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请问现在什么书,比较好看

想买些看看,却不知道从哪里找起,想看一些立志类的,或者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书,有的朋友给推荐下吧,谢谢!!

全部回答

2008-06-26

431 0

《藏地密码》前不久刚出,很火! 其他《达芬奇密码》《藏獒》《壁画迷雾》《狼图腾》,都是一类的书,不知爱看不爱看!

2008-06-24

419 0

认为刘墉与季羡林的书不错.

2008-06-24

452 0

    霍艳的《兔八七的小时代》。 霍艳2008年转型之作,安分守己化身“兔八七”,带你一起追忆80年代人的成长点滴。 这是一只八七年生的兔子的“奋斗”史,一个小女生跌跌撞撞闯荡“江湖”的成长履历。
  从毫无自信到特立独行,“兔八七”经历了年少一夜成名、拿奖到手软;青春期年少无知、绯闻新闻蜜蜂般轰炸;出版圈、娱乐圈摸爬滚打、炼就一身无知者无畏的壮胆……二十岁大好年华、正值丰茂却闭门做起了编剧策划、幕后制作;胸无大志、一门心思地在家当起了“宅兔”!? 她从懵懂无知、笑料百出的儿童时代闷骚发芽到精明历练应对各路人马,从幼儿园里被欺负的小女生到大学里的敢作敢为的“大姐大”,坚持不抛弃、不放弃、认准目标不撞南墙心不悔的劲头,从专业课倒数第二到正数第二的飞跃,背后又隐藏了艺术院校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这只兔子的经历,看似不一般却又极象再熟悉不过的邻家活蹦乱跳、性格多变的“可爱多”。
     她的故事,也许代表了那么一代人的那么一些事儿,也许根本就是“独树一枝”,不管怎么说,“兔八七”的故事很精彩,捧腹大笑的时候还藏着点神不知鬼不觉的成长小心酸,其中不乏让人共享共鸣,即将遗忘的那些青春回忆,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霍艳 1987年6月29日生于北京,敏感任性的巨蟹座女子。  网名不固定。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就读,学习编剧以及电影史,但却讨厌看文艺片。2008年初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第七节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
   没事的时候习惯聊八卦,研究护肤品,对着偶像剧的帅哥流口水。学过八年大提琴、写过三十余万字、看过百余部电影。 7岁学习大提琴;14岁获得第四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成为新概念作文最年轻的获奖得主,出版小说《地下铁》(工人出版社);15岁蝉联第五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与人合著《SARS时期的爱情》;16岁获得首届《花溪》原创大赛“纯情文字大奖”,创作首部长篇小说《生如夏花》。
    2007年因为被揭露为《挚爱郭敬明》中两个郭敬明的绯闻女友之一卷进了一次沸沸扬扬的“挚爱门”事件。 作品已出版的有《没有人像我一样》《给我一刹那宠爱》等七本书;策划过朱哲琴唱片《七日谈》、编剧话剧《疯狂的石头》、《开心麻花2008》,一票难求。
   编辑推荐 1.首次自剖式照片回顾,真实经历真实呈现。   霍艳第一次曝光照片,一改往日低调作风,只因让读者看见一个女孩到女人的蜕变。全面梳理80年代人的成长史,不光是个人的成长史,更是整个八十年代的时代坐标,每个段落都巧妙地融合了当年发生的时事新闻,使全书具有真实成长的质感。
   2.80后珍宝展般的回顾,让人共鸣共享的青春记忆。   霍艳精心整理了《80年代小物件大收集》,制作成精美别册超值附赠。 3.文风转型,从小说到随笔的转变:从浮躁华丽的浪漫情节编写到平易近人的真实成长记录。
   霍艳转型之作,文风突变,不再是晦涩难懂的辞藻堆砌,编年体式的正而八经地“成长汇报”拉你见证一段80年代人共有的成长史。   独家解密艺术院校提招过程,以及艺术院校生活的点点滴滴。
   让读者了解到霍艳看起来一帆风顺,拿奖、出书、编剧的过程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与委屈,被抢占提招名额,与出版商斗智斗勇,应对负面传闻,向读者抖搂背负的沉重包袱,文字版本的“背后的故事”。  用冷幽默的文字抒写出乖张女孩心底世界的“秘密花园”。
      比桑格格的《小时候》更具有普遍性、时代性,小故事大背景。 4.时代符号的活灵活现——“兔八七”; 成书配以个性“兔八七”标志的手绘插图,形色各异、生动有趣。
   如假包换的兔子:87年生的兔一代,闷骚性格像兔子,家里兔子的玩偶不下十只。  在 流行的定义:这是一个"兔子"猖獗的时代。有不要脸的流氓兔;有不要命的自杀兔;有强悍的监狱兔;还有永远舞动不停的兔斯基。
  现在又有"兔八七"了!八得有点"八格格"(碎吹).七(通“奇”)得有点谐趣,幽默,还有点传奇。 5.娱乐圈、出版圈一行朋友一起为霍艳摇旗呐喊:将“兔八七”的故事进行到底! 网友评论: “当我二十岁的生日以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时候,倍感忧伤,因为从那一刻起我已经在奔三的路上大踏步前进了。
    ”      我是无意中看到这句话的。当霍艳在她《兔八七的小时代》里,以这样一种姿态来开始讲述她的故事时,我猛然意识到,这个80后的小女子是真切地在思考关于成长的一些问题。
  我突然就很想问问自己,我二十岁那年正在做什么,我从出生到现在的每一个阶段都做了些什么。     关于成长,年轻的我们很少会去回望,总觉得只有汲汲老去的时候,才会对过去如此的念念不忘。
  而霍艳却以一种日记的形式,用典型的京式幽默告诉我们,回望,并不只是长者的专利。在她的小时代里,几乎讲述了她成长中每一年发生的大小事儿,你可以很轻易就在里面发现自己的影子,并且很容易就找到一些熟悉的身影和事件。
       你还记得那时候爱看的花仙子和机器猫吗?你还记得那时候爱吃的全是色素的魔鬼糖吗?你还记得第一次知道死亡的概念时那种心惊胆战吗?你还记得香港回归时的喜极而泣吗?你还记得第一次喜欢一个男生时的怦然心动吗?你还记得千禧年前那铺天盖地的恐慌谣言吗?你还记得2003那中国人心中不能触碰的伤痛吗?你还记得掀起全民娱乐精神的超级女声吗?   霍艳记得,我也记得,我想你也会记得的。
       我记得1987年以来每一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也对那些琐碎的细节了如指掌。我记得自己经常一个人去逛街,上上下下,把诺大的商厦走了好几遍。记得经常一个人跑步,有时会在夜晚12点左右,穿上球鞋,溜到大街上,跑40分钟左右。
  记得经常一个人去西湖,走到永远人声鼎沸的风景区找个台阶坐下,抽根烟发会儿呆,然后离开。  记得一个人去新开的餐馆点很多从没吃过的奇怪饭菜来吃。记得一个人在KTV的包厢中狂吼。
  也记得一个人在地下通道里看流浪少年在大风中唱歌。   翻看《兔八七的小时代》,看着霍艳娓娓道出自己从事文字写作的前前后后,看着她独自参与处理各种成人世界中的事务,看着她慢慢变成简单而独立的小女子,看着她“厌恶自己安逸的生活,希望它结束”。
    我似乎正在看着自己,看着自己如何用文字替代了语言,看着自己在一个个城市间辗转,看着自己从一个熟悉的行业到达另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当霍艳决定放弃学习了七年的大提琴,转而征战文字领域时,我看到自我放逐的那个陌生城市。
  切断了所有与原来世界可能的联系,用时间麻痹了情感,用距离缩放了回忆。  当心灵回归澄澈本真的时候,才又重新步入熟悉的世界,很自然地走上大街,未经思考坐上熟悉的公交车,周边的景物都未曾改变,我的感觉也未陌生,仿佛昨日还在这里游荡,未曾离开一样。
  所以看到霍艳的自我挑战时便倍觉亲切。许是被人们定义了80后的一代总是不安分的,总是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来验证自己存在的价值,总是能够理直气壮云淡风清地笑谈自己的伤痛和苦楚,因为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嫌弃自己,那就没人能嫌弃我们!”   偶像这个词,一度也是我们追逐的目标。
    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发现文字的价值是在看到韩寒的《杯中窥人》,于是韩寒便成了我读书时代的偶像。我也保留着小虎队、林志颖等人的海报和专辑,虽然现在即便想再听听也找不到当年用来播放的那个随身听了。
  “曾经,偶像就是你会为他心甘情愿啃一个馒头的人,就是你为他跟小伙伴们争执得面红耳赤的人,就是你把他的照片藏在枕头下,每天在笔记本上模仿签名的人。  可等我们长大了,再也没有人让我们如此魂牵梦绕,所以我们再也没有了偶像。
  ”我跟着霍艳一起,默默悼念起自己当年的偶像,缅怀着那段单纯的青葱岁月。现在的你我,早没了当初的那份情怀,早没了追逐的热忱,早没了生活的激情和冲劲。   很多时候,你以为早就遗忘的故事,却在别人的时代中轻易找回了感觉。
    《兔八七的小时代》,其实就是你我共同的小时代,它是我们成长经历的缩影,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此短暂,如此寂寞,如此烟花般绚烂而孤寂。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你我的人生,倏忽过完了二十几年,如同世间流转起伏的情缘意志,并无什么不同。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舞蹈
文学
文学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