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以前年度多进入的管理费用,会计计分录
1。首先楼上说的:"为避免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而采用税收的规定来核算会计"的做法是就是错误的。其实,我倒是觉得他们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财务核算出具财务报告,没有搞清楚"财务列支和"税前扣除"的区别。 具体"财务列支"和"税前扣除"的区别如下:
“列支”与“扣除”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范畴术语。“列支”是财政法律法规中有关会计核算的规范用语,而“扣除”是税务法律法规中有关应纳税所得额方面的规范用语。 也就是说,财政部门有权规定企业有关费用损失是否允许列支;而税务部门只能按税务法律法规规定有关费用损失是否允许税前扣除,而不直接规范会计核算的列支问题。
从“列支”与“扣除”的直接作用对象上看,“...全部
1。首先楼上说的:"为避免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而采用税收的规定来核算会计"的做法是就是错误的。其实,我倒是觉得他们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财务核算出具财务报告,没有搞清楚"财务列支和"税前扣除"的区别。
具体"财务列支"和"税前扣除"的区别如下:
“列支”与“扣除”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范畴术语。“列支”是财政法律法规中有关会计核算的规范用语,而“扣除”是税务法律法规中有关应纳税所得额方面的规范用语。
也就是说,财政部门有权规定企业有关费用损失是否允许列支;而税务部门只能按税务法律法规规定有关费用损失是否允许税前扣除,而不直接规范会计核算的列支问题。
从“列支”与“扣除”的直接作用对象上看,“不可以列支”直接影响企业的会计账务处理及其相应调整,而“不可以扣除”只涉及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调整,是否以及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则要视具体会计事项内容发生的时间而定。
从以下计算公式也可以看出“列支”与“扣除”的区别:
(1)会计利润=收入总额-允许列支的成本费用及损失
(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允许扣除项目金额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所以不同,是“列支”与“扣除”的内容在计算的口径及计算时间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的。
2。我认为审计人员的做法是正确。因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是按照来进行,就是要看企业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放映了某一时点企业的财务状况、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如果按照税收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的话,怎么能保证企业的会计核算及出具的财务报表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放映了某一时点企业的财务状况、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不过,企业必须在年度汇算清缴的时候,按照税收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3。你问的问题具体处理:
由于涉及到以前年度损益,同时根据重要性原则判断金额很大。因此。必须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具体调整分录如下: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000
贷:长期待摊费用 3000
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0
调整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金 3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0
由于已经停止提取法定公益金,因此,不需要调整
由于你没有给出任意公积金的提取比例,因此,在此没有调整。
做了分录以后,你还需要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和利润分配表年初未分配利润数。具体你需要调整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3000-300=2700,调减长期待摊费用3000,调减盈余公积300。同时你需要调减利润分配表期初未分配利润2700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