瑟神父,在一八一八年撰写的歌词,曲子则是乐师方济葛鲁伯所作的。
    不幸它在那乡村圣堂歌咏团的抄写本中,埋没了十多年。后来,被一位喜爱音乐的人发现,就把这首圣诞歌,带到城里的音乐会上演唱,非常受人欢迎。于是,渐渐的流传到奥地利各地,再传到了德国。
  一八三九年,这首圣诞歌传进了美国,不到几年功夫,就普遍得到人民的喜爱。再经过著名歌唱家的演唱,电台的播放,这首圣诞歌-平安夜,普遍的流传世界,而且各国都有翻译的歌词。  不管是不是基督徒,几乎都熟悉这首“平安夜”,聆听的时候,而且会哼唱起来。
     关于“平安夜”这首圣诞歌,词句和曲子的写作,有不少的传说,下面所介绍的故事,最为动人美丽。   原来在沙司堡附近的一个小村,住著一位音乐师方济葛鲁伯,妻子亚纳,他们有个天真活泼的儿子小方济。
    葛鲁伯在牧若瑟神父的学校里,教授音乐;主日则在教堂中领导圣歌队。每晚他回到家里,喜欢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面,弹琴作曲,一家三口过得幸福快乐。不幸的,一八一八年秋天,可爱的小方济,突然因病去世,这一家顿时失去了欢乐,葛鲁伯夫妻二人再也没有笑容。
  这年圣诞夜,葛鲁伯独自去圣堂,参加子夜弥撒,他的心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的活跃欢欣。  圣诞节的欢乐,似乎跟他没关系了。弥撒结束以后,葛鲁伯匆匆的回家,在路边传出儿童们的歌声、嘻笑声,他的心更为沉重。
  进了家门以后,一片凄凉。他呼唤妻子的名字,没有回答。点上灯,看到妻子亚纳,趴在小方济以前睡过的床边抽泣。葛鲁伯再叫她,她不理。葛鲁伯无奈的叹口气,只好拿起乐器来,想演奏乐曲,来排解妻子的悲伤。
       当葛鲁伯打开琴盖,一张字条掉在地上,他捡起来一看,原来是前几天,牧若瑟神父所写的「平安夜」歌词,要他配上乐曲,由于思念小方济而忘了这事。这时候,窗外的夜色寂静,葛鲁伯联想到过去的一切,就坐在灯台前的椅子上,面对著妻子,开始谱“平安夜”的曲子。
  他边谱边弹边唱。  这时候,妻子亚纳听到美妙的歌曲,忘记了其他,慢慢走近丈夫葛鲁伯身边,流著眼泪说:“亲爱的葛鲁伯,求天主宽恕我们吧!现在我明白了天主的圣意,小方济的去世,我们不该悲哀,应当喜欢!因为你弹唱的时候,我彷佛看见一大群小天使,来到我们的房子里,小方济夹在中间,随著他们快乐的唱著:救世主诞生了!”   “平安夜”的曲调和歌词,搭配得天衣无缝,聆听的人,不论是否基督徒,都为之动容。
    如果说它是世界上最美妙动人的歌曲之一,相信没人反对的。

2009-01-01

261 0

    长期以来,一直流行的圣诞歌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平安夜》;一个是《听,天使报佳音》;第三个是《铃铛儿响叮当》。   《平安夜》是奥地利的一个小地方的小乡村教会的神父Joseph Mohr在1816年写的歌词,曲作者Franz Gruber是当地的一位默默无闻的音乐老师。
    据说当时是因为小教堂的管风琴坏了,所以Mohr神父要Gruber先生为他写的这首歌谱上用吉它伴奏的曲子应急。歌谱后来由修管风琴的人带出来,外面的世界才得以知道这首歌。这首歌很快传开受人喜爱。
  今天她已经几乎成为圣诞节的官方“节歌”。她被译成许多种文字。上面那个网页就有67种不同语言的105种不同版本的歌词。        《平安夜》:   平安夜,圣善夜!万暗中,光华射,照着圣母也照着圣婴,多少慈详也多少天真,静享天赐安眠,静享天赐安眠。
     平安夜,圣善夜!牧羊人,在旷野,忽然看见了天上光华,听见天使唱哈利路亚,救主今夜降生,救主今夜降生!   平安夜,圣善夜!神子爱,光皎洁,救赎宏恩的黎明来到,圣容发出来荣光普照,耶稣我主降生,耶稣我主降生!。
  

2008-12-31

263 0

    长期以来,一直流行的圣诞歌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平安夜》;一个是《听,天使报佳音》;第三个是《铃铛儿响叮当》。 《平安夜》是奥地利的一个小地方的小乡村教会的神父Joseph Mohr在1816年写的歌词,曲作者Franz Gruber是当地的一位默默无闻的音乐老师。
     【圣诞老人的由来】 圣诞老人原来的名字叫做尼古拉,在第四世纪的时候,出生在小亚细亚巴大拉城,家庭富有,父母亲是非常热心的天主教友,不幸他的父母早逝。尼古拉长大以后,便把丰富的财产,全部捐送给贫苦可怜的人,自己则出家修道,献身教会,终生为社会服务。
  尼古拉后来作了神父,而且还升为主教。  他一生当中,做了很多慈善的工作,他最喜欢在暗中帮助穷人,圣诞老人是他后来的别号,这个名字是出自他暗中送钱,帮助三个女孩子的故事。 据说在尼古拉不远的地方,住着三个美丽的少女,他们分别是二十、十八、十六岁。
  父亲是一位清寒的学者,经常靠借货来过日子。有一次,因为没有能力还债,只好狠心把美丽健康的三女儿,卖给债主带到非洲去做女仆人。  三个女儿知道了这件事情,便拥抱在一起伤心的痛哭着,家中悲伤的情形,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尼古拉知道了这件事,跑到她们家中,安慰了一番。到了夜里,尼古拉就装了三长袜子的金子,偷偷地挂在三个少女的窗前。他们有了金子,还了父亲的债,三女儿也就脱免了作女仆的命运。第二天正是圣诞节,她们知道是尼古拉作的好事,便请他来一面庆祝一面感谢。
    以后每到圣延节,这三个少女就讲这个故事。孩子们听了,非常的羡慕,也希望圣诞老人,来送给他一袜子礼物。 圣诞老人的来源要追溯到上世纪,正如我们所知,他是不同传说和神秘人型的结合体。
  圣诞老人的前身是土耳其西部港口城市伊兹密尔的主教尼古拉斯,他生活在公元4世纪,是为善良、慷慨、对孩子们非常好的有钱人。  东正教尊重尼古拉斯,视其为创造奇迹的人。在德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尼古拉斯被称为“圣诞老人”,在英国被称为“圣诞父亲”,被美国的荷兰移民称为后来的“SantaClaus”。
  
  孩子们都想知道圣诞老人住在何处,他们何时会收到礼物?答案通常是圣诞老人住在北极,他的作坊生产圣诞礼物。  1927年被孩子们称做“Markus叔叔”的儿童节目主持人MarkusRautio第一次透露:圣诞老人生活在拉普兰的Korvatunturi。

2008-12-31

262 0

    耶稣降生,东方升起一颗新星,三位智者决心按着星星指引的方向寻觅基督,哪怕路迢迢。低沉的男声,虔敬有力,第一支圣诞颂歌即来自这千山万水的追寻。 奥地利靠阿尔卑斯山的地区,出了不少的乡村诗人,加上奥地利人,本是爱好音乐的民族。
  他们大部份的人民,信仰耶稣基督。所以每到圣诞节,在这崇山峻岭的一些小镇和乡村里,许多歌唱世家的男女,像中古世纪的吟游诗人,不断的把圣诞歌的词句和乐曲,加以改进或创新。  他们很多人,长于弹奏乐器,而且几个人聚在火炉边,就能当场作出新的圣诞歌,成了后来圣诞歌的宝藏。
  有一些歌曲,也许当时唱唱,或唱过一两年,就被新的圣诞歌所取代了。但是其中的一首,不但流传下来,而且是世界最出名的圣诞歌,它就是大家熟悉的“平安夜”。   据说这首圣诞歌,是阿尔卑斯山下沙司堡的牧若瑟神父,在一八一八年撰写的歌词,曲子则是乐师方济葛鲁伯所作的。
    不幸它在那乡村圣堂歌咏团的抄写本中,埋没了十多年。后来,被一位喜爱音乐的人发现,就把这首圣诞歌,带到城里的音乐会上演唱,非常受人欢迎。于是,渐渐的流传到奥地利各地,再传到了德国。
  一八三九年,这首圣诞歌传进了美国,不到几年功夫,就普遍得到人民的喜爱。再经过著名歌唱家的演唱,电台的播放,这首圣诞歌-平安夜,普遍的流传世界,而且各国都有翻译的歌词。  不管是不是基督徒,几乎都熟悉这首“平安夜”,聆听的时候,而且会哼唱起来。
     关于“平安夜”这首圣诞歌,词句和曲子的写作,有不少的传说,下面所介绍的故事,最为动人美丽。   原来在沙司堡附近的一个小村,住著一位音乐师方济葛鲁伯,妻子亚纳,他们有个天真活泼的儿子小方济。
    葛鲁伯在牧若瑟神父的学校里,教授音乐;主日则在教堂中领导圣歌队。每晚他回到家里,喜欢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面,弹琴作曲,一家三口过得幸福快乐。不幸的,一八一八年秋天,可爱的小方济,突然因病去世,这一家顿时失去了欢乐,葛鲁伯夫妻二人再也没有笑容。
  这年圣诞夜,葛鲁伯独自去圣堂,参加子夜弥撒,他的心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的活跃欢欣。  圣诞节的欢乐,似乎跟他没关系了。弥撒结束以后,葛鲁伯匆匆的回家,在路边传出儿童们的歌声、嘻笑声,他的心更为沉重。
  进了家门以后,一片凄凉。他呼唤妻子的名字,没有回答。点上灯,看到妻子亚纳,趴在小方济以前睡过的床边抽泣。葛鲁伯再叫她,她不理。葛鲁伯无奈的叹口气,只好拿起乐器来,想演奏乐曲,来排解妻子的悲伤。
       当葛鲁伯打开琴盖,一张字条掉在地上,他捡起来一看,原来是前几天,牧若瑟神父所写的「平安夜」歌词,要他配上乐曲,由于思念小方济而忘了这事。这时候,窗外的夜色寂静,葛鲁伯联想到过去的一切,就坐在灯台前的椅子上,面对著妻子,开始谱“平安夜”的曲子。
  他边谱边弹边唱。  这时候,妻子亚纳听到美妙的歌曲,忘记了其他,慢慢走近丈夫葛鲁伯身边,流著眼泪说:“亲爱的葛鲁伯,求天主宽恕我们吧!现在我明白了天主的圣意,小方济的去世,我们不该悲哀,应当喜欢!因为你弹唱的时候,我彷佛看见一大群小天使,来到我们的房子里,小方济夹在中间,随著他们快乐的唱著:救世主诞生了!”   “平安夜”的曲调和歌词,搭配得天衣无缝,聆听的人,不论是否基督徒,都为之动容。
    如果说它是世界上最美妙动人的歌曲之一,相信没人反对的。 。

2008-12-30

262 0

    圣诞歌的由来 每到大雪纷飞的圣诞之夜,世界各地基督教和天主教教堂唱诗班的孩子们,都要用那纯真而虔敬之心,在烛光闪烁里唱起同一支歌:   平安夜,至善夜,   万暗中,光华射。
     照着圣母也照着圣婴,   多少慈爱也多少纯真;   静享天赐安眠,   静享天赐安眠。     这便是举世皆知的圣诞之歌《平安夜》。   但这支抒发人们对平安企望的美妙之歌究竟诞生何时?何地?出自谁的手笔?谁还记得?   民间的记忆   到了萨尔茨堡,我才知道《平安夜》的作者摩尔与格鲁伯的名字。
  但如果打听一下这支歌的由来,那就起码要听到五个以上“版本”的说法了。     一种说法是1818年圣诞节那天,离萨尔茨堡不远的欧奔多尔福镇的教堂要举办庆祝会。助理牧师摩尔忽然发现教堂里管风琴的皮风箱被老鼠咬破了,无法发出声音,怎么庆祝圣诞?束手无策的摩尔忽然想起耶稣在圣诞之夜降生时,天使唱的那两句歌词:“天主享受荣福于天,良人享受太平于地。
    ”如果依据这句颂辞写一支歌来庆祝圣诞多好呀。摩尔很快写了一首赞美诗作为歌词,跟着请教堂的风琴师格鲁伯谱曲。格鲁伯被他的歌词打动,谱写的曲子真挚深切,感人肺腑。这首歌在晚会上唱出来后,一鸣惊人,并很快就传遍世界。
     还有一个版本说,这支歌虽然好,但欧奔多尔福镇毕竟比较闭塞,根本无法传出去。  是途经这里的一位德国音乐家听出了这支歌不朽的气质,带到了德国,还受到了德国皇帝的赞赏。
  由此,《平安夜》成了每逢圣诞都要演唱的“节歌”。   另一个版本则不承认这种好事是德国人干的。据说这支歌先在欧奔多尔福镇埋没了很久。后来本地一位名叫莫瑞哲的修造手风琴的工匠,把这首歌交给一个合唱团,渐渐传播到奥地利各地,又传到国外,经过许多名家到处演唱,《平安夜》才名扬世界。
       再有一个版本很像一篇伤感的小说。说是音乐教师格鲁伯有个可爱的儿子病死了,格鲁伯夫妇痛苦欲绝。圣诞节来临,妻子依然忧郁万分。格鲁伯想用琴音为妻子排解悲伤。他掀开琴盖时,发现里边有个小纸片,上边写着一首歌的歌词。
  原来是他的好友摩尔神甫悄悄放在这里的。格鲁伯读了歌词,受到感动,便用管风琴把这歌词谱出曲来。  他边弹边唱,妻子心中的愁云渐渐散开……在这里还有一个说法,说是摩尔在圣诞夜来看望格鲁伯夫妇,带来这首歌的歌词。
  两人用吉他创作这首歌。歌儿完成了,格鲁伯妻子心中的阴云也一扫而空。这就是《平安夜》的来历。   在没有历史记载的地方,只有靠民间的传说。民间传说也是一种民间记忆。     民间的记忆,也就是集体地记忆一件事情,总是要把各自不同的美好的想像掺加进去。
  所以愈是影响巨大的事情,最终记忆下来的愈是花花绿绿各种各样的版本。如果把这些版本放在一起,正是缤纷又真切的民间情感。   历史的记忆   历史的记忆都是有据可查的。
    比如诗人摩尔和作曲家格鲁伯两个人的身世与人生。   摩尔生来就是不幸的。他是私生子。母亲单身生活,非常贫穷,靠着为人织毛衣勉强度日。她爱上了大主教军队中的一个士兵,名叫尤瑟夫,并与他私通。
  这在中世纪要受到极其严酷的惩罚。尤瑟夫非但没有站出来承担责任,反倒逃之夭夭。  由于母亲已经身怀摩尔,才免受惩处。摩尔出生后,没有父亲,不能去教堂受洗礼。一位名叫法兰茨的刽子手,平日行刑时杀过许多人,他想做一点善事,愿意为摩尔做教父,这样摩尔才艰难地挤进了人间。
     法兰茨有一位名叫希尔的朋友是教堂的助理。希尔发现摩尔人很聪明,又有音乐才华,便着意地辅导摩尔读书,学习神学与音乐,并帮助他成为了一名神职人员。  摩尔由于出身清苦,对穷苦的人充满怜悯,总是主动地帮助那些人。
  他先后在一些小乡镇的教堂里做牧师或助理牧师。百姓们都喜欢他,但在社会上他却一直默默无闻。   有关格鲁伯的记载非常有限。只知道他是摩尔的好朋友。管风琴师。他为《平安夜》谱曲时,正在欧奔多尔福镇一座小学中担任教师,并主持欧奔多尔福镇教堂的演奏。
    他和摩尔一样默默无闻。从歌曲可以领略到他的音乐天赋。有人说他创作过近百首歌曲,但他留给音乐史的仅仅这一支歌而已。他生于1787年,死于1863年。据说当年柏林皇家乐团演奏《平安夜》时,还不知这首歌的作者是谁。
  直到格鲁伯的儿子福里克斯"格鲁伯跑去,出示了相关的证明材料,世界才知道了摩尔和格鲁伯。     摩尔在《平安夜》之外,也没有更多诗作传世。他出生于1792年,创作《平安夜》时他二十六岁。
  他卒于1827年,只活了三十五岁。也就是说,在《平安夜》红遍天下时,他早已不在人世,无怪乎民间生出那么纷纭的传说了。   今天的记忆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对记忆的珍视与自觉。
    这在《平安夜》的诞生之地——欧奔多尔福镇会深刻地感受到。   当年摩尔与格鲁伯第一次演唱《平安夜》的尼古劳斯小教堂,建于中世纪,历经数百年,早已破损倒塌,于1905年拆除,新的尼古劳斯教堂迁建他处。
  尼古劳斯是劳苦的孩子、船工和渔民的保护神,有点像中国的妈祖。  当年把这样一座教堂修建于此,恐怕与著名的盐河从镇边流过有关。盐河还是德奥的界河,河上有桥,只要从桥上走过去,便进入德国境内了。
     1937年,人们为了纪念把一曲圣诞欢歌馈赠给人间的两位艺术家——摩尔与格鲁伯,就在当年尼古劳斯教堂的原址上盖了一间小小的纪念堂。  它在村镇的中心,无论从哪条路走入村子,都会到达这里。
  一块中心微微隆起的碧草如茵的绿地上,一间白色的六边形的屋子,上边一个钟形的屋顶,古朴又明亮,简朴又美丽。里边的布置好似教堂。但左右两边分别是摩尔和格鲁伯的纪念石,下边一年四季摆满鲜花,都是世界各地游人的敬献。
  四季不同,花也不同。  纪念堂外的绿地四周,有一个世纪以上的水塔、古树、老屋,尽力维护着历史环境与氛围,生怕记忆被打乱。据说年年圣诞之夜,这小村镇都是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唱诗班的孩子手拿荧荧发光的蜡烛,站在大雪里,唱起《平安夜》。
  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欢度圣诞的人,也都站在雪地里一齐合唱,气氛庄重又圣洁。  他们觉得只有这里的《平安夜》才是原汁原味的。   此外,人们还考察到萨尔茨堡石头巷九号是摩尔出生的房子。
  现今门前也装上一块石刻的牌子,以示纪念。   由于有了这些努力,我们才知道萨尔茨堡这个音乐圣城,为全人类除去贡献了莫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文学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