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电影

奥黛丽·赫本是个如何的人

最近在学她,所以希望能更多了解她!希望能有自己的见解!

全部回答

2007-10-20

0 0
    楼上各位都说得很好了。她在电影世界中的成就有目共睹,似乎有四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她封后成功的那部影片无须赘言——永远的经典。我如果没记错的话,1991年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授予了这位晚年担任联合国亲善大使、为亚非拉的孩子们奔走募捐的她,可惜她已病重,是由格里高利·派克替她领的(他们俩的故事,有一个版本叫《一枚见证纯洁友情的胸针》,楼主Google一下就可明了)。
    1993年她去世时,给她的悼文中有这么一句——楼上的学妹也写了——“凡间最美丽的天使回到了上帝身边”。我电脑里存有她给女儿的遗言,这或许可以帮助楼主更好地了解她是个怎样的人。
  我还有张她的墓地的照片,大家看看吧。 For attractive lips, speak words of kindness。   若要优美的嘴唇,要讲亲切的话。
   For lovely eyes, seek out the good in people。 若要可爱的眼睛,要看到别人的好处。 For a slim figure, share your foodwith the hungry。
     若要苗条的身材,把你的食物分给饥饿的人。 For beautiful hair, let a child run his or her fingers through it once a day。
   若要美丽的头发,让小孩子一天抚摩一次你的头发。 For poise, walk with the knowledge that you never walk alone。   若要高雅的姿态,要与知识同行而不是独行。
   。

2007-10-20

77 0
楼上两位大虾已经介绍的非常全面了,我就不说那些了,记得赫本去世的时候,所有人都说上帝收回了他的天使,我想这也是对赫本最好的诠释。

2007-10-20

94 0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知名舞台剧与电影女演员,晚年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特使。 英文姓名:Audrey Hepburn 出生:1929年5月4日 忌日:1993年1月20日,因乳腺癌逝于瑞士 出生地:比利时布鲁塞尔  家庭: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 身高: 五?掌??(170公分) 体重: 110磅 (50公斤) 三围: 32-20-35 发色: 棕色 爱好:芭蕾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 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   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位的穿着而著称。
    生前主演的多部电影如《罗马假日》、《第凡内早餐》和《窈窕淑女》等至今仍为多数人眼中的经典巨作。 童年   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本名奥黛丽·凯萨琳·赫本-鲁斯顿(Edda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
    奥黛丽的父亲约翰·维克特·赫本-鲁斯顿(John Victor Hepburn-Ruston)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辛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是荷兰贵族后裔,袭有女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
     赫本六岁开始就读位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至1938年间),但旋即遇到父母离异、父亲离开了家庭(1935年),之后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娘家。  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
  为了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母亲窜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妲·凡·辛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笔之差,有利于变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未合法正式登记过。
       当纳粹侵占安恒后,由于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赫本的舅舅也被处决,母女俩被迫过著贫困的生活:据说在1944年荷兰饥荒期间,她常以郁金香球根维食,并靠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
  长期的营养不良促成她日后瘦削的身材。  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锻炼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穷到要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也没关系。 踏入影坛   战后,赫本与母亲带著省吃节用存下来的100英镑到伦敦。
  她在这边打工边寻找深造机会。1948年,赫本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芭蕾舞学校(Marie Rambert`s)学校学习芭蕾舞,期间曾因没钱缴学费返回荷兰,并在部荷兰片中饰演跑龙套角色。  经过数月训练后,赫本被告知她不适合当名芭蕾舞者。
  为了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成为兼职模特儿,并参与歌舞团演出;这年赫本击败多数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鞋》(High Button Shoes )的合唱团员。由于表现突出,她正式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Sauce Tartare)的演出。
    1951年,赫本首次在英国电影《天堂的笑声》露脸,正式成为电影演员,并在一些电影中演出较次要的人物。之后她在电影《双珠艳》里施展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电影《蒙地卡罗宝宝》(Monte Carlo Baby)。
  为了拍摄后者,奥黛丽到法国出外景,期间意外被相中成为音乐剧《金粉世界》(Gigi)的女主角,进而开启她到美国发展的机缘;同时,她还被《双珠艳》导演推荐给威廉·惠勒,参加了其新影片《罗马假日》试镜,获得非常好的赞誉,从而得到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角色。
       1952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GIGI的演出。她在其间十分出色,广受人们的欢迎,并因此获得托尼奖最佳女主角。但为赶拍《罗马假期》,她在《金粉世界》里的演出被迫在巡回八个月演出后结束。
  这年因无法兼顾事业与婚姻,她取消与未婚夫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的婚约,但两人日后仍保持良好的友谊。     1953年,并与好莱坞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正式上映。
  由于成功刻画剧情,这部片在世界各地掀起风潮:其中赫本在片中表现出公主的高雅气息,以及剪成赫本头表现出的天真无邪,使她成功赢得多数人的赞赏。许多报纸评论称赞赫本说:“一位新嘉宝诞生了!”。  该片风靡世界,她扮演的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一头黑色短发,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在金发性感女郎风行的年代,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赫本不仅俘虏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心,同时连评论家们也都不知不觉被她吸引。1954年3月25日,赫本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三天后,因《翁蒂娜》中的精彩表演再荣获托尼奖殊荣。     1954年她与亨佛·莱鲍嘉、威廉·荷顿一同演出比利·怀德拍摄的爱情片《龙凤配》。
  由于《翁蒂娜》的演出加上抽烟过量,赫本在医生的建议下到瑞士修养,不久接受一同参与《翁蒂娜》演出的演员梅尔·法利尔(Mel Ferrer) 的求婚,两人于9月24日步上红毯。     1955年奥黛丽·赫本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可惜未获奖,同年因意外首度流产。
  之后几年,她主演的《战争与和平》、《甜姐儿》、《巴黎之恋》等片都获得不错的评价,声势扶摇直上。但丈夫梅尔的演艺却遭遇挫折,逐渐转到幕后。1959年赫本三度怀孕,为防半年前的流产再度发生,她推掉包括《西城故事》等片的片约,直到生下第一个儿子尚·赫本·法利尔(Sean Hepburn Ferrer)后才同意主演《第凡内早餐》。
     转型   虽然《第凡内早餐》的作者原属意玛丽莲·梦露饰演女主角赫莉·葛莱丽(Holly Golightly),拍摄过程赫本也一度为了主题曲是否采用亨利·曼西尼与强尼·莫瑟的月河而与电影公司起冲突,是事后证明她的演出与坚持是对的:1961年奥斯卡金像奖获得两项音乐性奖项,奥黛丽·赫本第四度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这部片她的演艺生涯再创高峰,但她开始挑战更有演技难度的作品。   同年年底,赫本接下《双姝怨》的演出,但评价平平;之后的《谜中谜》试图挑战悬疑片的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还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这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歌舞片获得8项奥斯卡的奖项,但主演的赫本却因由别人幕后代唱的关系无法获得提名。
     晚年   1980年冬赫本遇见了罗伯特·沃德斯,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影响了赫本原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在赫本与安德烈·多蒂离婚后,两人最后成为永久的人生伴侣。
     1989年,赫本在其生涯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中饰演天使一角。  1988年至1993年间,赫本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帮助拉美和非洲的孩子们,亲赴不少国家和地区,为孩子们呐喊、呼吁和募捐。
  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88年度奥斯卡人道奖授予了她。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  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蕾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康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
  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谢纳(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 奥斯卡奖   因主演《罗马假日》,赫本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  依照惯例,凡获该奖提名者,全得出席该奖的终评颁奖仪式。
  此届颁奖仪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将两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通用汽车公司出资27万美元买下了在颁奖仪式过程中做电视的权利。      这一天,赫本在纽约刚演出完《美人鱼》,谢幕完毕她就一头钻进一辆出租车。
    在一名警察护送下直奔颁奖现场——世纪剧院。她感到体力不支,加上希冀、盼望、焦虑、恐惧,那天晚上的一切对她都好像是一场梦,一切印象都是模模糊糊的。      在出租车上,她换掉了戏装,一下车,她穿过剧场外庞大的影迷群,她一路小跑,后面跟着男爵夫人。
  穿过门厅,那里簇拥着大批记者和倾慕者,闪光灯不断地发出耀眼的光。  她马上躲进化妆间去洗脸上的油彩。那些性急的记者和摄影者们等了五分钟便不耐烦了,把门拍得震天响。无奈,赫本只好先放他们进去拍上几张。
  赫本步入会场时,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远在墨西哥的主持人贾莱·古柏宣读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名单。赫本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接着看到古柏拆开一只信封,抽出一张什么也没有的纸条,做出宣读获奖者的样子,赫本内心怦怦直跳,她紧咬指甲,紧张地期待着最后的结果。
    只见世纪剧场的司仪走上舞台,宣布道:“获奖者:奥黛丽·赫本。”      赫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一片欢呼声中,她从座位上一跃而起,跑到舞台侧翼,由于过度兴奋,本应向右,她却向左跑去,司仪赶紧把她招呼到舞台中央来,在抓住奖品的当儿,她差点和司仪撞个满怀。
    她接过金像说了一句话:“这真有点让人受不了。”又说了几句官样的感激话后,她就逃离了舞台。      然后是到记者招待会去。赫本由于乐极发呆,竟把金像给弄丢了。她记得是放在什么地方来着,但谁也找不着它。
  这样,她拍照的时候就没法拿着金奖了。有人拿出另一个让她拿着。  最后,她的那一个竟在女厕所里找到了。可惜的是,10年后的一天,赫本在外地排戏期间,小偷溜进她的家,偷走了这一座金像。
        此刻,赫本兴奋得发抖,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完全没有了平日的冷静。她吻学院院长琴·赫肖特时,本应吻面颊,赫本却吻了她的嘴唇。不过还算幸运,总算平安地回到了家。  她不能入睡,一夜出神地摇来晃去,闹得她母亲男爵夫人也一夜没睡好。
        几天以后,赫本又听到一个好消息:她荣获美国戏剧年度奖——托尼奖。从此以后,荣誉对她纷至沓来。事实证明,此时赫本已处于事业的顶峰。自1948年她拍第一部40分钟的短片以来,仅仅五六年时间内,她就获得如此殊荣,实在是很了不起的,简直成了荣誉“暴发户”,也的确“真有点让人受不了”。
          赫本荣获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标志着好莱坞进入了新秀辈出的时代,人们为影坛出现这样一个清新隽永、纯洁可爱的形象而欣喜若狂,世界各地纷纷向她表示祝贺,赫本也十分愉快,她用各地发来的贺文装饰她的房间,以此来庆祝她的成功。
  之后,她一帆风顺,成为欧美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影响   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位美丽善良的“安娜公主”,在赫本去世10周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了她的的纪念邮票。
  去世11年后,有“时装圣经”之称的时装杂志《Vogue》2004年的时尚名人投票中,赫本以29%的票数,荣登女性榜首。《Vogue》杂志发言人表示:“大家觉得奥黛丽·赫本高贵又有气质,她的美丽永恒不变!一讲到Style,人人都会立刻想起她!” 时尚·情绪  不盲从流行  奥黛丽·赫本是二十世纪最受到崇拜与争相模仿的女性之一,她鼓励女性去发掘与强调自己的优点,不仅改变了女性的穿着方式,也改变了女性对自我的看法。
    “她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她了解自己的容貌与身材,优点与缺点。她知道要穿着削肩的晚礼服遮住自己嶙峋的锁骨。我为她设计的款式终于变成广受欢迎的时装,我将之命名为‘萨布丽娜露肩洋装’。
  ”纪梵希如实评价他的好搭档———奥黛丽·赫本对于时尚的领悟和把握能力。赫本了解自己的缺点与优点,她发展了属于她自己的风格。  她引领的风潮,前卫的风格几十年来风行不坠,历久弥新。
  可能她唯一的规则就是不要盲目地跟着流行走,趋之若鹜。事实上,她总是遵循着自己的趣味,坚持着自己的步调。任何衣服穿在她的身上,绝对不会显得喧宾夺主,这就是时尚界所说的“是奥黛丽穿衣服,而不是衣服穿在奥黛丽身上”。
      不迷信性感  奥黛丽·赫本正出现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乐观主义盛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是美国乃至世界的充满光荣与梦想的鼎盛时期。女性也正在这一时期得以纷纷步入职场,接受大学教育,经济独立,寻求自己的梦想。
  此时她们全身心追求的角色楷模,已经不是男性心中幻想的那种理想女性,而是女性自我的理想样貌。  奥黛丽·赫本正是应社会潮流和时代女性的需求而生。她以其欧洲人的优雅与美国人的活力、成熟世故与天真清纯复杂交织的特质,以其与生俱来的对时装的敏锐、识见与体悟,建立了现代美学的新标准。
  在20世纪乃至今天,是奥黛丽·赫本以激进的姿态和绝对的勇气,改变了世人所公认的美女定义。  她特立独行的扁平身材、短发、平底鞋、剪裁合体的简洁裤装、衬衣等等,将女性从简·罗素式的蓬松卷发、紧身毛衣、紧身窄裙和高跟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女性从对丰满的胸部或身体的近乎偏执的或自虐般的自我预设中解放出来———“她是第一位不以性感取胜的人”。
     主要作品 直到永远 Always (1989) 罗宾汉与玛莉安 Robin and Marian (1976) 盲女惊魂记 Waut Until Dark (1967) 丽人行 Two for the Road (1967) 偷龙转凤 How to Steal a Million (1966) 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1964) 巴黎假期 Paris - When It Sizzles (1964) 谜中迷 Charade (1963) 双姝怨 The Children's Hour (1961) 第凡内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 恩怨情天 Unforgiven, The (1960) 翠谷香魂 Green Mansions (1959) 修女传 The Nun's Story (1959) 黄昏之恋 Love in the Afternoon (1957) 甜姐儿 Funny Face (1957) 战争与和平 War and Peace (1956) 龙凤配 Sabrina (1954) 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 (1953) 。
  

2007-10-20

96 0
     级别:学者 2005年8月2日 英文姓名:Audrey Hepburn 中文姓名:奥黛丽·赫本 出生:1929年5月4日 忌日:1993年1月20日,因乳腺癌病逝于瑞士 出生地:比利时布鲁塞尔  家庭: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 身高: 五?掌??(170公分) 体重: 110磅 (50公斤) 三围: 32-20-35 发色: 棕色 爱好:芭蕾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 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  代表作:罗马假日     战争与和平     修女传     窈窕淑女     第凡内早餐 {奥黛丽·赫本}档案   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小便表现出对音乐舞蹈的浓厚兴趣。
    当沉浸于成为一各芭蕾舞艺术家的梦想之时,二战爆发,家园和艺术学院先后被毁,令她自觉前途越来越暗淡。   1948年,赫本与母亲(父母于1938年离异)迁至英国伦敦,进入著名的Marie Rambert`s学校学习芭蕾舞,并开始在一些音乐剧担任角色。
  1951年,赫本在意大利演出,坐在台下的法国著名女作家高莱特夫人一眼便认定她是自己作品《金粉世界》中“姬姬”一角的化身,便邀请她到纽约好莱坞出演这个角色,这令赫本在好莱坞一举成名,并为她开启了美国之门。
       1953年她轻松通过了由威廉惠勒导演的《罗马假日》的试镜,并与好莱坞名影星格利高里派克一起主演了这部影片。该片风靡世界,她扮演的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一头黑色短发,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在金发性感女郎风行的年代,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赫本不仅俘虏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心,同时连评论家们也都不知不觉被她吸引,该片令她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与此同时她还因在百老汇戏剧《翁丹》中的表演荣获托尼奖。       从50年代到60年代,赫本完成自身的转型,结束了她幻想的纯洁世界生活阶段,逐渐从虚幻世界走到了现实生活中。
  1954年9月,赫本与美国著名男演员Mel Ferrer结婚。在事业上,她开始尝试饰演不同类型的角色。她主演了许多影片,如《战争与和平》(1956年)、《甜妞儿》(1957年)、《黄昏之恋》(1957年)、《绿厦》(1957年)、《孩子们的时刻》(1962年)、《谜中谜》(1963年)《巴黎假期》(1964年)、《窈窕淑女》(1964年),其中那些仪态万方、典雅淳厚的女性形象,给人印象最为深刻。
       她的表演质朴而富于激情。在她主演的影片《龙凤配》(1954年)、《修女传》(1959年)、 《蒂凡尼的早餐》(1961年)和《等到天黑》(1967年)中,赫本表现出色,四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提名。
     60年代后期她曾长期息影,激流勇退的原因,可能是她意识到今后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她必须接受自己不复年轻的事实,而实际上,她也需要时间来抚养她的孩子。  1976年,赫本与第二任丈夫Andrea Dotti的婚姻发生危机,这成为赫本冒险复出影坛的原因之一。
  同年,她在影片《罗宾和玛丽安》中露面,紧接在又拍摄了《血统》(1979年)、《哄堂大笑》(1981年)两部影片,但赫本的复出并未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均不成功,这使赫本决定从此息影   1989年,赫本最后一次面对摄像机,是在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直到永远》中扮演一个身着白色长袍的纤弱天使。
     | 中国观众熟悉赫本,是从《罗马假日》开始,赫本辉煌事业的开端,也通常自《罗马假日》算起,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就在赫本被挑选为《吉吉》一戏的主角时,在伦敦,挑选《罗马假日》饰公主的演员的工作正在进行。
  起初,导演打算邀请名演员琼·茜蒙丝主演该片,但琼想换换口味拍歌舞片,因而予以婉言拒绝。  于是,导演决定采用电影《乱世佳人》公开招聘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的办法来挑选演员 这部片子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好莱坞的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执导。
  赫本本无心去参加女主角的角逐,一来她已决定演《吉吉》,二来《吉吉》一拍完她就准备结婚、成家立业过日子。所以她对《罗马假日》毫无兴趣。  后来男爵夫人一再劝说,没办法,她才不得不去敷衍一下,即使选不上,她也会满不在乎。
   测试选用的一组戏是:公主穿着睡衣,在一张大床上做仰卧起坐。赫本柔软得象只小猫,将双臂伸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在此之后,她又极其自然地、孩子气地完成了一系列规定情节,当她做这些动作时,一架摄影机正悄悄地对着她拍摄,而她却全然不知。
    无论从现场还是从胶片上看,效果都是理想的。她当选为公主的扮演者,和派拉蒙公司签订了合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结果对她的一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当时演记者的男主角已定下来,是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 1952年5月,《吉吉》演出刚一结束,派拉蒙公司就要求她赶到罗马,参加拍摄。  公司为赫本和派克举行了隆重的招待会,在罗马的“精益求精”旅馆召开。
  赫本虽说主演了《吉吉》十分成功,但她同所有其它年轻姑娘一样,对格里高利·派克非常崇拜。当时,派克刚过完36岁生日,高高的身材、瘦削、英俊、作风正派、和蔼可亲,他主演过一些优秀的影片,这些影片使他声誉卓著,成了全美国人的偶像。
    招待会上,当赫本和派克握手时,她完全被后者慑服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这儿,与其说她是电影演员,不如说她是个影迷。她似乎忘了,她自己也是今天招待会的主角之一。但派克从一开始就决定设法让这女孩子自信。
  同时,就在他看见她喜笑颜开而又温柔顺从的样子的一霎那,他就明白了:这年轻姑娘一旦作为女主角出现在银幕上,就是一颗光芒四射的明星。  导演惠勒也出席了招待会,他矮胖,长着一对招风耳,外表可爱,精力充沛,思想缜密。
   《罗马假日》的拍摄是一个苦难的历程。因为一切都是实地拍摄,所以得清除人行道,把行人赶走,光这项工作就差点把副导演和制片主任累垮。好,竖起路障,汽车改线,有轨电车停驶,大楼腾空,赶走游人,公共纪念物的参观停止,为做到这一切,要向每个有关的人行贿。
    但有一件事最伤脑筋,那就是持续不断的噪音:电喇叭的尖叫,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吵架声,头上飞机轰鸣,乞丐们讨钱的喋喋不休……这些噪音全得消除,使之沉寂。因为是同步录音,但是罗马硬是得不到完全的宁静,因为喷泉的溅水声和鸽群的振翅声还是无法控制。
  此外,围观的意大利人即不听指挥又不肯安静,拍片日夜进行,他们则日夜围观,不论公主和记者到哪里拍片,哪里就有围观者。  在拍摄一些表示爱情的亲密镜头时,似乎罗马城一半的人都来了。
  他们又是大笑又是大喊,冲着明星们指指点点,扮着鬼脸。剧情要求演员们装出凉爽舒适的样子,而实际情形却是热得要命,那年是罗马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演员脸部化妆的油彩甚至受热都溶化了,没办法,他们只好离开镜头,把颜色洗掉。
    拍摄的时间很长,常常是从黎明拍到下半夜。大家都热得吃不下饭,只是为了保持体力勉强吃一点点。赫本几乎什么也不吃,只饮一点香槟。她不叫苦,公主严以律己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这时已为人称道。
  更糟的是,罗马城的政治形势十分紧张,斗争激烈。拍摄期间,法西斯分子和共产党人在街上打仗。  机枪嗒嗒作响,说不定什么地方会突然发生爆炸。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五月选举刚过,发生了一些流血政治事件。
  当基督教民主党人夺取胜利时,抓住了携带黄色炸药的共产党人。在一座选为外景点的桥下竟发现了五名带炸药的恐怖活动者。工人的罢工也不断威胁着拍片工作,火炬游行、欢呼、唱着流行歌曲示威往往把拍摄日程打乱。
    ©竹之居 -- 更糟的是,罗马城的政治形势十分紧张,斗争激烈。拍摄期间,法西斯分子和共产党人在街上打仗。机枪嗒嗒作响,说不定什么地方会突然发生爆炸。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五月选举刚过,发生了一些流血政治事件。
  当基督教民主党人夺取胜利时,抓住了携带黄色炸药的共产党人。  在一座选为外景点的桥下竟发现了五名带炸药的恐怖活动者。工人的罢工也不断威胁着拍片工作,火炬游行、欢呼、唱着流行歌曲示威往往把拍摄日程打乱。
   因此,工作进展很慢,难题多。有时为了重复拍一个镜头,一个下午要干上60回,赫本有点承受不了,但她并不怨恨,她也力求完美。  不过导演为赫本也尽力克制自己,他用一切办法提高她的自信心,让她感到轻松愉快。
  他告诉她说,她必须忘掉自己是在演戏,应当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公主。他给她上了电影明星的第一课,他教她“要迎合内心的感觉而不是做戏”。这一点让赫本终生受益匪浅。©竹之居 -- 竹派克是一个大明星,赫本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年轻新星,因此,拍摄期间,总有些小报记者把两人用浪漫故事扯到一起,这让赫本十分恼火。
    其实,派克对赫本体贴、爱护、且始终如一,他体察她的感情和她对他的敬畏。拿下这部片子在他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他无私地哺育她一场又一场戏,因为他意识到,是她而不是他在这部片子中更有价值。
  他是一个有道德而大度的人,他们之间根本没有任何浪漫故事。 拍摄工作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  1953年8月20日,赫本飞往伦敦参加《罗马假日》的首映式,然后又飞往威尼斯参加威尼斯电影节。
  在美国,也为《罗马假日》的上映开了公众招待会。该片在全世界获得了极大成功。在日本,这部片子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赫本后来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赫本片中的短发型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罗马假日》是同期上映影片中最走红的一部。
  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据说褒曼在看该片时,竟发出一声惊叫,她丈夫罗西尼问她:“你为什么叫喊?” 这位大明星说:“我被奥黛丽·赫本深深感动了。
    ” 这个消息传来,使赫本大受鼓舞因主演《罗马假日》,赫本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依照惯例,凡获该奖提名者,全得出席该奖的终评颁奖仪式。此届颁奖仪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
  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将两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通用汽车公司出资27万美元买下了在颁奖仪式过程中做电视的权利这一天,赫本在纽约刚演出完《美人鱼》,谢幕完毕她就一头钻进一辆出租车。  在一名警察护送下直奔颁奖现场——世纪剧院。
  她感到体力不支,加上希冀、盼望、焦虑、恐惧,那天晚上的一切对她都好像是一场梦,一切印象都是模模糊糊的在出租车上,她换掉了戏装,一下车,她穿过剧场外庞大的影迷群,她一路小跑,后面跟着男爵夫人。穿过门厅,那里簇拥着大批记者和倾慕者,闪光灯不断地发出耀眼的光。
    她马上躲进化妆间去洗脸上的油彩。那些性急的记者和摄影者们等了五分钟便不耐烦了,把门拍得震天响。无奈,赫本只好先放他们进去拍上几张。赫本步入会场时,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远在墨西哥的主持人贾莱·古柏宣读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名单。
  赫本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接着看到古柏拆开一只信封,抽出一张什么也没有的纸条,做出宣读获奖者的样子,赫本内心怦怦直跳,她紧咬指甲,紧张地期待着最后的结果。  只见世纪剧场的司仪走上舞台,宣布道:“获奖者:奥黛丽·赫本。
  ” 赫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一片欢呼声中,她从座位上一跃而起,跑到舞台侧翼,由于过度兴奋,本应向右,她却向左跑去,司仪赶紧把她招呼到舞台中央来,在抓住奖品的当儿,她差点和司仪撞个满怀。
  她接过金像说了一句话:“这真有点让人受不了。  ”又说了几句官样的感激话后,她就逃离了舞台。然后是到记者招待会去。赫本由于乐极发呆,竟把金像给弄丢了。她记得是放在什么地方来着,但谁也找不着它。
  这样,她拍照的时候就没法拿着金奖了。有人拿出另一个让她拿着。最后,她的那一个竟在女厕所里找到了。可惜的是,10年后的一天,赫本在外地排戏期间,小偷溜进她的家,偷走了这一座金像。   此刻,赫本兴奋得发抖,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完全没有了平日的冷静。
  她吻学院院长琴·赫肖特时,本应吻面颊,赫本却吻了她的嘴唇。不过还算幸运,总算平安地回到了家。她不能入睡,一夜出神地摇来晃去,闹得她母亲男爵夫人也一夜没睡好几天以后,赫本又听到一个好消息:她荣获美国戏剧年度奖——托尼奖。
    从此以后,荣誉对她纷至沓来。事实证明,此时赫本已处于事业的顶峰。自1948年她拍第一部40分钟的短片以来,仅仅五六年时间内,她就获得如此殊荣,实在是很了不起的,简直成了荣誉“暴发户”,也的确“真有点让人受不了”。
   赫本荣获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标志着好莱坞进入了新秀辈出的时代,人们为影坛出现这样一个清新隽永、纯洁可爱的形象而欣喜若狂,世界各地纷纷向她表示祝贺,赫本也十分愉快,她用各地发来的贺文装饰她的房间,以此来庆祝她的成功。
    之后,她一帆风顺,成为欧美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电影
明星
音乐
动漫
宠物
度假旅游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电影
电影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