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现在部队伙食好不好?古代怎样?

我军伙食一天多少钱,以前一个亲戚九十年代初在东北只有三块一天,比医院四块一天还低,现在部队伙食什么标准,吃的如何?听说美军胖子兵多,其他国家什么标准,古代中国士兵,特别是守长城的,是不是很苦

全部回答

2007-11-26

0 0

    1。伙食灶别是军人伙食待遇区分的规定,是军队伙食标准的主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保证军队各类人员的营养需要。伙食灶别一般由军队最高领导机关统一规定,主要内容包括:灶类区分享用人员范围,每人每天的伙食定额标准(粮代金和副食品、燃料费)等。
     各类灶的主要适用人员是.   一类灶:战士、与战士同餐的军官、国防施工分队和驻生活条件艰苦的边防、岛屿部队; 二类灶:坦克和自行火炮修理分队、坦克和自行火炮分队、航空兵机务大队、驻高原地区部队; 三类灶:水面舰艇人员、飞行学校学员; 四类灶:常规潜艇人员、航空兵空勤人员、核潜艇人员。
          各类灶的伙食标准不同,按灶别顺序递增。为了保证部队用伙食费购买的食物和炊事燃料达到给养供给标准,各伙食灶别又按地区物价划分为5个类区和高原区,各类伙食费标准按顺序递增。
  基本灶别伙食费主要供应实行伙食供给制的人员;军官、文职干部、士官、在编职工因工资中已包括了个人伙食费,因此一般不再享受伙食灶别待遇;但军官、文职干部、士官、在编职工因执行任务需要和工作岗位体质营养需要,按规定可以享用有关灶别时,则应交纳基本伙食费,个人交费标准按不同地区确定,其享受灶别伙食费与本人交伙食费的差额部分,列伙食费科目报销。
     2。伙食标准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2007年1月1日起,已全面提高了部队伙食费标准。 一类灶每人每天11元、二类灶13元、三类灶23元、四类灶39元,中国每年在士兵伙食的花费上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
   以普通连队的午餐菜谱为例:干烧鲫鱼、土豆炖鸡块、醋溜土豆丝、麻婆豆腐、肉片莴笋、素炒油菜、三鲜汤——一共是六菜一汤,主食是东北大米,此外每人还有一个苹果。   3。
  其他国家 美国士兵的伙食标准平时是每人每天7美元,战时则提高到每天10美元。美军平时在国内可以吃到的食物有千余种,包括23种饮料(含各种鸡尾酒)、近80种甜点、118种沙拉、114种三明治、近250种素菜以及近500种荤菜(包括各种海鲜)。
    这里面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美食,如:中国的鸡蛋卷和鸡蛋煎饼、菲律宾的小蛋卷、土耳其的玉米派、瑞典肉丸、墨西哥胡椒牛排等。 自2007年1月1日起,俄军也开始执行新的伙食标准。
  官兵每日肉类摄入量从200克增至250克,牛奶摄入量从100毫升增至150毫升,每周加3只鸡蛋,另外还有速溶咖啡供应。  俄军正将以前那种以面包、蔬菜、大米为主(占70%)的膳食结构变得“更荤一些”。
  俄国防部中央食品管理局局长彼特里琴科说:“我们往菜谱中添加了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肉、鱼、奶、熏制品等营养食品。” 长期以来,俄军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传统,即不论平时还是战时,都对军人供应香烟,供应标准为:士兵每人每天20克七等烟丝(或12支七等香烟),军官每人每天25克五等烟丝(或20支五等香烟)。
    不吸烟的军人可改为每月领取300克糖。俄军要求士兵们废弃长期以来吸烟的传统,而改吃糖。 4。古代士兵的伙食 古代军队,一般是行军时携带谷类,扎营的时候做饭。
  如果是长期驻扎,就派士兵出去征粮或由粮秣官买粮。蔬菜由负责后勤的军官去买,或者让士兵自己去抢。  肉食一般靠打猎,如果是远征,可能会携带肉干一类的食品。 古代军队伙食随级别不同而大大的不同。
  比如霍去病,在封狼居胥山的那场战役中,他随身携带御用厨房,结果打完仗撤退的时候因为嫌太重而将新鲜的肉类粮食大批抛弃,而因为深入匈奴境内太远,全军后勤供给不上,士兵根本吃不上一顿饱饭,结果出塞时全军十万余匹战马入塞时只剩下一万匹不到。
     说到修长城的伙食,最典型的应该是西安的锅盔(也有说是修乾陵的时候发明的)。当时,有个叫冬娃的小伙子,从小失去母亲,和父亲两人相依为命,他生性聪明,勤劳朴实,很受乡邻的称赞。
  谁料后来父亲因病卧床,冬娃每天除了上山打柴外,回来还要给父亲烧菜做饭,天长日久这样干,便练就了一手做饭的烹调技艺。  修建乾陵征用民工时,他替父亲去做工,因人多而活路又繁重,饭食往往不能按时吃,困苦不堪。
  有一天,他肚子饿得实在撑不住了,就悄悄地在路边挖了一个土窝窝,架上自己的头盔,把面和匀放在盔内,在盔下烧着柴禾,过了一会儿,他从盔内取出烙成的馍一尝,酥脆可口。他高兴极了,就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同伴,让大家改用铁锅去烙,结果吃起酥,闻起香,一传十、十传百,就形成了这种独特的锅盔馍。
     可见,古代士兵的伙食是很简陋的。 但越是对食品没有要求,士兵的战斗力就越强。 蒙古军队之所以能在穿插、迂回中屡建奇功,就在于它"羊马随征,因粮于敌"。
     大迂回战略的实施一般要远离后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西征,基本上是脱离根据地作战。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但蒙古军队有一套独特的、与此不同的后勤保障体系,从而保证了蒙古军队的远征。
     游牧民族"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史记·匈奴传》)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物合一,完全是受生存条件的驱使。蒙古人行军打仗,以反牲畜走到哪里,人跟随到哪里的游牧常规,而是军队走到哪里,羊马也驱逐到哪里,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部队的军需供给问题。
       由于出征时携带的羊马很有限,为充分食用这些牲畜,成吉思汗还专门规定了屠杀的方法:"用牛羊的膀胱两个,吹满空气,把骨管伸进膀胱的管孔。骨管上刻有螺丝纹。在兽的第四、第五肋条之间,刺个穴口然后把骨管插进创口,压迫膀胱把空气注入肺脏。
  这样做的时候,兽立刻死去。  死状好像是被电击一样。这个杀法的利益是肉量增加70%,滋养力充分,脔肉柔软,味道也美,易于更长久的保存。"(《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274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全部吸收兽类血和肠肚的营养,充分利用所携带的羊马。
  由此可见,蒙古军队在自我生存方面,有它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要说它不可战胜的秘密是什么,极度节俭的饮食习惯,就是其制胜的密诀之一。因为有超常的生存潜力与敌较量就有超常的战斗力,就有能使战争机器连续运转的动力。
     蒙古军队"食羊尽则射兔鹿野豕为食。故屯数十万之师不举烟火。"(《蒙鞑备录》第13篇)这段史料,说明成吉思汗的军队在自带食物耗尽时,依然有强大的野战生存能力。  当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时,其国王莫汗默德从间谍那里得知:"蒙古军队随身携带战斗时用的一切物品,他们以肉干和酸奶为饮食就满足了。
  他们对于好吃的食物和不好吃的食物都满不在乎,什么动物肉都能吃,甚至猪肉、狗肉都吃。他们的马不需要麦子和稻草。他们的马能用蹄子刨开积雪找草吃,甚至还能刨开土找杂草和草根、草叶吃也过得去。  任何高山峻岭和大川小河阻挡不了他们的进击。
  他们能越过任何的山谷隘路,他们抓着马鬃马尻渡过任何河川。"(《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156页)莫汗默德被强大的蒙古军所震撼,从此,他便无心交战,而是一心一意千里撤退,只顾逃命了。   蒙古军队的确是生存能力极强的军队,他们对自然的最低奢望低出普通人好几倍,当他们"才犯他境,必务抄掠。
    。。。。。因粮于敌。"(《黑鞑事略》85页)时,蒙古军队就变得更加强大。蒙古军因粮于敌的具体作法一是抢夺牲畜以备后用。二是对坚壁清野的城堡,用软硬兼施的方法迫对方供给粮食。
  哲别在占领花剌子模的南方后告示居民:如果想免于被杀,快快投降提供粮食,不要依靠城堡的守军。  按照蒙古的法律,降服者的财产和家属归胜利者所有。成吉思汗的作法则更温和一些。当他占领布哈拉时,他骑上马来到城里的回教清真寺,登上圣坛,对回教僧侣们说:"在野外既没有肉,也没有草,马饿了人也饿急了,战士们非常苦,打开你们的粮库。
  "(《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159页)这时拿钥匙的仓库保管员就会跑出来。  三是每征服一地,就建立作战基地,以战养战。这种由开始掠夺到建立基地,有一个发展过程。"蒙古贵族在开始进入中原时,掠夺财富是他们从事战争的一大目的,从金银、牲畜到人口,都是他们掠夺的对象。
  "(《蒙古族通史》143页)这样对当地经济是一个极大的破坏,后来他们接受封建的统治方式,经营占领区。  公元1253年,忽必烈曾在凤翔屯田,用盐换取粮食以供军粮。 。

2007-11-26

430 0

古代还苦?古代的可才有福气呢!天天有肉吃,有血喝。那。。。。。。抓人,把人活着的宰了,不用火烤,直接就吃了,放出来的血,直接就喝了。大补嘛,中医说的,吃什么补什么。

2007-11-26

412 0

我现在一天伙食费是32快钱,因为我是少校级别,,每个月工资6000。。。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法律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