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古文中的语文

在古文中,以,而,等字有那几个解释?谢谢回答

全部回答

2008-09-15

0 0
    以 “以”是文言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仅诸葛亮《出师表》一文就有18处之多,表意复杂、现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对其辨析如下。 一、作介词。“以”作介词是其最常见的用法,情况也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
  可译为“用”、“拿“、“根据”等。  例如: ①不用.则以纸帖之。(《活扳》) ②今以蒋氏现之,犹信。((捕蛇者说)) 例①用“以”引进“帖”的工具“纸”,“以”译为“用”。
  例②介词“以”引进“观”的凭借“蒋氏”(的遭遇),可译为“根据”。 2.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作“因为”、“由于”解释。  例如: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 例①“以”引进“存”的原因“捕蛇”,“以”译为“由于”。例2“喜”、“悲”的原因是“物”、“己”,“以”可译作“因为”。 3 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
    例如: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例①是“把大事寄托给我”;例②“以”的宾语省略,可译为“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二、作连词,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表目的时,有点像现代汉语里意义很虚的“来”字;表结果时,有“以至”的意思。
  例如, 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例①“开张圣听”的目的是“光先帝遗德”。“以”可作“来”;例②“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结果是“塞忠谏之路”,“以”译为“以至”。
     三、作副词,同“己”。例如: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以”通“已”,意即“已经”。“固以怪之”也即本来已经感到奇怪。 四、助词。
  和“上”、“下”、“东”、“西”、“往”、“来”等方位词连用,表示时间、方位、范围等,为现代汉语沿用,可以不译。  例如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出师表〉) 可译为:接受遗嘱以来.早早晚晚忧愁叹息。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④秦师轻而无礼。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⑹通“如”:好像,如同。  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④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⑤假诸人而后见也。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