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寻是哪个市的啊
浙江省湖州市南寻区
南浔有: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张石铭旧宅;张静江故居,百间楼
南浔,属浙江省湖州市,地处太湖南岸,与苏南吴不紧邻。南浔自古就是“江浙雄镇”,南宋时已“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明清时更是趋于兴盛,近代以来成为中国重工业的蚕丝产销地。 涌现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丝商群体,对江南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条市河穿镇而过,古老的拱桥,整齐的驳岸,绿柳迎风,待河映波、夹河的小街,依水的民居……
“湖州一城,不抵南浔半镇”。
明代万历至清代中叶的南浔得以成为江浙雄镇,几乎完全依赖蚕丝业和缫丝业,“耕桑之富,甲于浙右”,一个多世纪前,凭借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南...全部
浙江省湖州市南寻区
南浔有: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张石铭旧宅;张静江故居,百间楼
南浔,属浙江省湖州市,地处太湖南岸,与苏南吴不紧邻。南浔自古就是“江浙雄镇”,南宋时已“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明清时更是趋于兴盛,近代以来成为中国重工业的蚕丝产销地。
涌现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丝商群体,对江南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条市河穿镇而过,古老的拱桥,整齐的驳岸,绿柳迎风,待河映波、夹河的小街,依水的民居……
“湖州一城,不抵南浔半镇”。
明代万历至清代中叶的南浔得以成为江浙雄镇,几乎完全依赖蚕丝业和缫丝业,“耕桑之富,甲于浙右”,一个多世纪前,凭借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南浔在清代末年已经成为巨贾云集的全国蚕丝贸易中心。
“四象”、“八牛”、“七十二只金黄狗”这是南浔坊间以财富多寡来称呼镇上的江南四巨富、八位大富以及众多的财主。“头发梳得光,吃蛋吃个黄,鱼虾喝点汤”,这就是南浔关于财富生活的民谣。这些财富英雄留给南浔的有:占江南六镇中半数的文保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的荣誉、几个世纪积累下来的无数典故以及当地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如果仅仅以财富来诠释南浔,必然是片面的。
事实上,自从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南林、浔溪两镇各取名字中的第一字,合建为南浔镇以来,崇儒尚文的民风为南浔赢得了“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美誉,自宋以来,南浔出过四十一个进士,五十六人赴京城为官。
即便是今天,南浔籍的两院院士亦有八人之多,文风之盛,可见一斑。
财富与文化,使南浔拥有了浓得难以化解的历史积淀和厚重的人文孑遗。在这样的小镇里闲逛,脚下随意踩着的青石板都可能会有一段冗长的演义。
寻常巷陌,最宜怀旧
历史或典故之实无须深究,江南小镇的故事须是在春天的斜风细雨中,方得其中之趣。雨丝恰到好处地对这些因历史而凝重的场景进行着渲染,甚至隔着带雨的车窗玻璃,眼前的场景也会渐渐变成一幅绝美的影象派油画。
随意找一条小巷子,那种窄窄的,深深的,间或有老式煤饼炉子的青烟飘起的小巷,慢慢地踱进镇子里。雨后的古镇连空气都是湿润的,偶尔会有乌桕树叶上的水滴钻进脖子里。泡桐花开得正盛,背景是灰墙黑瓦的古宅,“咿呀”作响的是小木舟的摇橹声……这样的场景向来是摄影师的最爱,也最符合人们关于江南小镇的所有想象,值得高兴的是,这样的“有声有色”的画面,依旧可以在南浔被无数次的定格。
绿油油的蒿草顽强地从老桥的石板缝隙里生长出来,几乎盖住了刻有“光绪十五年造”字样的铭文。有水自然离不开桥,小镇桥多,坊间亦有“十步一桥”的说法,“走的桥比你走的路长”这样的话,尤其适合水乡小镇的人们,大隐于市,没有荣辱纷争的小镇唯一能让人上上下下的就是这结构简洁却饱经岁月的老桥了。
桥头的小食摊里“滋滋”作响,正炸着金黄色的臭豆腐,大锅里咕噜咕噜地滚着热水,老板熟练地操起一把生面落到锅里,片刻工夫就捞了起来,放到有葱、酱油、猪油的大海碗里,地道的阳春面就做好了,小食摊生意不错,多是来吃早点的本地人,小镇百姓的生活就如阳春面般朴实,日子打发的如老桥下鹧鸪溪的流水一般平常。
寻常巷陌,最适合怀旧,枕河人家的屋子没有徽商那些森然的马头墙,小木窗、小木门,白灰墙,八仙桌,灯挂椅,窗台上精致的瓷花盆里种的几乎都是兰花,拾掇得干干净净,又透着浓浓的书卷气。老街上的石板路更加湿滑,水洼里有老宅如镜像般的倒影,调皮的狗儿窜过,弄碎了历史……小小的店铺就开在鹧鸪溪边,依旧是那种老式的木头排门店面,卖着文房四宝中赫赫有名的“湖笔”,精致的笔架上挂着文人墨客们手中的“管城子”、“中书君”,店铺后面的小窗户敞开着,一株娟秀的粉桃被近乎完美的取景,几若天工。
微风过处,落英缤纷,竟成了小店活动的装饰画。
南浔的关键词应该首推“百间楼”,这是江南真正意义上的临水而居,四百多米长的青石板路,讲述着“百间楼”的演义:明代礼部尚书董份归隐南浔后,其孙子与南浔白华楼主嘉靖进士茅坤的孙女结亲,迎接新娘的时候,茅坤家嫌弃堂堂董尚书家里的房子不够宽敞,就遣媒人对董家人说,女方有100个陪嫁的婢女,你家太小,住不下。
老尚书说,不妨,我马上造100间楼,给你家每名婢女住一间。遂依河而建,立屋百余间,故曰“百间楼”。百间楼是江南一带极为罕见的沿河民居群落。逛百间楼则需一个有着慵懒光线的黄昏,看着温和的光线将木栅栏的影子拖得老长,乌瓦粉墙也渐渐有了暖意,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式长街里传来了自行车清脆的铃铛声,下班的人们在沿河的长廊里赶路,说是赶路,却也是不紧不慢,一如小镇与世无争的生活节奏。
各家的煤饼炉子摆到了河埠头上,主妇们一边收着衣裳,一边张罗着锅里的菜……。无论是三叠式的烽火墙还是拱形的过街卷洞门、水柱廊檐,或是老百姓忙碌的身影,都在静的像一张玻璃纸般的河面留下了完美的倒影,一河两岸,隔岸观景,相看两不厌。
小镇的傍晚绝无华灯初上的市井喧嚣,有的只是蜿蜒不见尽头的过街卷洞门或枕河人家小屋里橘黄色的灯光,并不亮堂,但“家”的味道却已是极至……
■ 出行攻略
南浔位于浙江湖州与江苏吴江交界处,距上海或杭州均只有120余公里路程。
两地汽车站有各类大巴、中巴车可达。如自驾车,则走318国道,沿途有指示牌。
南浔是江南桑蚕之乡,“辑里湖丝”为丝中极品,明万历年间即开始出口,是南浔之行的首选纪念品,当然,也少不了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
另外,南浔的竹编工艺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周生记馄饨、诸老大粽子、姑嫂饼、丁莲芳千张包、臭豆腐、定胜糕,熏豆茶、百年老店“野荸荠”的橘红糕、糯米棉糖、火腿炒螺丝、清蒸白水鱼、……各种地道的水乡小吃和小菜很容易就将视觉之旅变为饕餮之旅。
简介:
南浔位于浙江湖州市,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老区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一条市河穿镇而过。
古老的石拱桥、夹河的小街水巷、依水而筑的百间楼民居。依旧是旧日的模样,中西合壁的巨宅宏厦、庭院里古松翠柏显示她经历的岁月。
北面是太湖,东与江苏省交界,距苏州市仅51公里,乘中巴车12元,途中经过著名水镇同里。
据〈江南园林志〉记载“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实为江南所仅见”。
南浔名胜古迹众多,与自然风光和谐融化,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古镇诗画一般的神韵。
南浔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书香不绝。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仅宋,明,清三代,南浔就出了进士41名。
南浔建镇已有745年历史,明万历至清代中叶为经济繁荣鼎盛时期,南浔历史文化悠久,从宋至清共出41名进士。
著名的名胜古迹有嘉业藏书楼、刘镛的庄园小莲庄、张静江故居、张石铭旧居、百间楼和宋代古石桥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